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7版:区域传真·四平

绘出和谐宜居新画卷

——四平市城市建设记事

本报记者 崔维利 高鸿

四平城市新貌。李坤 航拍

口袋公园——匠心园。刘学 摄

老旧小区改造后换新颜。 秦岭 摄

南北河林廊秋季红枫林美景。李刚 航拍 本版图片为资料图片

城市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022年以来,四平市紧紧围绕宜居城市建设,实施城市道路交通、市政基础设施、老旧小区改造、雨污分流改造、城市绿化美化、海绵城市建设等重点民生工程,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城市面貌从“面子”到“里子”焕然一新,提升了市民的幸福指数,一座现代化的新型城市呈现在世人面前。

基础设施建设亮点纷呈—

路延水畅管廊联通

四平市委、市政府高位运作,积极作为,让城市路网和地下管网四通八达。

优化城市道路功能。围绕“十五横、十二纵”道路骨干路网体系,以打通市区“断头路”、拓展城市框架为重点,全力组织实施东丰路、虹桥街、慧智街、康平路、西湖街公铁立交桥等市政道路桥梁工程建设,新建市政道路4.5公里,铺设排水管线5.7公里,提高了市政道路承载能力,百姓出行更方便。

完善地下综合管廊。康平路、慧智街等地下综合管廊断点相继联通,累计完成主廊46.5公里;依托智慧化管控平台系统,电力通信、燃气热力、给水排水、特种光纤等各类管线有序布局,入廊106.42公里,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提升防洪排涝能力。投资2900万元,相继实施了城区雨水泵站改造和排水收集处理设施智能化管理平台系统工程,对老旧雨水泵站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并建立起雨水智能化检测系统,消除了易涝点安全隐患,提高了排涝及监测能力。

谋划下一步城建项目。围绕优化市区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发展模式,谋划了64个道路、桥梁、管廊等基础设施项目,预计总投资140.33亿元。

老旧小区改造内外兼修—

家园变美温暖民心

四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老旧小区改造,了解居民诉求,尊重居民意愿,从实际需求出发,共同谋划最合理、最适宜的小区改造方案,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保障精准改造、高效推进,解决百姓最关心、最迫切的糟心事、烦心事,让老旧小区改造成为表里如一、内外兼修的民心工程。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老旧小区改造146个888栋,惠及57369户,其中,2022年完成老旧小区改造43个,正在施工的老旧小区改造49个。

整治“黑楼道”。改造中修缮楼梯扶手、修补楼梯步道、粉刷楼道墙壁,特别是全部重新安装声控灯,给住户带来实实在在的安全感。

消除“蜘蛛网”。对各类杂乱无序的管线进行更换、规整,推动楼体外的线路入地入盒,解决老旧小区管线“蜘蛛网”问题。更换后的供水管线让饮水更加纯净、供热管线让冬天更加温暖、供电管线让用电更加安全、通信管线让网络更加快速。

治理下水返流。将老化破损、地沟被杂物堵满的下水管道全面更换改造,居民不再担心屋内返脏水、楼道有臭味。

破解车位紧张。破立并举,拆除原有的破旧自行车车棚,腾出空间规划停车位和绿地,建设充电车棚,各类车辆集中充电、合理停放,还群众一个安全、通畅的小区环境。

改变“空间无序”。重新规划公共空间功能分区,全面修补小区路面,增加凉亭、座椅、健身器材等设施,对树木和花草进行补种,在关键区域设置安防监控,居民享受到生活的绿色空间、休闲空间、宜居空间。

“一年改、两年新、三年变原样”,是居民最担心的问题。全市有百余个老旧小区,都是弃管小区,改造后如果没有到位的后续管理,旧改成果就会付之东流。针对居民的担心,四平市适时推出了长效管理的举措。

市老旧小区改造办公室主任秦岭告诉记者,举措主要有三项。一是落实街道社区代管职责。由街道、社区牵头成立小区业委会,建立街道社区、业委会、居民三方协商共治的管理机制,做到群策群力,联防联控。二是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将“8小时”之外的机关企事业党员、物业公司党员、小区居民党员重新集结,形成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共建共享新格局。三是推广“等级服务”“红心物业”服务模式。引导居民形成出资购买服务的交费意识,为小区找到一个专业“管家”,引入成熟的物业团队进驻老旧小区,实现老旧小区后续管理社会化、专业化、常态化。

雨污分流连年推进—

方便出行河水清澈

雨污分流改造,是一项重点民生工程。为了有效减轻污水处理负担,促进水资源循环利用,让雨水污水各行其道,四平市从2015年起,城区新建、改建工程,全部实施雨污分流制。至2021年,已实施雨污分流工程90余公里。2021年末,市区排水管网干线总长度达401公里,其中,污水干线169公里、雨水干线134公里、合流制管网干线98公里。按照污水管网占排水管网比例计算方式,雨污分流比率达63%。

2022年,结合城区雨污分流改造项目及老旧小区配套设施改造项目,启动英雄大路、兴红路、九经街等道路的雨污分流改造工程,结合老旧小区配套基础设施改造项目、东丰路等道路工程,已完成新改建排水管网14公里。截至目前,完成市区排水管网干线总长度415公里,其中污水干线183公里、雨水干线148公里、合流制管网干线84公里,雨污分流比率达68.53%。

雨污分流改造事关城市环境质量。老城区雨水和污水合流,共用一套排水系统,全部收集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排放。降雨量较大时,排水管网的负担就会加大形成外溢,造成城市内涝。当水流超过污水处理厂负荷时,还会发生溢流,影响河道水质,引起河水发臭现象。年久失修的老旧管道加之雨污合流,经常使老旧小区的下水道堵塞。

按照四平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市住建局按照“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先主后次、以线连片”的原则,实施雨污分流改造,最大限度缓解雨季溢流压力,让雨水和污水分离,雨水进入南北河,污水进入城市污水总管线,经处理后再排出。

雨污分流工程解决了困扰群众多年的内涝积水问题,方便了生活和出行。“自从实施雨污分流改造以来,我能够明显地感受到变化,雨天道路好走了,出门方便多了,河水也清澈了不少。”市民赵先生深有感触地说。

生态绿廊+口袋公园—

点缀城市刷新颜值

四平市委、市政府聚力生态绿廊建设,“加速度”推进城市美誉度。把南北河生态综合整治作为“民生一号工程”,按照“政府组织、部门联动、整体谋划、科学论证、分步实施”的思路,编制了《四平市辽河流域条子河段生态综合整治专项规划》,采取“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活水保质”等措施,结合防洪、排涝、截污、生态、景观、文化等功能集成,确定了打造“十大绿地空间、百里生态林廊、千亩果林花海、万顷碧水清河”的整治目标。对河道主槽进行清理、扩宽,清除河道内杂草、淤泥、垃圾,修建生态护坡、下河台阶、堤顶巡护路、生态围网,铺设巡护路、木栈道、亲水平台等设施,“春看花、夏观绿、秋赏叶、冬望雪”,实现河湖连通、文景融合,集休闲娱乐、文化科普、城市特色于一体,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滨水景观长廊。

截至目前,完成南河南湖公园河湖连通拱桥、钢板连心桥、观景平台及景观阁工程,南北河建成林廊35公里,安装路灯2000盏,栽种美国红枫、红松、黑松、水曲柳、银杏、元宝枫等林木1.29万余株,栽植花草64.6万株。

水清岸绿生态美,流水泱泱百鸟飞。随着绿水长廊项目的不断推进,“治好一条河、秀美一座城、幸福一方人”的美好愿景正在逐步变为现实,人们的绿色获得感越来越强烈。

“小微,再帮我拍一张。”大学生小韩与室友们正在河边拍照,个个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这红枫林实在太美了,拍完发个朋友圈,让我的家人、朋友有时间也来咱四平逛逛!”很多市民像小韩一样,变换着各种角度拍照,享受着南北河林廊的美妙。

推进“口袋公园”建设,在“小而美”中传递“微幸福”。口袋公园也称袖珍公园,是利用城市的闲置地、边角地、零星空地、小型纯绿地等,通过栽植树木、铺设园路、建设广场、增加座椅、廊架等建设而成的城市开放绿地空间。今年年初,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市住建局结合南北河林廊改造,启动了精品口袋公园建设项目,总投资1050万元,总建设面积4.9万平方米。采取留白增绿、拆违建绿、见缝插绿等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廉”“孝”文化等元素纳入其中,打造以健康、文化、历史等为主题的多元“微客厅”。截至8月底,已完成28处口袋公园建设,栽植乔灌木541株,栽植花草4.3万株,铺种草坪卷3200平方米,安置风景石360吨,园路镶贴马蹄石、烧结砖及碎拼火烧板981平方米,新建凉亭3座、长廊3座,修缮廊亭6处。

在市第二实验小学南侧,刚刚建成一座口袋公园——匠心园,吸引不少市民来此打卡。市住建局将这片多年的违建拆除,规划成3200平方米的小公园,集健身、绿地、花卉于一体,大大提升了公园的整体观赏性。“我家就住在附近,每天早晚常来这儿散步。以前,每次看到这儿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破围栏,心情都很烦躁。现在,变成了口袋公园,在城市喧嚣中寻得一方闹中取静之处,被绿植簇拥,闻着花香,实在是惬意。最关键的是,这一方绿色就在家门口,不仅视觉美了,还有了休闲健身的去处,真是好!”市民刘先生说。

“海绵城市”全域推进—

环境质量全面提升

自2021年5月被评为国家海绵示范城市以来,四平市以“全面补齐排水设施短板,全面提升人居环境质量”为总体目标,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工作,将海绵示范城市建设项目列入“十四五”规划重点目标任务和重点推进项目,成立了海绵城市建设服务中心,组成专家库,制定年度落实规划重点任务和重点项目清单。先后印发《四平市海绵城市规划管理规定》《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海绵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关于大力发展海绵城市建设产业的实施意见》《海绵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加强四平市内涝防治监测预警及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通知》等文件,规范海绵城市建设各项流程,促进海绵产业规范发展。并于2022年11月1日起施行《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全力保障海绵工程建设规划稳步实施。

循环利用,合理化修缮。对功能缺失、易涝积水、铺装破损严重的路段,采取整体海绵化改造;对可重复利用的材料,二次利用到城市口袋公园建设及巷路甬路中;充分利用现有绿地及裸土地面,建设雨水花园,增加调蓄空间。

节能减排,标准化施工。慢行路段面层,采用预拌透水混凝土,基层采用预制“装配式透水道路基层”,避免了资源浪费,得到了住建部专家的认可。

创新应用,产学研结合。铺装和路缘石,采用功能与景观兼具的新型仿石材,强度和冻融循环均达到国家标准要求。创新性利用建筑垃圾、秸秆等原材料,加工成再生有机质土壤作为海绵设施填料,实现低成本、低能耗的优势。

海绵城市示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以海绵城市构建城市水安全系统,创造了半年全域消除劣五类水体、一年全域消除五类水体、年度水质改善幅度全国第一等多个水污染防治业绩;以海绵城市统筹推进宜居城市建设,建设宜居社区、宜行街区和宜人城区,有效提高了人居环境品质;以海绵城市建设促进城市维管水平提升,采用智慧化管理技术实现市政运维的网格化和精细化;以海绵城市促进生态环境改善,绘就“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绿色生态画卷。

紫气大路海绵化改造项目实施后,赢得市民一片称赞声:“沿街商户门前不再积水,步行道路更加整洁、干净、美观,再也不用在车辆的夹缝中穿行了。”

四平市住建局局长刘中文表示,未来,将有更多的类似“紫气大路”的海绵项目完成,结合雨污分流项目,将极大提升城区防洪排涝能力,有效破解“城市看海”难题,城区“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热岛有缓解、水体不黑臭”将成为现实。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