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集安市清河镇又一次迎来了人参集市,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千名客商提前一天就聚集在了镇里,小小的清河镇一下热闹了起来。6点多,澳洋野山参国际交易市场就人头攒动,熙熙攘攘。
在这个集市中,每次开市,鲜参、干参以及人参深加工产品的交易都十分火爆,一天的成交额可达数千万元,这里也成为了全国最大的野山参交易中心,去年的交易额达100亿元。
清河镇地处老岭山脉北麓,属于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四周皆山,水源充足,特别适合人参生长。目前,清河镇80%的人口都从事与人参及其相关产业的工作,居民收入的80%以上都直接或间接来源于人参产业。
胡大勇是一名“80后”,家里经营着一家人参加工厂。他说,从父亲经营工厂开始已经有近20年了,一直都是将产品卖给药厂或者其他大型加工企业,每年的销售额达数千万元。“作为现在企业的管理者,我希望能够做出自己的产品、有自己的品牌,目前我们在逐步走产业化路子,这面临着巨大挑战,同时也会有更多的机遇。”
今年快60岁的李秀文和人参打了一辈子交道,一双满是裂纹的手根本看不出是一个身家上亿的“老板”,从种林下参到生产有机生物制肥、从自制烘干机到把山参卖到长三角、珠三角,各个环节都“稳稳拿捏”。“只卖人参可不行,我的1000亩种植基地,今年已经开始尝试‘农家乐’了,游客可以吃人参宴,还可以像开盲盒一样挖人参,明年开始我要正式运营了。”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为乡村振兴擘画了新的宏伟蓝图。清河镇依托人参产业,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野山参交易中心和人参文化展示、体验中心,在批量生产、批量销售、交易规模化、贸易化的基础上,清河镇的人参产业从业者开始谋求“高端化”。镇党委书记杜伟利说:“我们将吸引外来大型医药企业落户,带动人参精深加工,挖掘人参医药健康产业的空间和潜力,从而推动产业链条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