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5版:区域传真·松原

松原:

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王欣欣

松原灌区水稻喜获丰收。(资料图片)

棚膜产业快速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做大做强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图为宁江区利民农机专业合作社鲜食玉米生产车间。

扶余市永平乡九连山村祥包福黏豆包厂不断开发生产新产品,通过直播带货等形式销往全国各地。

积极推广保护性耕作。图为宁江区伯都乡杨家村合作社秸秆还田现场。

不断优化种植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图为城区周边菜农喜获丰收。(资料图片) 本版摄影:本报记者 王学雷

深秋的松原田地里,是一望无际的黝黑土地,在刚刚结束了秋收的热闹后,即将陷入沉寂的土地,开始酝酿下一个丰收年。

近年来,随着现代农业的长足发展,松原市“三农”工作呈现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美丽的喜人局面。今年,松原市深度融入全省“千亿斤粮食”工程,把全年各项重点工作任务分解到县(市、区),运用“五化”闭环工作法,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落实落地。

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松原市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立足内涵挖潜,进一步提升全市粮食资源配置效率,优化农业生产力区域布局,推动实现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出台《松原市粮食安全带建设的指导意见》,对全市粮食生产发展进行了安排和部署。实施玉米增产计划、水稻提质计划、特色杂粮杂豆振兴计划,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以增加玉米、水稻作物产能为重点,加大良种普及力度,推广重大增产关键技术,全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水平不断提高。

松原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发展粮食生产的政策,通过广播、电视、微信、举办培训班、印发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全力抓好国家支持粮食生产有关政策的宣传、贯彻和落实,重点宣传稻谷、小麦保护价收购政策、玉米、大豆和水稻生产者补贴政策,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2022年,全市共投入春耕资金38.9亿元,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1647万亩。

年初以来,松原市把重大增产技术措施纳入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作任务,层层分解目标,各地制定实施方案,成立工作专班,切实抓好落实。通过科技讲座、印发宣传资料、科技人员深入农户和田间地头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开展科技入户活动,引导农民正确选种、用肥、用药,累计推广水肥一体化面积79.57万亩,开展测土配方施肥779.2万亩,航化作业18万亩,性信息素诱控技术10万亩,生物防治水稻二化螟15万亩。

据了解,2019年以来,松原共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109万亩,共打机电井6306眼,配套喷灌设备5524套,架设输电线路2885.64公里,新建农田道路709.68公里,增施有机肥面积32.58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实施,建设了一批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高标准良田,改善了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增强了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了粮食生产的质量和效益,项目区亩均粮食产量提高100公斤左右,增加农民收入2亿元以上。

松原市认真抓好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的实施工作,积极探索黑土地保护利用的有效途径,2018年以来,全市累计实施黑土地保护利用面积226万亩,实施了玉米、水稻秸秆还田、玉米水肥一体化、增施商品有机肥等技术措施,总结出适合松原市实际的一批可复制、能落地、接地气的黑土地保护综合技术模式。2022年,全市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1143万亩,验收合格面积1106万亩。通过一系列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的实施,土壤肥力指标全面向好,耕地质量等级得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增加,耕层厚度及土壤理化生物性状得到改善,土壤表现出较强的养分供给能力,产地环境得到改善,重点地块作物产量增加20%以上,纯利润增加3000元/公顷,经济效益显著,农民对黑土地保护利用的满意度大大增加。

积极落实农业生产防灾减灾措施,确保农业生产安全。松原市加强预警监测,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强化监测预警、应急处置、信息发布等工作,及时将信息发布传送到生产一线,严防春旱、春涝等情况,为超前做好防灾抗灾准备工作提供可靠的信息保障,有效减少灾害损失。加强值班值守,春耕期间落实应急值班值守制度,遇灾情第一时间上报、第一时间救援,防患未然,全力降低受灾损失。加强技术指导,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开展病虫防治宣传指导,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畜牧业平稳健康发展

松原是畜牧大市,截至今年9月末,全市生猪、肉牛、肉羊、禽类饲养量分别达到456万头、57.7万头、450.5万只、3678万只,同比增长16.3%、13.8%、13.9%、15.3%。畜牧业经济已成为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乡村振兴、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城乡“菜篮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如何更好地做好肉牛、生猪产业发展,以及抓好畜牧业大项目建设?松原市近期将出台《支持肉牛产业16条政策措施实施细则》,对肉牛养殖企业或相关重点项目给予资金支持。中粮、牧原等5个生猪项目持续扩能,其中,中粮集团长岭10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项目全年屠宰生猪力争达80万头,加快了松原由运输活猪向“就近屠宰、冷链配送”经营方式转变。据了解,目前,全市开工建设肉牛大项目16个,计划总投资31.35亿元,已完成投资9.43亿元。畜牧业大项目建设正在异军突起。

努力实现畜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有机统一是松原市一直所追求的平衡发展。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松原市通过召开养殖污染治理现场会、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等系列措施,大力发展农牧业循环经济。此外,松原市将在养殖污染治理方面,强化举措,狠抓落实。积极推广乾安县退村入区模式,鼓励引导农村养殖场(户)搬迁到统一建设的养殖小区,充分利用现有小区闲置空间,统一管理,统一防疫,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科学指导各地建设畜禽粪污处理中心和有机肥厂,大力推广秸秆与粪污混合发酵生产有机肥、建设沼气站等模式,增加耕地有机肥施用量,保护黑土地质量。积极向上争取国家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资金,在生猪调出大县奖励、农牧民奖补资金使用上,适当向养殖污染治理设施建设方面倾斜。松原市制定出台的《松原市扶持肉牛产业发展16条政策措施》,从养殖污染治理、秸秆利用等方面给予补贴,其中,对新建年处理10万吨以上的畜禽粪污区域处理中心(有机肥厂),每个补贴10万元。同时,在农机具购买方面,将积极协调相关部门,扩大养殖粪污治理设备补贴范围和补贴比例,全面提升养殖污染治理水平,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不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走进乾安县赞字乡岂字村,映入眼帘的是一道道整齐的围墙和一排排干净整洁的民居。

“现在我们村内干净整洁的道路上,垃圾桶摆放得非常整齐,四通八达的硬化路面贯穿全村,道路两侧栽花植树绿化成效显著。相比过去,我们村的人居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村民的幸福指数大幅提升。”该村党支部书记说。

近年来,为让乡村更美好,松原市不断开展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工作。该市通过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庄清洁、村容村貌治理“五大提升行动”,打造生态良好、乡风文明、环境优雅、美丽宜居的现代村屯。今年,松原市全面开展了村庄清洁行动。印发了《关于开展农村环境卫生大清扫大扫除紧急通知》,利用20天时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一次农村人居环境“大清扫、大整治”攻坚活动。攻坚活动结束后,结合“2022年松原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夏秋战役”等活动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截至10月31日,全市投入资金1.67亿元,清理农村生活垃圾179万吨,清理畜禽粪污和农业生产废弃物138万吨,清理整治农户庭院36万户次,清理农村道路4.1万公里,清理村内沟渠1.8万公里。

在推进农村户用厕所改造工作方面。松原市制定《2021年农村户用厕所改造暗访抽查工作方案》,成立两个督导组,抽查了6个县(市、区、开发区)11个行政村,下发通报1期;制定《松原市2022年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改造专项实施方案》,对今年全市6800户任务合理分配到各地,定期调度情况,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有序开展。

开展干净人家评选活动。松原市计划2022年至2025年每年创建“干净人家”2万户以上,今年计划创建干净人家2.8万户。

“我觉得这样的活动挺好,别看咱是农村的,但咱家不比城里的家差,我们每天收拾得可干净了,毕竟这是自己住的地方,收拾干净了自己的心情也好。”前郭县乌兰图嘎镇大房身村村民对记者说。

乡村美不美,上台比一比。松原市为了提高各个乡村的比学赶超意识,今年在全市开展了“比村容村貌·赛乡村振兴”活动。对考评细则相关内容进一步完善,同时,组织各县(市、区)围绕《比村容村貌 赛乡村振兴》活动方案,按步组织开展各项活动,着重在净化、绿化、美化等活动上开展工作。

加快推进盐碱地改造

前不久,前郭县红星牧业发展有限公司盐碱地改良稻田基地喜获丰收。“稻田基地土地改良工作进展十分顺利,利用改良剂后使原有的盐碱地土质颗粒变大,土壤出现缝隙,随着雨水的渗透,地表盐碱成分随着土壤缝隙下沉流失,从而达到改良土地的功效,效果还是很显著的。”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胡树文教授介绍。

盐碱地改良需要有过硬的技术支撑,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胡树文教授通过近10余年的研究,在盐碱地治理利用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开发出新型土壤调理剂,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在寸草不生的盐碱地上,攻克了盐碱地向耕地转化以及植树种草、水土保持等关键技术问题,实现了重度盐碱地向优质耕地的转化及盐碱地全域生态修复。

前郭县红星牧业发展有限公司盐碱地改良稻田基地就采用了胡树文教授团队提供的技术支持,几年来水稻产量剧增。据了解,前郭县红星牧业发展有限公司是前郭县积极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作,自然资源、农业农村、水利、财政等相关部门协同推进的重度盐碱地改良示范区。“十三五”以来,前郭县共实施27个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改造项目,累计投资达17.1亿元,改造面积达8万余亩。昔日的“不毛地”如今已变成了“米粮仓”,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改造正逐渐成为前郭县粮食生产的新增长极。

前郭县盐碱地改造的成功,是松原市加快推进盐碱地改造工作取得阶段进展的影射。

前不久,松原市政府召开了盐碱地改造专题会议,再次强调盐碱地是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盐碱地改良工程是松原市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深入实施“千亿斤粮食”工程的重要环节,全市上下要高度重视。

松原市计划持续加快推进盐碱地改造,各地加快提供后备资源,全力做好盐碱地改造指标承接和实施工作,加大统筹力度,整合各方力量,确保全市“一盘棋”,尽快推动盐碱地治理和综合利用见到实效。加快规划设计和水资源论证,保证设计进度,同步办理项目前期手续,坚持“以水定地”原则,采取综合性措施推进盐碱地治理,把符合条件的盐碱地等后备耕地有序开发为良田,全面提高耕地质量,增强粮食生产能力。加快组织进场施工。抢抓施工进度,确保当年施工、当年验收、当年入库;保证施工质量,做到规范施工、高标准验收;充分发挥科技攻关作用,优化盐碱地改良技术,确保盐碱地治理达到高产、稳产、可持续的目标。加快探索耕地指标交易,认真分析症结和短板,研究政策和破解路径,尽快取得工作新突破。

“要统筹推动盐碱地改良,坚持全市‘一盘棋’,高效集约开发,深入挖掘土地价值,全面提升资源利用水平。”松原市主要领导不止一次强调道。

如今,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相信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松原市将持续吹响发展农业的号角,前进,再前进……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