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雨 实习生杨佳琪)自2019年8月成立以来,吉林汪清爱国主义教育中心以县域红色资源为依托,将民族团结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全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先后被评为“吉林省优秀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吉林省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全面建设红色地标。在小汪清抗日游击根据地遗址,建设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的吉林汪清爱国主义教育中心展馆。自展馆建成开放以来,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共接待中央党校新疆班、省委组织部中青班等培训班次390余期,培训人数达3万余人,先后被授予“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省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等称号;展馆三楼建设《同心——延边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人物专题展》,作为建州70周年献礼工程开放使用,讲述党的不同历史时期,延边地区涌现出的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人物先进事迹。
全力打造红色村庄。大兴沟镇红日村是一个拥有百年历史的多民族混居村,曾是中共汪清县委和中共蛤蟆塘区委驻地。结合红日村实际,汪清县打造了以“两馆一园一居一校”为主体的延边州唯一一个村级现场教学基地——红日村党性教育基地。创新设计“老榆树下听红色故事”“红军小学忆民族英雄”等特色载体活动。自基地启用以来,共接待各级领导干部7万多人。2020年,红日村党性教育基地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时,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和全国60个红色旅游发展典型案例名单。
不断丰富宣传载体。作为革命老区,童长荣、魏拯民、金相和等各民族先烈都曾在汪清留下过足迹。教育中心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主线贯穿红色教育工作始终,组织编写《旗帜--中国共产党汪清历史普及读本》《红色印记--汪清革命遗址通览》等近百万字党史书籍;充分利用教育中心网站、公众号等新媒体,打造“互联网+民族团结进步”线上宣传平台;采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民族文化故事、民族团结进步典型,拍摄并发布《童长荣的无悔选择》《宁死不屈的金相和》《民族英雄崔今淑》等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系列专题片7个,发布公众号信息142条,总浏览量超过30万,不断增强对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民族精神熏陶。
广泛开展专题活动。该中心利用“清明节”“七一”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各种群众活动。今年清明节期间,开展“网上祭英烈 共铸中华魂”主题活动,参与人数达万余人;组织教育中心10人专业讲解教师队伍走进基层,开展党史故事进校园、进社区活动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