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0月18日电(记者齐中熙 潘洁)党的二十大新闻中心18日举行首场集体采访,邀请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代表团新闻发言人出席,介绍各自代表团学习讨论二十大报告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北京市委常委、秘书长赵磊说,北京代表团一致认为,党的二十大报告令人振奋,从中看到了一个欣欣向荣的祖国、一个风华正茂的党,看到了我们更加美好的未来。代表们纷纷表示,要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拼搏、锐意进取,给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更加满意的答卷。
他介绍说,北京是在全国超大型城市里第一个提出减量发展概念的,并且按照党中央的统一部署深刻践行了这一发展模式。这几年,北京实施了两轮疏解整治促提升,和天津、河北形成了协同发展的态势。一是在不可再生生产要素投入上坚决做减量;二是在创新要素投入上坚决做增量;三是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处理好变量;四是在生态环境特别是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宜居上扩容量;五是要坚定不移在人民福祉创造上给老百姓带“流量”。
天津市委副书记金湘军说,天津代表团代表们的共同心声是,这十年来的伟大成就和伟大变革,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的领航掌舵,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未来要奋进新征程、夺取新胜利。
他说,经过这几年努力,天津的生态多样性得到了较好恢复。如东方白鹳从过去只有几只、十几只,到今年春天已经有四千多只。通过开展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12条入海河流全部消除劣五类水体,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超过70%,基本上形成了“三分林、三分田、三分水、一分草”的绿色格局。
河北省委副书记、秘书长廉毅敏说,代表们热烈学习讨论党的二十大报告,大家都坚决拥护、完全赞同。代表们决心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奋发进取,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在回答雄安新区有关问题时,他说,目前雄安新区重点片区和重点工程推进顺利,累计已经完成投资4600多亿元。雄安高铁站、京雄高速等都已经建成通车。首批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高校、医院、央企有序推进,中国中化、中国星网和中国华能等央企总部已经启动建设,北京援建的“三校一院”已经基本建成。生态环保方面,加快恢复白洋淀“华北之肾”功能,一体推进补水、清淤、治污、防洪、排涝,淀区水质稳定保持在三类以上。
山西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吉福说,山西代表团这几天深入学习讨论党的二十大报告,大家越学越议心里越亮堂、思路越清晰、干工作更有劲头。许多代表结合自己身边的事例谈到了乡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城市日新月异的发展。
他介绍说,山西把数字转型和产业转型放在同等重要的战略位置,同步推进“两个转型”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产业转型上,一方面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另一方面发展壮大战略新兴产业,变“一煤独大”为“多业支撑”。数字转型就是统筹推动“四化”,即: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据价值化和治理数字化,实现数实融合、数智赋能,把山西打造成全国能源领域数字化转型排头兵和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新高地。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常务副主席黄志强说,内蒙古代表团认真学习讨论党的二十大报告并一致认为,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伟大成就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大家一致表示,要坚决完成总书记交办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建设好“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他介绍说,过去谈到内蒙古更多的是提到“羊煤土气”,现在新能源成为内蒙古新的增长点。去年区党代会明确了“两超过”“两率先”的目标:到2025年新能源装机规模超过火电装机规模、到2030年新能源发电总量超过火电发电总量;在全国率先建成以新能源为主体的能源供给体系、率先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辽宁省委副书记、大连市委书记胡玉亭说,辽宁代表团代表们一致认为,党的二十大报告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政治宣言,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纲领,大家完全赞同和拥护这个报告。代表们纷纷表示,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在新时代东北振兴上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
他介绍说,辽宁省委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努力开创营商环境好、创新能力强、区域格局优、生态环境美、开放活力足、幸福指数高的振兴发展新局面。辽宁将以更高的站位、更大的格局、更宽的视野谋划推进辽宁振兴发展,在新时代东北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
吉林省委副书记刘伟说,吉林代表团对党的二十大报告进行了认真学习讨论,大家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倍增信心。大家一致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鲜明宣誓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态度,明确提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是我们党把握新方位、开启新征程、谱写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大家完全赞成,坚决拥护这个报告。
他介绍说,吉林既是老工业基地,也是农业大省。吉林这些年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去年,吉林省粮食产量跨上了800亿斤台阶。根据有关部门预测,今年全省粮食产量将再获丰收。在实际工作中,吉林始终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力保护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大力支持现代种业创新发展,推动农机、农技、农艺深度融合,做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的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