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5版:产经

匠心筑梦 笃行致远

——探寻一汽-大众工匠成长密码

本报记者 王丹

一汽-大众金涛劳模创新工作室带头人金涛在进行技术钻研实验

一汽-大众数智化生产线

日前,随着一辆大五座SUV揽巡在长春基地总装车间下线,一汽-大众正式跨入“2500万辆俱乐部”,成为2020年至今唯一产销超500万辆的乘用车企业。

一汽-大众克服疫情反复、芯片短缺等多重挑战,仅用两年零七个月的时间,实现了产量从2000万辆向2500万辆的跨越,在企业取得这样骄人成绩的同时,更多人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究竟是什么支撑了一汽-大众发展的底气?

“百年汽车走到新旧交替的关键时刻,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汽车发展版图、重塑全球汽车产业结构,一汽-大众经过31年的发展,技术工人队伍建设成为一汽-大众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工匠精神从理念变成制度,融入企业整体创新重要环节中。”一汽-大众董事、党委书记、总经理潘占福给出了答案。

成长有平台

一汽-大众始终坚信:“能不能造好汽车,关键在技术和管理,而技术和管理水平高下在于人。”从当年的一个品牌、一款产品到如今同时运营量产品牌、豪华车品牌、经济型品牌30余款产品、年产销规模超过200万辆,一汽-大众的成功有目共睹。

从公司成立之初的人员开发科,到后来的培训科,再到独立的培训中心、一汽-大众学院,直到发展成今天的“人才赋能与发展中心”,逐步搭建起以公司战略需求为导向,覆盖各专业领域,与公司高速发展相适应的人才赋能体系。

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一汽-大众在软硬件上的投入累计超亿元,除一汽-大众长春总部的培训大楼之外,在成都、佛山、青岛、天津,都各有一个培训基地。不仅建设了充足的硬件设施,更是搭建起完整的培训体系,通过各种培训形式为员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一汽-大众为员工设计出不断接替上升的学习路径图,让专业人员在技能、专业能力、非专业能力方向,都进行持续的提升,自己可以充分地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涯和发展的匹配度,保证了员工主动学习的动能。

“花大代价培养自己的员工,能够激发内生动力,让员工体会到能力提升是跟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这是企业很值得的一个投入。”一汽-大众人才赋能与发展中心部长刘巍说,近几年,新能源、数字化等浪潮的到来给行业带来了新的挑战,从2020年开始,一汽-大众启动了跨部门的数字化人才培养计划,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系统地培养人才。

创新有活力

泛着绿光的塑胶地洁亮如新,一台台机器人按照既定程序有序地挥舞着手臂,焊装车间工长金涛,手握一把焊钳,在进口自动化车身生产线上,认真地观察……

从点焊操作工到机电技工,再到成为一汽-大众最年轻的维修电工技师……在一汽-大众工作的20多年间,金涛带领他的团队开发出国际电器标准的中国版本,开创性地实现新老设备电气标准的可兼容性,为公司节约成本逾5000万元。他彻底解决保持激光零间隙焊接质量稳定性这一世界性难题,使中国车身激光焊缝质量领先全球。

“之所以懂得操作应用这些国外引进的机器,得益于国家的强大和企业提供的出国深造培训机会。公司倡导技术领先,为青年工人成长创新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允许年轻人在工作中‘犯错’,风险由企业来承担,让我们在不断创新中逐渐提升自己。”金涛说,他如今取得的成绩都归功于自己站在了一汽-大众这个“巨人”的肩膀上。

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基础,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样在一汽-大众成长起来的牟少志,10多年来在模修岗位上,参与了捷达、宝来、高尔夫、迈腾、奥迪系列等车型模具的验收、调试和质量改进工作。

“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专注,“干一行专一行”的精益求精,“偏毫厘不敢安”的一丝不苟……卓越的产品力需要强大的生产制造及技术研发体系作为支撑。一汽-大众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以创新变革为动力,培厚工匠精神土壤,成就了这样一支优秀的技术工人队伍,特别是涌现出的一大批高水平工匠,他们不断创新不断自我超越,才有了汽车工业的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截至目前,公司立项并启动了24个数字化转型项目。“新技术开发中心”“汽车试验场”“新能源中心”的相继落成,进一步夯实了一汽-大众在新技术、新能源开发测试方面的优势。一汽-大众目前拥有研发人员近3000人,除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建立前沿领域技术储备外,对于从德国引进项目,承担的开发分工已达到70%。

晋升有通道

一汽-大众始终鼓励技能人才骨干力量进行技术创新。为此,企业搭建了比较完善公平的人才选拔机制,建立了多维度的培养模式。

从2009年起,开始建设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目前已经发展成一支覆盖公司主要专业、各基地同步发展的工作室集群队伍。截至2021年,一汽-大众拥有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集团级工作室14个,公司级工作室6个。创新工作室成为锻炼提升、培养人才的重要平台,为公司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

一汽-大众实行部门推荐+公司评聘,逐级优选工匠人才,给予他们充分的展示机会,实现价值导向的机制。重塑竞争人才的职级薪酬体系。以每个岗位为基础,拓展员工的发展层级,构建任职资格标准,鼓励大家提升自己价值创造的能力。

同时,完善高科技人才培养和作用的发挥机制,依托于解决公司面临的问题,依托各级党组织组建的攻坚团队,选送优秀青年人才参加国际级的重点竞赛。开展师徒制、传帮带的培养模式,目前,企业已经培训了5000多人,通过这一形式一汽-大众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能工巧匠,在各自岗位上成为骨干精英。

今年7月,一汽-大众全国五大基地迎来了600余名应届毕业大学生。他们将被分派到一汽-大众的研发、数字化、新能源等关键业务领域,为一汽-大众加速推进数智化、电动化转型变革,实现高效益转型增长,注入新鲜血液和强大动力。

“之所以到一汽-大众,就是看中了企业能为每个人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以及为我们规划未来职业规划,通过在公司学习行业热门课程,倾听‘大国工匠’和青年榜样讲述他们成长成才的经历,更加让我坚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一定能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的张同学为自己成为一汽-大众新成员欣喜不已。

(本栏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