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5版:理论

涵养文化底蕴 激发城市活力

徐晓丹

城市是文化的“容器”,文化是城市的气质和灵魂,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历史文化遗存是前人智慧的积淀,是城市内涵、品质、特色的重要标志”“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必须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在继承和发展历史文化的同时,促进城市文化推陈出新,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更好地涵养文化底蕴,提升文化内涵,激活发展活力,让城市成为记得住历史、留得住乡愁的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

城市文化是城市独特的名片,是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根基所在。腹有诗书气自华,人如此,城市亦如此。如果说经济是一个城市的“形”,那么文化则是一个城市的“神”。独有的文化个性、风格和品位,犹如精气神韵,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和赖以发展的血脉,是其凝聚力、自信力和创造力的不竭源泉,也是衡量一个城市综合实力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纵观历史,不论是我国汉唐时代的长安、洛阳,还是西方的雅典、罗马,有影响力的城市不仅人口众多、经济繁荣,而且通常历史悠久、文化繁盛;放眼世界,现代社会各国在城市形态、城市管理等方面日益趋同,但文化差别却赋予不同城市以不同风貌,如苏州、丽江古色古香的历史风韵,如时尚之都巴黎、音乐之城维也纳……这些城市内在的文化基因,铸就了各自的生活空间和城市性格,彰显着与众不同的魅力和风情。面向未来,要坚持以文弘业、以文立心、以文铸魂,涵养好城市文化底蕴,为城市注入勃勃生机和强劲动能,更好地推动城市“形”“神”俱佳向前发展。

延续城市文脉,用历史文化为城市发展赋能。“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文化底蕴毁掉了,城市建得再新再好,也是缺乏生命力的。”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发展历史,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城市文化如一条源远流长的河流,必有其所来的源头,也必有其所去的方向。陈街旧巷承载着历史,一砖一瓦写满故事。历史街区、历史地段和历史建筑等要素凝结成一个城市独特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们不仅是具有历史艺术价值的美学概念,也是附有文化记忆的重要资源;作为文化遗产,它们是历经数百上千年积累而成的宝贵财富,是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结晶,具有独特性、不可复制和不可再生性。城市发展中,应充分尊重和善待这些凝固在物态中的历史文化元素,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保护开发细则,在保护和延续城市文脉基础上,用“微改造”“绣花功夫”让古城古韵、物态遗产焕发新的活力。同时,城市的历史文化风貌还体现在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风土人情、文化习俗等非物质文化之中,应以业态更新激活其中的历史文化因子,持续推动其融入现代生活,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为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动城市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坚持以文塑形,用文化品牌建设打造城市良好形象。城市形象是城市文化外在表现,是城市文化底蕴及其外在特征的总和。它不仅是历史、文物、风景、建筑、文化等各种要素的结合和城市“体形、面孔和气质”等个性特征方面的综合表现,还是人们对这座城市的深刻印象和整体感知,是推动城市发展的无形资产。品牌是一种识别标志,象征着品质,彰显着价值理念,体现着精神特质。塑造城市良好形象,重在强化品牌意识,必须在推动历史与现实融合、传统与现代交汇基础上,强化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结合,将其贯穿于城市总体风貌之中、体现在市井生活之处,充分尊重城市历史文化传统,“择其善者而固执之”,让城市形象拥有更深厚文化底蕴和独特韵味;重视时尚潮流,引领时代风尚,让城市文化品牌紧跟社会变迁节奏,打造更具辨识度、更有生命力的城市新文化,向世人展现城市独特魅力。要重视文化品牌的宣传推广工作,坚持传承保护与改革创新并重理念,以打造让人回味、历久弥新的文化品牌,更好塑造城市形象,让文化成为城市发展的亮丽名片和最持久的推动力。

强化规划建设,用文化“标识”城市灵魂。城市的规划设计与建设,直接体现着城市文化的内涵和发展理念。从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角度出发,新时代城市规划建设应秉持从外化的物质层面向内生文化精神层面拓展的理念,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现人与文化、资源、环境和谐共生的发展模式,用文化更好地“标识”城市灵魂。在城市规划建设中要突出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使城市结构和功能符合城市自身科学发展与文化发展要求。应突出人与自然、建筑与城市的和谐发展,着重考虑人性化因素,让居民生活更便捷更舒适。要把城市有形和无形的文化遗产保护好、利用好,使新时代城市的规划布局能真正体现城市文化的内涵和要求。另外,现代城市建设中,公共艺术记录与保存城市历史的作用越发明显,要积极利用遍布于城市各个角落的公共艺术向百姓讲述城市曾经的故事,深挖并彰显城市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同时要认识到,培育城市文化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需要凝聚社会各方力量,同心协力地精心设计打造,用“水滴石穿”的毅力、“寓教于乐”的方式使城市文化融入百姓生活,持续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和魅力。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