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5版:专刊

吉林农信:

践行金融新使命担当 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三)

白城农商银行客户经理走访脱贫农户。

榆树农商银行工作人员为“榆快金融·驿站”志愿者培训。

东丰农商银行工作人员深入松籽加工企业开展贷前调查。

珲春农商银行工作人员走访水产企业。

题记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新使命呼唤新作为。

党的二十大描绘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

牢记“国之大者”,践行初心使命。作为地方金融主力军,省农信联社带领全省39家农商银行、13家县联社,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稳住经济大盘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全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坚守“支农支小”市场定位,锚定助“三农”、兴实业、惠民生、促发展等重点任务,积极有为,坚定走好金融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之路,克服经济下行压力,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截至10月末,各项存款余额7193.3亿元,较年初增加752亿元,增长11.7%;各项贷款余额4829.5亿元,较年初增加490亿元,增长11.3%,存贷款规模及增量均居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第一位。

扎根“三农”沃土,助力乡村振兴。吉林农信系统全力支持农业产业发展,重点支持“千亿斤粮食”工程、“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及吉林大米、吉林梅花鹿、长白山人参等“吉字号”品牌建设;持续加大对脱贫地区和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信贷投放力度,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推进“整村授信工程”成果转化,健全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有效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截至10月末,全系统涉农贷款余额1874.9亿元,较年初增加215.5亿元,增长13%。

强化金融供给,全力助企纾困。吉林农信系统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持续做好重点企业走访和“金融活水惠个体惠小微”专项行动,全力支持稳产保供、助企纾困。第一时间启动“快审、快批、快办”信贷投放机制,迅速推出“抗疫贷”“保供贷”等应急产品,助力民营和小微企业复工复产、复商复市。疫情期间,累计对接各类企业4716户,发放贷款568亿元。通过下调贷款利率、展期、续贷等方式,为受疫情影响的困难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办理延期还本465.5亿元,延期付息14.7亿元。持续完善产品体系,创新推出“物流贷”“吉运贷”“吉农e贷”等信贷产品,精准满足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多元化金融需求,切实提升普惠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可得性和便利性。值得关注的是,全省农信系统积极开展金融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行动,大力扶持“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成长,创新“专精特新贷”“科创贷”“吉科易贷”特色信贷产品,年初以来累计发放贷款33.5亿元。

踔厉奋发担使命,勇毅前行谱新篇。

新征程上,全省农信系统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不忘服务实体经济初心,牢记服务“三农”使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吉林贡献农信力量。


白城农商银行:

党建引领促发展 惠农助企出实招


深秋时节,乡村田野间仍是一派繁忙的收获景象。白城农商银行作为地方金融主力军,在助力乡村振兴、支持产业兴旺的新格局中,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实干实绩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小额信贷,巩固脱贫成果

“这真是救命钱啊,让我们一家看到了希望。”赵国军感激地说。

家住白城市岭下镇岭河村的赵国军身患重病,其妻子又在一次车祸中受伤,让这个刚脱贫不久的家庭又蒙上了一层阴霾。在备春耕的关键时期,缺少春耕资金的赵国军愁眉不展。白城农商银行了解到夫妻二人的实际困难,在确认符合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条件后,以最快的速度为其发放了5万元贷款,解决了春耕资金难题。

一则温暖的故事,折射出了白城农商银行敢于担当社会责任的情怀。

白城农商银行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深化党建与业务融合发展。各支行党支部加强与市区金融办、乡镇政府、村委会对接联系,建立脱贫户、边缘易返贫户档案,联合相关职能部门逐户排查生产经营资金需求,做到能贷尽贷、能贷快贷。截至目前,已完成脱贫人口建档立卡排查,确认符合脱贫小额贷款条件327户,已为316户发放贷款1144万元。

精准扶持,“贷”动养殖发展

为推动我省“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落地实施,白城农商银行紧紧围绕县域经济发展特点,全力做好畜牧业金融服务。

“白城农商银行帮了我的大忙,心里的这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随着110万元信贷资金的到账,白城市洮北区林海镇的养殖户张洪漫如释重负地说。

张洪漫经营着一家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饲养肉牛82头,经营状况良好。今年年初,他想扩大养殖规模,再买入156头西门塔尔肉牛,但自有资金有限。正在一筹莫展之时,他了解到白城农商银行正在大力推广畜禽活体抵押贷款。经调查审核,他顺利得到了这笔扩大养殖规模的“及时雨”。

去年以来,白城农商银行积极与市农业农村局、畜牧局、草原站等部门对接,通过实地走访了解养殖户情况,并运用“乡村振兴贷款”产品,加大对养殖合作社、畜牧养殖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支持力度。同时兼顾中小散养殖户发展,为当地畜牧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截至目前,累计为畜牧养殖户预授信3500万元,投放贷款911.4万元。

主动对接,助企纾困解难

白城福佳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科研、制造、销售、服务及外贸为一体的科技型公司,是国家和吉林省“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壮大,订单越来越多,资金周转量也越来越大。但受疫情反复的影响,流动资金紧缺,影响到了正常生产经营。

白城农商银行第一时间组织人员深入企业,详细了解其生产经营和实际资金需求,为企业量身定制了专属信贷方案,提供了短期融资720万元,切实解决了企业资金难题。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金融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白城农商银行主动对接各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单列信贷计划,加强与担保、保险机构合作,制定金融支持“专精特新”工作方案,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截至目前,累计发放“专精特新”贷款6895万元,并通过利率优惠政策为企业减轻财务负担100余万元。


榆树农商银行:

“党建+金融”赋能乡村振兴


乡村要振兴,金融需先行。榆树农商银行积极探索“金融+党建”服务模式,坚守“支农支小”市场定位,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全力服务乡村振兴。

线上线下结合,助力乡村产业发展

“手续简便、服务也好。我发展养牛项目全靠榆树农商银行的资金支持。”孟庆君感激地说。

孟庆君是于家镇五家村有名的养牛大户。今年6月,榆树农商银行客户经理了解到,孟庆君有扩大养殖规模的想法。客户经理进一步调查核实经营现状和财务状况,制定了贷款方案,并积极协调保险公司、监管机构,为其办理了300万元“榆快·活牛贷”贷款。目前,孟庆君建造了8栋牛舍,存栏肉牛380头,养牛事业红红火火。

“榆快·活牛贷”是榆树农商银行推出的一款针对养牛户发放的特色信贷产品。截至目前,贷款余额达到2亿元。

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积极支持我省“千亿斤粮食”“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榆树农商银行加快完善“线上+线下”金融产品体系,满足客户多元化金融需求。扎实开展“党建+金融”整村授信工作,根据评定等级给予客户相应授信额度,已为22万户农户预授信167亿元。在线上,开办“榆快金融”系列数字化信贷产品,满足个人及家庭经营和消费需求。客户可在线上实现自主使用、自主归还、随用随贷,极大提高了办贷效率。截至目前,“榆快金融”数字化信贷产品余额19亿元。在线下,针对种养殖大户、农民合作社、粮食收储等涉农主体需求,积极与省农担公司等第三方合作,创新服务模式,拓宽融资渠道。截至目前,粮食监管质押贷款余额达到2亿元。

延伸服务半径,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王芳啊,榆树农商银行的‘榆农快贷’怎么申请啊?”

“李哥,你拿手机和身份证了吧,我教你!”

在王芳的指导下,几分钟的时间,村民李某就在线上申请完成了贷款。

这个场景不是发生在银行网点,而是发生在八号镇保民村保民综合超市。店主王芳不是银行员工,为什么懂得这么多呢?

原来这是榆树农商银行为落实“党建+金融”战略,创新推出的一项便民服务举措。按照先行先试的思路,该行选取10个助农服务站升级改造成“榆快金融·驿站”,招募像王芳这样的店主为金融服务志愿者,经过金融知识培训后,为当地村民提供相对简单的金融服务。该行在超市设置助农POS机、“榆快金融”和“榆快·漫生活”移动服务端等金融机具,村民可以在“榆快金融·驿站”办理小额取现,缴纳电费、医保社保等,还可以办理线上贷款、扫码支付,实现了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金融服务,将农村普惠金融真正地落实落地落细。

今年6月,榆树农商银行与榆树市委组织部联合开展“党建+金融”活动,被确定为“乡村振兴主办银行”,建立市、乡、村三级联建共同体。市委组织部任命优秀支行长挂职金融副乡(镇)长,乡镇街任命优秀客户经理挂职村金融副主任,共同创建“服务乡村振兴、服务实体经济金融志愿者工作站”。该行聘请村支书为金融服务顾问,招募优秀党员、预备党员、积极分子、村贤、金融驿站业主等为“金融志愿者”,并依托“榆快金融·驿站”,多渠道开展“送社会公益、送医保社保服务、送金融知识、送金融产品”活动,让更多金融“活水”流向乡村,全面推动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东丰农商银行:

写好支持特色产业发展文章


实施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东丰农商银行紧扣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特点,聚焦畜牧养殖、食用菌种植、果仁加工等特色产业,持续加强信贷供给,创新金融产品,优化金融服务,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助力农民致富增收。今年以来,累计投放特色产业贷款5.86亿元。

支持畜牧养殖业发展

东丰县养鹿历史悠久,素有“中国梅花鹿之乡”之称。梅花鹿养殖、加工、繁育、产品研发及文化旅游等产业链条日趋完整,呈现出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良好势头。

吉林睿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当地一家生产鹿系列保健品和绿色休闲食品加工的“专精特新”小微企业,属于市县两级政府重点扶持企业。今年年初,该公司急需批量采购铝箔包装袋,但缺少流动资金。东丰农商银行通过实地走访,详细了解经营发展情况,为其授信645万元。为减轻企业财务负担,执行优惠利率,并为其申请了利息补贴,节省融资成本近30万元。

按照“支持特色、鼓励发展”的经营思路,东丰农商银行结合县域经济特点,围绕梅花鹿、黄牛养殖产业链条,创新开发“鹿易贷”“黄牛宝”特色产品,推出“吉农担-阳光贷+”“活体贷+”等多种组合式信贷服务方案,有效解决了各类经营主体的融资难题。截至目前,累计投放黄牛养殖贷款1.8亿元,支持养殖户1200余户。累计投放“鹿易贷”5600万元,支持养殖规模超过3万余头,并荣获东丰县梅花鹿产业发展“突出贡献奖”。

支持红松果林产业发展

“‘园区贷’给我们企业发展吃下了‘定心丸’!”吉林盛源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回想起东丰农商银行的资金支持感慨不已。

吉林盛源食品公司是东丰松籽产业园企业之一,主营果仁加工销售,产品畅销国内外。今年受疫情影响资金回流不及时,加之果仁价格持续走高,导致采购松籽的流动资金严重不足。正在一筹莫展之际,东丰农商银行主动对接,启动绿色办贷通道,采取“担保+信用”组合方式,为其发放贷款500万元,确保了原材料及时采购。

东丰松籽产业园总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总投资20亿元,入驻企业33家,带动种植红松果林15万亩,促进就业3000人。为做好产业园区金融服务,东丰农商银行推出松籽产业“园区贷”,为园区企业提供量身定制的融资服务,累计投放贷款3.1亿元。

支持食用菌产业发展

近几年,东丰县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以羊肚菌为代表的高档食用菌产值持续走高,羊肚菌种植规模达到全省第一。一大批涉农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农户等种植主体不断发展壮大,羊肚菌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软黄金”。

为助力特色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东丰农商行依托全产业链条,开发出“菌农乐”专属贷款产品,通过合理调整授信评定模型,引入循环贷款模式,执行贷款利率优惠政策,有效满足了食用菌产业链经营主体多样化融资需求。目前,已累计发放食用菌贷款4000万元,支持6家专业合作社,带动近百户农户从事食用菌种植。

下一步,东丰农商银行将继续围绕县域特色产业,主动倾斜信贷资源,丰富产品体系,创新服务模式,更好支持地方特色产业发展。


珲春农商银行:

金融活水激发小微企业新活力


金融活,经济活。今年以来,珲春农商银行立足地方金融机构职责使命,通过加大信贷供给,创新信贷产品,实施减费让利等举措,持续助力小微企业发展。截至10月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99.52亿元,服务小微企业2500余户。

与小微企业共同成长

“如果没有珲春农商银行的资金支持,就没有老姬海产的今天!”珲春老姬海产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老姬海产从一个“小作坊”起步发展,在创业过程中,因海产渔业受自然和市场因素影响较大,好几次面临倒闭的危机。但每当遇到资金难题,珲春农商银行都会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在该行的一路支持下,老姬海产已经发展成为当地水产龙头企业,资产规模超2.5亿元,年生产加工鱿鱼制品6000吨,实现产值2亿元。

珲春农商银行积极落实“六稳”“六保”工作要求,结合区域经济产业特点,持续开展重点企业走访、“专精特新”企业对接等活动,加大对外贸行业、制造业及居民消费等重点领域信贷支持。今年以来,累计发放各项贷款32.76亿元,其中,外贸企业贷款2.06亿元,海产行业贷款1.78亿元,“专精特新”企业贷款1.33亿元。

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

“‘新市民贷’真是个好产品,办贷速度快,利率还有优惠!” 秦先生感慨地说。

秦先生从事塑料制品生产加工多年,生意越来越好。今年准备扩大生产,急需周转资金。他得知珲春农商银行有一款“新市民贷”,便抱着试试的态度申请了30万元贷款,没想到不到三天时间贷款就发放到账户。用秦先生的话来说就是“幸福来得太快了”。

为满足不同客户主体的多元化金融需求,该行细分客户群体,针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个人客户量身打造个性化、特色化信贷产品。今年以来,创新开办了“新市民贷”“小微商贷”“及时雨·复工贷”等贷款产品,进一步提升了普惠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可得性和便利性。此外,该行大力推广“红孵贷”业务,今年累计向入孵企业发放贷款8300万元。

为企业降低融资成本

受疫情影响,小微企业经营发展面临巨大挑战。为与小微企业共克时艰,珲春农商银行多措并举,先后出台了免保险、代付公证费、代付评估费等政策,为企业减费让利、降本增效,除支付利息外,无其他额外融资费用。前10个月,累计为客户节省财务负担225万元。

珲春农商银行着力用足用好货币信贷政策,积极申请人民银行支农支小再贷款资金5.76亿元,对符合再贷款政策要求的企业,执行利率优惠政策,真正让利于企业。严格落实“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的政策要求,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困难且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办无还本续贷、应急转贷、展期等业务,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截至10月末,累计为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实施延期还本1.2亿元,办理延期支付利息金额2342万元。

撰稿:本报记者 杨晓艳 通讯员 张雷 王利鹤 刘洋 田礼富 王宏宇    本版图片为资料图片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