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时完成500头牛的草料搅拌;两分钟撒料机完成200头牛投喂;整个养牛基地,厂长加员工仅有6人……走进位于通化县英额布镇王家村的通化有点牛牧业肉牛产业园区,5栋标准化大型钢结构牛舍映入眼帘。
这里的牛舍干净整洁,一头头睡“标间”、喝温水、科学吃、常运动的西门塔尔牛,享受着别样的精致饲养方式。“我们这个项目可是基于循环经济理念、产业一体化战略,打造集鲜食玉米种植、加工、玉米秸秆收储、肉牛养殖屠宰、粪污有机还田于一体的完整绿色农牧循环产业链。”通化有点牛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于兆洋掰着手指和记者分享起来。
据了解,通化有点牛牧业肉牛产业园区总投资2.2亿元,分两期建设。一期以标准化牛舍和发展能繁母牛为主;二期以育肥牛饲养、屠宰场及肉食品加工厂为主。
“截至目前,我们已建成5栋牛舍、8000平方米,存栏牛500头。预计2026年底全部建成,建成后可存栏牛1万头。”望着不远处拔地而起的牛舍和膘肥体壮的肉牛,于兆洋很是欣喜。
在“有点牛”高标准建设的牛舍,只见一头头西门塔尔牛毛色光亮。每栋牛舍旁还建有专门的运动区,大牛、小牛悠闲地晒着太阳、散着步,“哞哞哞”的叫声此起彼伏。
“保障圈舍的清洁程度,我们每天清洁粪便两次,饮水全部为温水。建有一栋近2000平方米的产房,装有供暖设备,保障牛舍冬季温度不低于零度。”为养好牛,把牛养“值”,于兆洋和工人们十分用心。
科技赋能、精细化养殖发展牛产业,“有点牛”的各项养殖流程更加标准。
“草料精准配比,牛舍里的每头牛身体状况如何、周遭环境怎样,都有专人记录。现代化的科学饲养方式养育出来的牛比以往人工喂养得更加优质。”于兆洋说,目前项目一期以繁育为主,每年见犊率达85%。
全方位推进“秸秆变肉”工程,实现经济生态双赢。“有点牛”还依托通化县丰禾农产品的鲜食玉米种植基地,与玉米种植基地和农户实现农牧互补。
“以规模优势降低运营成本,我们的饲料配方中有加工鲜食玉米时的边角料和秸秆。玉米种植基地和农户开展订单种植,产生的秸秆也可以作为饲料喂牛,牛产生的粪便还可以当有机肥,串起了生态循环链。”于兆洋笑着告诉记者,一车秸秆换两车牛粪,附近的村民都特别乐意,有时候都不够换的。
抓住“牛机遇”,壮大“牛产业”,“有点牛”完整的绿色农牧闭环产业链,可复制、增效益,实现“绿色生态,循环再生”。
今年以来,持续做大“牛文章”,通化县凭借粮食种植面积广、畜牧产业发展均衡、秸秆饲料资源丰富、肉牛产业基础雄厚等优势,统筹肉牛产业集群建设,引导和支持肉牛产业超常规、全链条、高质量发展,不断培育肉牛产业发展新动能。截至目前,全县已开工百万元肉牛产业投资项目3个,千万元肉牛产业投资项目1个,计划新建肉牛养殖园区5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