吉林农村报
  首页
第03版:国内国际

让幸福在家门口落地

——长春市打造居家照护新模式纪实

护理员正在用教学假人练习照护服务。 张扬 摄

温水擦浴、口腔清洁、肢体锻炼、叩背排痰……10月8日,照护员小陈早早地来到了长春市二道区通安小区王延臣家,开始忙着为他做个人护理。

“我弟弟三年前突发脑出血生活不能自理,脾气变得越来越暴躁。”62岁的王艳玲提起跟她弟弟相依为命的日子声音有些哽咽。王艳玲患有严重的心脏病,照顾患重病的弟弟实在是力不从心,一筹莫展。

2021年末,在保证医疗照护保险公平性、普惠性的基础上,长春市以南关区、二道区为先行试点,延伸开展失能人员居家照护服务,实现失能人员生活照料护理与医疗护理无缝对接。王延臣成为首批受益者。

“照顾失能的弟弟,不是有爱心和耐心就能做得好,还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王艳玲说,今年1月起,她弟弟每周两次享受到照护服务,一个月只需花200多元,现在她弟弟的听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脸上也有了笑容。

“失能不失爱,持续让有温度的护理和专业的护理贯穿服务过程,居家照护政策设计之初便注重‘全覆盖’,做到人员类别‘全保障’、服务项目‘双包含’,实现了政策受益最大化。”长春市医疗保障局待遇保障处处长石磊说,长春市医保局创新探索双重保障一单结算,实现特困老年人居家照护“零自付”。即对低保对象、低收入家庭中的失能老人个人自付部分给予80%补贴、个人承担20%。长春自开展失能人员医疗照护保险居家照护服务以来,居家照护服务2113人次,医保基金支付12.7万元,切实解决了试点城区失能家庭居家护理难题,实现了“一套制度、三方受益”的良好效果。

长春市医疗保障局持续优化创新,自主研发了“长春市居家照护服务智慧系统”,将该系统与微信公众号有机融合,实现预约申请、健康评估、护理监督、护理记录、服务审核、服务评价等业务全程线上办理,参保人或其监护人可通过医保APP等方式申请初评,通过后由承办失能人员医疗照护保险的经办机构组织评估团队实施现场复评,通过的参保人成为居家照护服务对象。居家照护服务对象可结合需要,通过APP选定定点服务机构,由定点服务机构对居家照护服务对象的疾病情况、身心状况、健康需求等进行全面评估,指导其合理选取服务项目,制定服务计划,并通过APP进行“一键预约下单”。全方位适配经办机构、定点服务机构、评估人员、参保人员等多元化需求,实现足不出户即可办理居家照护相关业务。同时,将全链条业务流程和各业务主体行为全部纳入实时在线监控,植入事前预约、事中监管、事后回访等监督功能,通过“互联网+监管”手段,守住基金安全底线。

目前,长春市医疗照护保险居家照护服务将参保城镇职工、城乡居民、灵活就业人员全部纳入保障范围,涵盖了10项家庭自行护理较难开展的生活照料项目和8项需求度较高的医疗护理项目,切实将机构专业化照护送进“家庭”。解决了首批试点城区4000余户失能家庭居家护理难题,预计为参保人年度减负3500余万元。至去年年底,医疗照护险制度已覆盖全市836.7万参保人,保障范围从市区扩大到全市域,从城市扩大到农村;待遇保障从机构延伸至家庭,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医疗照护保险制度体系。

为确保居家照护政策“应知尽知、应享尽享”,长春市医保局创新宣传形式,提高政策知晓率。利用街道、社区成熟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全面对接各社区网格长,对失能居家家庭开展“一对一”精准宣传和政策解读,实现了试点地区社区网格全覆盖;借助公交、地铁、公众场所大屏幕、有线电视等媒介,全面立体宣传解读政策;对参保失能居家人员进行摸底调查,统筹服务机构、医保定点机构等各类资源有效开展宣传工作,组织宣传队分片包保进社区、进街道,精准宣传入户到人。

居家照护政策的实施,不仅发挥了制度本身的保障功能,其在吸引智慧养老产业、助力产业集群发展、补充产业链条、创造就业机会等社会经济效益也随之释放。

在长春福康寿二道护理站,工作人员有的在登记评审过的客户信息,有的在整理客户档案,有的在用教学假人进行“协助翻身、叩背排痰”的操作练习……作为国内居家养老服务的龙头企业,福寿康(上海)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是长春市医疗照护保险首批定点机构,负责100多名居家照护险保险患者的护理工作。

“居家照护是新生行业,我们在服务人员的招聘、企业员工培训方面有着不小的挑战。但我们集团仍快速布局长春市场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这里的政策制定得更加细致,政策落地性更强。”福寿康(上海)养老服务有限公司长春分公司市场经理闫明江说。

居家照护政策的落地,为机构提供了政策、资金“双支持”。一方面,吸引了行业内前沿大型养老服务机构在长落地,为长春市养老产业发展注入了优质力量。另一方面,居家照护政策为行业机构带来了新发展动力源,让医疗机构有了发展养护养老服务的“底气”,拓展了传统养老机构的服务功能,促使机构照护服务方式向精细化、专业化转变, 推动了医、养、护的深度融合和新业态产业模式的形成。

随着养老产业模式的逐步丰富,就业岗位渠道再次得到拓展,在居家照护政策驱动下,创造了包括养老护理员、康复师、医疗护理人员、项目专员、调度员、管理人员等就业岗位,产生大量就业机会,仅福寿康(上海)养老服务有限公司长春分公司一家,就为全市新增200余个就业岗位。

“先将两手放于腹部,两腿屈膝,一只胳膊伸入腰部,另一只胳膊伸入腿下,迅速抬起,同时转向对侧……”护理员李阿姨一边观看培训老师操作演示,一边认真做着记录。这样的培训在长春市朝阳区亲亲园养老护理康复中心经常开展,自2019年成立了2家培训基地,截至目前,已经培养了125名专业照护员。

居家照护政策的落地,再次对长春市养老产业专业化服务水平提出了新要求。校企合作的人才定向培养模式应运而生。从高校培养出有技术、有知识的专业人才,再输送到由机构建立的实习就业双基地,形成了育才留才良性循环,逐步改变老年护理行业中知识层次低、护理技术不专业的现状。

“我们落实更多暖民心的行动,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居家照护服务工作,今年年底将试点区域扩大至市本级,进一步延长政策链条,让幸福在家门口落地,使更多长春市民享受到居家照护服务的政策红利。”石磊说。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