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粮食安全,既要保障种好地、收好粮,也要保障储好粮。农业大市四平,坚决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抓好农户安全储粮的部署要求,把整治“地趴粮”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细化实化各项任务措施,响鼓重锤,立志在两年内解决“地趴粮”问题,将无形中造成的损失抢回来。截至11月9日,四平市已解决“地趴粮”199.48万吨,占2022年预估“地趴粮”总数的88.8%,超额完成了省定任务。
实施“总体战”——
相关部门联动 建档立卡督导
“地趴粮”是一种粗放的粮食储存方式,指的是玉米穗收获后,因农户家里没有储存设施,或缺少适宜装具,简单地堆放在地面储存。这种储粮方式有很多弊端:下层的粮食接触泥土,不利于通风干燥,容易霉变发芽,导致粮食品质降低;被老鼠偷吃、畜禽啃咬,籽粒脱落还会造成大量损耗。
减损就是增产,降耗就是增收。四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具体部署推动,主持召开会议,多次深入一线调研,了解情况和问题,共商措施办法;制定了《关于解决“地趴粮”问题实施方案》和《解决“地趴粮”问题推进方案》,明确要求到2022年底,梨树县、双辽市“地趴粮”减少70%,伊通满族自治县、铁东区和铁西区基本消除“地趴粮”,到2023年底,四平全域基本消除“地趴粮”,并确定了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紧盯落实,要求各县(市)区进一步提高站位,采取过硬措施,充分认识“地趴粮”的危害性和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切实把整治工作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扛起属地责任,抓好组织实施,根治“地趴粮”问题,确保“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目标如期实现,最大限度降低粮食储存环节的损失浪费。
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的解决“地趴粮”问题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将办公室设在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行使“指挥官”职责,负责统筹协调、跟踪调度、综合汇总、情况上报等工作。
作为“地趴粮”整治工作的责任主体,各县(市)区政府明确各自年度任务和职责,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以“五化”(运营项目化、任务清单化、时序流程化、全程制度化、落实标准化)工作法强力推进。
实施定期调度制度。建立工作进度台账,从今年8月份开始,每月5日各县(市)区向市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本地工作进展情况,对发现的突出问题形成措施清单,及时协调解决。在粮食收获之后,一天一调度,每天汇总上报,每周排名上墙。
赛马排名激励推进。将“地趴粮”整治工作纳入绩效考核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在考核对象上压实县(市)区、乡镇、村主体责任,在责任落实上突出党政同责要求。11月中旬前,乡镇政府组织本辖区内行政村交叉互检(评审自查)。市、县两级纪委、政府督查室采取暗访督查、专项督查的方式,加大检查和曝光力度,全程跟踪调度任务落实情况,排名通报激励督导落实。
全员建档立卡。针对以“地趴粮”形态储粮的种植户,指派专人包保建档工作,每户一档,档案上登记农户名称、地址、耕地面积、预计产量、拟采取储粮形式、预计售粮时间等内容。梨树县、双辽市作为“地趴粮”问题重点区域,组织动员村民小组长逐户“敲门”建档,乡镇政府将档案信息汇总形成作战图,成立工作专班,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人管、有人抓。
基于土地经营的各种模式,对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含家庭农场)和一般农户,实行庭院储粮、基地储粮、集中储粮、产后服务中心储粮和产业化延期结算5种储粮模式。每个乡镇按实际需要建设集中储粮点,重点解决种粮大户、合作社等产粮大户和无劳动能力农户的粮食立体存储难题;对部分自己存粮的合作社及种粮大户,确定其储粮选址和物资准备,确保每一户的粮食都有存放地点。
跟进物资保障。县(市)区结合实际,紧贴农户需求,组织相关部门总结现有各类储粮装具的优缺点,设计出节约、简洁、实用的立体储粮装具,确保结构安全。现已提供聚乙烯网、铁丝网、脚手架式、就便器材搭建等9种简易储粮装具选型,由政府出资购买材料,农户落地安装,让农民“有得选、愿意选、随便选”。截至目前,全市已到位立体储粮物资铁丝网3.5万个、钢结构立体储粮装具3385个、聚乙烯网储粮装具145.1万个、网袋85万个、草垫子1万个,可实现安全储粮200万吨以上。
打响“攻坚战”——
破解重重难题 改变储粮习惯
金秋时节,走进双辽市卧虎镇前六家子村,一派如火如荼的秋收场面映入眼帘:农家院里,4台输送机一起作业,20多人挥舞铁锹,忙着把玉米投进输送机,再传送到一个个玉米栈子里,五六分钟就堆满了一个栈子。几个小时后,原本“趴”在地上的玉米棒,都规规矩矩地“归仓”“入栈”。
前六家子村有210户玉米种植户,种植面积8280亩,年产量达1500万斤。今年10月中旬,在村书记王艳秋的带领下,全力开展“地趴粮”整治工作。“咱们就整村推进,彻底消除‘地趴粮’。”但有一些人不同意:“整村推进太难了,先把一部分栈起来就行了。”“村里年轻人少,老弱病残没有劳动能力,压根实现不了。”
面对难题,王艳秋没有退缩,她提出了推进方案:能自理的就自理;确实自理不了的,每30户形成一个“互助组”,互相提供人力和器具帮助。同时,党员干部和村三委成员召集志愿者开展帮扶活动,“地趴粮”整治必须不落一户。
王艳秋还带头到村民家做工作,把已经搭建完的储粮设施拍成小视频,分享到微信群里,讲解“栈起来”的好处。渐渐的,村民们看到了科学储粮的好处,陆续加入了志愿者队伍,友邻间互帮互助“搭伙”干活。就这样,半个月后,“地趴粮”在前六家子村彻底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整齐的玉米栈子。
同样在双辽市,王奔镇巨兴村收获的玉米,也都被存入了聚乙烯网围起来的玉米栈子里。村书记赵德仁带头放弃“地趴粮”,使用新式的储粮装具,党员们紧紧跟上,身体力行,发挥示范作用。“巨兴放光芒,解决地趴粮,拒绝霉粉粒,止损没商量”,这样的顺口溜深入人心。现在,巨兴村的家家户户都用上了通风、防雨雪,出入仓还方便的储粮装具。
在市粮储局的指导下,各县(市)区和乡镇又组织了宣传队,走进农村集市、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中,与村民们交流储粮经验,帮助农户算好粮食减损增收账;传授安全储粮知识、典型经验做法,介绍企业服务运营模式。同时,结合世界粮食日和粮食安全宣传周系列活动,组织农户参观学习简易储粮装具,集中开展节粮减损法律法规宣传,提高思想认识,让群众真正意识到颗粒归仓的重要性。
此外,通过视频号、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进行全天候、全地域、全方位地宣传,展示既符合农村实际,又符合科学储粮要求的储粮方式。截至目前,短视频播放量已达3.2万次以上;通过电视台新闻栏目发布“地趴粮”整治情况31次,在掌上双辽、智慧梨树等APP发布“地趴粮”整治工作新闻30余条;发放宣传单14.8万份、宣传手册1.2万册,悬挂条幅782条、挂图1.8万张。
能让苞米多卖钱的事儿大家都上心。广大村民们有样学样,整治“地趴粮”在四平大地上蔚然成风。各乡镇趁热打铁,一鼓作气开展乡村安全储粮示范村镇创建活动。据了解,全市将在12月底前评选储粮示范乡(镇)村屯,并授牌表彰。
收割机开到哪里,服务就跟到哪里;栈子立在哪里,技术指导就出现在哪里。为了解决农户在搭建设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疑惑,全市相关部门组成了31个技术服务队、服务组,先后出动9276人到村屯走访,指导农户进行选棒整理,建设储粮装具,让老百姓看了就会,照着能做,实现了简易立体储存。
打好“持久战”——
健全长效机制 构建平台体系
解决“地趴粮”问题,既要盯住当前目标打好“攻坚战”,也要着眼长远打好“持久战”。四平市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构建长期为农户提供科学储粮优质服务的平台体系,让农民动起来,让企业参与进来,打出一套“地趴粮”治理组合拳。
全面实行立体储粮。采取“棒收”的农户、合作社和种粮大户,根据粮食收获后的水分,在庭院内暂时散堆晾晒,而后用通风筒+围挡、聚乙烯网囤、铁网囤、玉米楼子、木结构玉米栈子、钢管+铁网玉米栈子,实现立体储存;或者根据实际情况,脱粒存入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和“延期结算”企业。
双辽市玻璃山镇合心村,全村共150户,去年种植玉米500公顷,产量达750万斤。本来是一个“盆满钵满”的丰收年,然而11月份下了几场雪,之后气温又骤然升高,这让一直沿用传统“地趴”方式储粮的村民们吃了亏。玉米在潮湿、高温的环境下发生霉变,品质大大降低,正常能卖1块钱的价格降到8角钱,每斤少卖2角钱。
真金白银的损失,让村民们意识到安全储粮的重要性。今年乡镇干部来宣传科学储粮方式时,大家的积极性非常高,早早动手用红砖铺设地面、订购储粮装具,干劲十足。村书记张强说:“政府能想法子帮我们解决粮食存储问题,真是太好了!现在收回来的苞米,都用聚乙烯网、钢结构的装具‘栈起来’了,这下不用担心霉变了,我们可以自主择机售粮,价格不仅不会掉,每斤至少还能多挣一两毛钱!”
梨树县共有24个乡镇(街道),全部实行班子成员包村,机关干部、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包屯到户,因地制宜督导农户立体储粮。县政府督查室牵头组建8个督导组,重点督查县域北部“地趴粮”问题突出的12个乡镇,并抽查其他乡镇落实情况。截至11月9日,全县党员干部签订庭院立体储粮责任状5032份,落实立体储粮5.1万余吨。梨树县国平农机合作社今年种植玉米45公顷,预计产量450吨。他们一改往年“地趴粮”存粮方式,使用聚乙烯网,品质优良的玉米价格比去年同期高了1角,可实现增收9万元;兴达家庭农场种植玉米65公顷,预计产量650吨,使用铁网立体储粮,预计增收13万元。
推广“延期结算”业务。“延期结算”就是常说的“粮食银行”模式。四平市鼓励和支持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粮食收储企业、玉米深加工企业、中粮贸易企业一起,探索“粮食银行”产业链模式,开展订单种植和产销衔接,减少中间环节,搭建以粮食贸易、农业服务和金融服务为基础的惠农大平台,实现由“存粮在家”转为“存粮在库”,解决合作社、种粮大户“无地方、无设施、无技术”存粮问题。
截至目前,梨树、双辽两个重点县(市)共有15户企业开展“延期结算”业务,与448户种植大户及合作社签订“延期结算”合同448份,可解决“地趴粮”12.4万吨;签订“一卖到位”合同65份,可解决“地趴粮”3.3万吨。
深化粮食产后服务。全面启动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协调粮食企业积极入市收购,引导玉米深加工企业充分利用闲置仓储资源,发挥点多面广、仓储设施完好、机械设备齐全、人员专业等优势,积极参与粮食产后服务,增设收购库点、延长收购时间、加强收购服务、扩大收购数量,主动为农民提供代清理、代干燥、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的“五代”服务,引导农户理性售粮、适时售粮。目前,四平市已建成29家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其中,梨树7家、双辽10家、伊通12家,可为合作社、种粮大户存粮1111.8万斤。
为充分发挥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和“延期结算”企业服务功能,政府部门积极帮助种粮大户、合作社与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延期结算”企业精准对接,签订服务协议。对“地趴粮”较集中的乡镇,成立工作专班,突出签约成效。同时,对本区域内的“延期结算”企业、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主体确定的服务业务,在本地媒体进行公示。
建设集中储粮点。利用村集体建设用地、低效用地、荒地、闲置学校等,集中搭建立体储粮设施,配套小型传输机、铲车等设备,采取无偿使用或租用方式,变“分散储粮”为“集中储粮”。指派专人指导存放位置,登记和维护现场秩序,做好存粮后的看护保管工作,有效解决庭院无处存放、个人投入大、劳动力不足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