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的吉林大地,稻米飘香。阵阵稻香,让吉林大米从“好米”变成“名米”,名片越擦越亮,也走出了一条促进我省粮食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粮道”。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作出“粮食也要打品牌,这样价格好,效益好”的重要指示。几年来,我省始终笃定目标,顺势而为,吉林粮食品牌建设已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吉林大米”连续三年荣登“中国粮油影响力区域公共品牌”榜首,成为吉林农业的“第一品牌”,被誉为全国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鲜活样本”和“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的先行者,吉林大米这张“白金名片”,愈加耀眼。
品牌化是推进粮食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粮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与吉林大米品牌建设之初相比,我省稻米加工企业自有基地面积从130万亩,如今已经增加到330万亩;优良品种覆盖率超过80%。吉林大米品牌优势在逐步显现,中高端大米销量由9亿斤增加到25亿斤;全省水稻加工业产值由140亿元增加到260亿元;效益提升到近两年稳定在6亿元以上;近5年,我省只有2019年启动了国家最低水稻保护价收购。
打造过硬的品牌,就要加强质量管控,提供品质放心保障。早在2016年,我省就制定了严于国家标准的“吉林大米”地方标准,并根据我省不同区域特点和市场销售情况,制定吉林稻花香、吉林长粒香、吉林圆粒香、吉林秋田小町4个品类优质大米团体标准。2021年,我省正式发布了吉林大米种植、储存运输、加工技术、质量追溯等全过程、全方位、全产业链的标准体系。
吉林大米还拥有自己的质量追溯平台软件系统,全省166家大米加工企业在线运行。这个系统采用了“从农田到餐桌”的追溯模式,可以对水稻从种植到生产过程各个环节进行跟踪管理,对省内大米加工企业和水稻专业合作社相关信息进行采集整理、汇总分析,实现“来源可查明、流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询、责任可追究”。
“吉林大米,真的好吃!”来自全国各地的赞誉和好评,是吉林大米“好米”变“名米”的真实写照。吉林大米已经先后走进了杭州G20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里约奥运会等体育赛事以及中国南北极科考团队。
针对大米企业“小、散、弱”的特点,吉林大米通过建联盟来聚优势,合力推动产业发展。整合信誉好、技术优、资金足的粮食加工企业、经销商等多元主体,组建吉林大米产业联盟。目前,大米联盟企业69家,形成了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市场开拓合力。依托区域特色,吉林大米企业既挖掘种植潜力,又深耕销区市场,扩大生产规模,优化产品结构。吉林大米联盟企业中的松粮集团,整合周边近30家企业,统一打造“查干湖大米”品牌,企业整体规模和效益得到快速提升。
依托吉林大米联盟核心企业,一方面向上延伸推进基地建设,另一方面向下延伸,拓展营销渠道,以品牌为纽带,将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要素紧密地连接起来,促进了一二三产融合。在吉林大地,已经涌现出了一批以秀美稻田为依托,集休闲观光、文旅娱乐、农事节庆于一体的新型农业综合体,也吸引了一大批返乡创业的“新农人”,成为品牌引领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创新的经营业态,让吉林大米的销售方式出现了新的模式。我省加快发展“企业+合作社+农户”利益共同体和“吉田认购”新模式,打造出生态资源、产品资源相融相促的田园综合体,形成链条完整、功能多样、业态丰富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买吉林大米,方式、途径也多种多样起来。
站在新的起点上,吉林大米品牌建设今后的路怎么走、方向在哪里、目标是什么?2022年,省委省政府提出实施吉林大米品牌跃升“六大提升行动”,即优势品牌创建培育提升行动,优质水稻品种选育提升行动,龙头企业扶优扶强提升行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提升行动,质量标准精准管控提升行动,品牌营销渠道拓展提升行动。力争到2030年,吉林大米成为行业领军品牌,并带动旗下5个以上区域品牌成为国内高端农业品牌,“头部”品牌市场影响力和溢价能力显著提升;全省中高端大米销量达到50亿斤,企业自有水稻种植基地600万亩,带动当地水稻平均收购价提高10%以上。
在推动开展“吉林大米”品牌建设中,优质粮食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的经济优势,依托黑土地得天独厚的优势,吉林大米品牌实现了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的双重变奏,也让这一“白金名片”走向全国、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