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5版:理论

为乡村振兴蓄积人才“活水”

刘 玥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要创新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充分激发乡村现有人才活力,把更多城市人才引向乡村创新创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亟须培养一批爱农村、懂技术、善经营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作为深度服务乡村振兴的先锋队和主力军,涉农高校应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与创新等优势,突出特色,把握规律,构建高质量就业工作体系,引导更多毕业生到乡村振兴一线建功立业。

强化思政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扎根乡村的就业观念。新时代,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是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我国高等农林教育大有可为;对于涉农高校学子来说,农村更是施展抱负、建功立业、实现梦想的宽广天地。高校应围绕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提升思政教育效果,引导和鼓励青年学生树立面向“三农”的就业观念,努力提升大学生服务乡村发展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将乡村振兴战略相关内容纳入思政教育体系中,深刻阐明乡村振兴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意义,激发青年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帮助青年学生厚植“三农”情怀。结合世情国情农情,向青年学生阐明发展农业、建设农村、富裕农民的重要性,引导他们充分认识个人所学的现实价值与意义,进而牢固树立扎根乡村的理想信念。同时,还应在思政教育中融入新时代农村就业创业舞台的广阔性、发展前景的光明性和基础条件的完善性等内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乡村振兴战略为个人发展带来的巨大机遇。要强化创新,将传承袁隆平、李保国等老一辈农业科学家扎根“三农”一线、“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精神融入课堂和实践教育中,并发挥到基层工作的校友的榜样作用,用身边人身边事感动人影响人激励人,培育学生知农爱农兴农的情怀和责任意识,引导其胸怀奉献“三农”工作的梦想和追求,将个人发展的“小我”融入民族复兴的“大我”中,充分激发广大青年学子投身乡村建设、到乡村广阔天地就业创业的热情。

加强实践教育,提升青年学生根植乡村就业创业的实践能力。让更多青年人到基层建功立业,不仅要引导和推动其“走下去”,更要以科学的机制、有效的措施帮助其“干得好”,释放他们在乡村广阔天地干事创业的激情和潜能。为此,涉农高校应坚持重理论更重实践的教学理念,大力开展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实践教学,全面培养青年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其更好适应农村生产一线的实际需要。引导教育学生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明白“田地就是教室、乡村就是课堂、农民就是老师”的道理,一方面向学生阐明新时代乡村振兴背景下“三农”工作的新进展、新定位和新要求,另一方面将农村生产一线遇到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引入课堂,主动将专业教学放到农业农村生产一线,在实践教学中提升青年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持续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强化学生耕读意识,多渠道拓展实践教学场所,依托农科教基地、农业文化遗产地、国家现代农业园等社会资源,以及农民丰收节、美丽乡村建设等活动,建设一批耕读文化教育实践基地,打造一批实践教学品牌项目。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走进农村、走近农民、走向农业、走入企业,加强与涉农企业和乡村基层一线单位的合作,不断提升学生市场意识、技术水平及管理能力,提高学农、知农、爱农素养和专业实践能力。积极开展创业大赛、优秀校友经验分享、企业导师就业指导等活动,鼓励学生参与直播带货、电商营销等学习实践,进一步提升“互联网+农业”实践能力,使其更加契合乡村振兴建设的实际需要,真正成为懂技术、善经营、爱“三农”的复合型人才。

优化指导和服务,力促青年学生到乡村基层就业创业。推动涉农高校毕业生到乡村振兴一线工作,不仅需要培养其深厚情怀和个人能力,还需要以完善的长效工作机制、周到细致的工作服务、务实管用的工作举措,为毕业生融入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保障,营造良好环境。为此,涉农高校应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形成多方介入、全程协同的培育体系,进一步加快构建完善高校支撑乡村振兴的科技创新体系,汇聚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大力量。要提升就业指导、创业帮扶、职业生涯规划等综合服务水平,用好各级各类就业创业赛事,开足开好相关课程,开展精准化咨询指导,探索进行学生职业能力评价,借助职业能力测验,结合学生性格、能力、学业等进行综合评价,帮助学生明确目标,同时积极开展对接乡村重点行业、重要领域、用人单位等活动,建立常态化对接联动机制,促进用人单位与毕业生就业的精准匹配。统筹各级各类资源,结合基层选调生、“三支一扶”计划、“西部计划”、特岗教师、驻村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等专项计划,优化服务质量,为毕业生到乡村振兴一线干事创业提供精准信息服务。另外,要进一步推广远程就业服务新模式,协调用人单位广泛开展“云招聘”“云面试”“云签约”,努力为学生提供求职就业网络双选会、线上签约、远程咨询指导等服务,使学生网上“一站式”就业成为常态,降低大学生求职成本,做好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桥梁,实现用人单位—高校—毕业生之间的无缝快速对接,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