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12月19日,二道区第十九届人大第二次会议隆重开幕,会上二道区区长刘江向大会作了报告,一组组来之不易的成绩,让所有二道人为之振奋。
2022年,二道区上下众志成城、勠力同心,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势,以非常之力履行非常之责,在大战大考中交出了优异答卷,推动振兴发展迈出新步伐。
面对超出预期的困难挑战,二道区锚定战略目标,逆风爬坡、顶浪前行,以超常规举措、超常规力度,奋力推动经济恢复增长走在全市前列。
前三季度,GDP增速高于全市2个百分点;商贸业、建筑业、服务业增速名列前茅;固定资产投资在年初下降90%的情况下,强势转正。
年产400万件汽车轻量化零部件的中拓数字化工厂主体竣工,年产4万吨轨道车体的新金享冷弯型钢项目加速推进,牢牢坐稳行业领先地位。
总投资23亿元的5个产业园区粗具规模,先进制造、新材料产业园建成使用,锦城汽车等一批项目入园发展,园区经济强势崛起。
总投资15亿元的长春国家农业公园(一期)首开区启动建设,将高标准打造国家4A级景区,农文旅融合发展迈出新步伐。
总投资93.7亿元的27个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项目全面推进,英俊污水处理厂扩容提标等一系列工程投入使用,奠定了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坚固基石。
……
这一系列成绩都在向人们证明,经历了诸多磨砺的二道人民,无论遇到再多困难、再大挑战,都能够从容应对。
实干铸就伟业,奋斗开创未来。2022年即将过去,2023年新的征程即将开启。如今,二道区正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豪迈的姿态,开拓创新、勇毅前行,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同时,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二道而不懈奋斗。
望过去 发展成就令人振奋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梦想成真,惟有实干。2022年,二道区牢牢把握“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以倾城之力连续作战、艰苦奋战、日夜鏖战,延续了“热血沸腾”的激情,干出了“热火朝天”的场面,全区各领域工作呈现一系列具有关键性作用的积极变化。
加快市场复苏 稳住经济底盘
2022年,二道区扎实开展“四个服务”,区级领导带队逐个走访企业,解决问题430余个,千方百计让企业活下去、留下来、发展好,并为企业提供纾困贷款2.5亿元、协调融资10亿元、减税降费15.4亿元,克服财政压力兑现区级扶持资金近5000万元,带动刺激市场主体同比增长13%、首次突破10万户大关,交出了二道区助企纾困的“硬核答卷”。
产业发展逆势有为。二道区推进“全员大招商”,签约落位重大项目12个、企业91家。其中,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分(子)公司9家,央企、国企分(子)公司18家,独角兽企业1家。大力实施项目建设“百日攻坚”,开复工重点项目58个,开复工率达105%,产业类投资同比增长74.3%,专项债资金发行量列主城区之首。
消费热潮逆势上扬。开展首届百店千品消费节,成品油销售额增长28%。先后启动4家主题夜市,夜经济催热了城市“烟火气”。
发展活力逆势迸发。在全省率先打造“五分钟政务服务圈”,建成社区(村)便民服务站52个,初步实现审批事项全程网办、社区可办、自助快办,二道区营商环境正加快迈入“全国营商环境第一方阵”。
全面统筹发展 激发城区活力
2022年,二道区全力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提升城区承载力、扮靓市容市貌、改善生态环境,不断激发城区活力。
强力推进76项重点工程征收,多个征拆难题成功破解,16条街路竣工通车,服务保障烟长高速、东南湖大路延长线顺利实施,莲水线10千伏电力工程正式开工,新增道路里程25公里,配套市政管线22.4万米,东城交通枢纽功能日益凸显。
疏解交通堵点63处,交通拥堵指数总体下降13%。高标准改造老旧小区25个,创建城市管理示范试点7个、无尘街路25条,城乡乱象整治取得明显成效。
完成街路彩化10条、国土绿化284亩。扎实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田长制,河流断面水质全部达标,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空气优良天数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完善民生保障 增进百姓福祉
2022年,二道区继续坚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优先保基本民生,共支出民生资金12亿元,确保75项民生实事全部落实。
就业形势更趋稳定。城镇新增就业8000余人,残疾人就业联网认证实现“跨省通办”。
兜底保障更有温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成帮扶项目22个,人均增收7600元。发放各类救助金、失业救济金超1亿元;争取中央保障性安居工程补助3739万元,2750户棚户区居民喜圆“安居梦”。
民生事业更加繁荣。东新中学等5所学校加快建设,新建学校标准化达标率100%,学前普惠资源占比80%;建成新疾控中心、远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劳动公园冰灯展成为百姓休闲新去处。
筑牢安全屏障 保障社会稳定
2022年,二道区将安全发展全面贯穿到全区各个领域,全力维护城市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
基层基础有力巩固。新建城市社区6个,东站十委等7个社区晋升市级幸福社区。增设城乡网格11个,街镇级社工站全域覆盖。二道区被确定为“平战结合”基层治理试点区。
矛盾纠纷有序化解。首创“矛调中心+派出所”五联机制,重大会事期间实现“五个零”。
公共安全有效维护。深入落实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三年专项整治行动顺利收官,实现重特大事故“零发生”,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持续提升。
勤政务实为民 强化自身建设
2022年,二道区始终坚持强化职能、改进作风、提高效率,把为民务实、清廉担当作为自己鲜明的品格。
站稳政治立场。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成为全区干部的高度共识和共同意志。
做到依法行政。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268件,办复率100%;行政应诉案件同比下降50%。
保持作风正派。扎实落实“基层建设年”,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在大战大考中践行初心使命、锤炼过硬本领,勇毅、担当、求实蔚然成风。
展未来 绘制催人奋进发展蓝图
冲寒不觉东风暖,慎终如始勇向前。
2023年,是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二道区加快振兴发展的关键之年。为此,二道区将按照“一三六”发展思路,扎实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全力保证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规上工业产值、规上重点服务业营业收入等主要指标增速与全市保持同步,努力实现争先进位。
扩大投资 筑牢高质量发展压舱石
2023年,二道区将充分发挥投资关键作用,全力上项目、抓招商、建平台、聚要素,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项目为王”扩投资。强力推进5000万元以上项目50个,竣工投产项目15个以上;开展重点项目提质增效行动,力争产业投资、基础设施投资、民生补短板投资分别增长10%、15%、12%,占固投比重超过70%;瞄准“六新产业”“四新设施”方向,超前包装、谋划、储备亿元以上项目30个,奠定未来发展胜势。
“精准招商”引投资。瞄准“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核心地带,精准绘制招商图谱、精准压实招商责任、精准落实奖励政策,力争签约落位重大项目50个、国内外500强企业5户、“四上”企业20户,引进内资同比增长10%。
“建强平台”聚投资。充分发挥开发区主战场作用,巩固提升专项整治成果,充分发挥国有公司平台优势,全面提升资本聚合、资本布局、资本增值、资本管控、防范化解风险能力,构建国有资本撬动经济发展“二道模式”。
“集聚要素”保投资。完善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拉出清单、挂图作战、赛马运行,不断提升项目开竣工率、投产达效率。打造多元投融资机制,重点加大一般债、专项债争取力度,实现对上争资超5亿元。完成用地征收100万平方米,储备土地75万平方米,消化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60万平方米。发挥“五大产业园区”优势,推动土地、项目、资金、技术集中集聚,用有限空间产出最大化效益。
完善布局 立起高质量发展顶梁柱
2023年,二道区将紧紧围绕“七区一园”产业发展新格局,深度融入“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六城联动”战略,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有序建设”原则,推动优质地块加快释放、商务楼宇特色提升、低效用地“腾笼换鸟”,先行打造“一标”“两圈”“三群”“四地”,保障空间供给、承接重大产业,确保经济发展当期有活力、未来有潜力。
打造滨河湾区新地标,奏响数字商务金融区建设最强音。加快实施滨河湾区一期工程,高标准谋划水岸长廊、高端商务、乐活商业建设,全力把滨河东区打造成为伊通河畔的城市之眼,东北地区独树一帜的改造典范。
打造中央都市商业引领圈、东部产城融合服务圈,汇聚“七区一园”建设商流人气。围绕吉林大路、东盛大街发展轴发展复合业态、体验业态、云上业态,丰富完善餐饮购物、休闲娱乐等商业配套,打造总部楼宇,推动传统商圈特色化转型。发挥地铁2号线延长线引流作用,加快基础配套项目建设,探索生产性服务业与商贸流通、制造业共建跨界共享平台,大力推进东部区域5G网络全覆盖和数据云计算,开启乐、享、创、智一体化发展新局面。
打造先进制造、新材料、新技术三大产业集群,加快建成创新制造产业区。以中拓、新金享等项目为依托,全力打造优势领域“精尖技术高地”;突出亚泰、鹏霖等企业带动作用,建成再生资源中心项目,确保新兴建材产业园A区主体竣工,新材料产业园入驻率达100%,全年贡献产值超过20亿元。发挥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优势,支持云海检测、昊远设计等企业攻关前沿技术,争取在生物医药、IT、纳米检测等领域形成新的增长点。
牢牢把握长春市赋予二道区的“中心消费区”定位,打造文创、夜游、汽车、农文旅四大消费高地,推动高质文商活力区等功能区取得突破性发展。以工业历史资源为核心,打造文化复兴传承地,全力争创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以特色街区为核心,打造夜间娱乐打卡地,全面激活夜间消费潜力;以多业联动为核心,打造汽车消费首选地,创造汽车服务业的“超级巨轮”;以国家农业公园为核心,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体验地,加快实现乡村振兴。
优化环境 构建高质量发展强磁场
2023年,二道区将继续坚持以改革激活力,以创新增动力,打出环境建设连环招、组合拳,真正把二道区建成投资福地、兴业沃土。
提供更高效率的政务环境。拓展智能审批改革,确保审批事项办结时限压缩80%、即办事项提升至60%、“基层能办”事项达30%。试点开展“证照一码通”改革,实现“准入”到“准营”无缝衔接,不断深化“多税合一”改革,推动单笔业务由20个工作日压缩至30分钟。
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环境。聚焦“早介入”,持续开展“四个服务”,促进“六个回归”,助推企业发展和经济增长双丰收;聚焦“强规范”,延续用好“双随机、一公开”“首违不罚、轻微不罚”等机制,做到“有呼必应、无事不扰”;聚焦“快兑现”,运用“城市智能体”政策直达场景,加快惠企政策一站查、精准推、在线办。全年助企融资12亿元,市场主体突破11万户。
提供更高水平的创新环境。打造人才创新孵化基地,鼓励校企共建研发平台,全力推动奥莱特等一批企业建成省级技术中心或研发中心。落实“东城梧桐”系列政策,推进人才“引育用”一体发展,新增高精尖人才40名以上、农村实用人才100名以上。
统筹发展 确保高质量发展一盘棋
2023年,二道区将聚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区,调整优化城乡功能布局、要素配置和品质内涵,让市民归属感更强、幸福味更浓。
加快完成国土空间规划,全面优化天际线、美化山际线、提升滨水岸线,力争用3-5年时间,打造一批特色化建筑、精致化廊道、艺术化空间。
开工建设新开大街、香泰大路等23条主次道路,确保雾雨大街、民丰大街等16条街路、断头路竣工通车,集中力量破解英俊大街北延长线、金河街二道段等瓶颈制约,新增道路里程26公里,打通大循环、畅通微循环。
抢抓长春“新环境”设施建设机遇,以坚决态度、强力措施改善人居环境,再完成老旧小区改造21个,推进二次供水改造50个,加快公用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引领全区生产生活新风尚。
以常态化创城为抓手,拓展“数字城管”平台功能,构建“事企分开、管干分离、重心下移、市场运作”环卫新模式,打造“保洁30分钟循环圈”。探索交通治堵“三委联动、三方协同、三治统筹”新路径,力争总体拥堵指数再下降15%,为长春治堵提供“二道方案”。
加强生态绿地系统建设,完善城镇园林、农田林网和交通绿廊,打造“口袋公园”10处,新增绿地5万平方米、大规模绿化造林700亩,绘就“绿满二道”秀美画卷。
改善民生 共享高质量发展新成果
2023年,二道区将继续把民生“关键小事”作为政府“头等大事”,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用优质资源守护健康。全面深化“医共体”改革,尽早建成吉大一院合作透析中心,加快区医院升级改造,完成妇幼保健院建设,保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省市领先地位。
用稳定就业促进增收。打造智慧就业平台,建成退役军人网络直播基地,突出解决重点困难群体就业,新增城镇就业8000人以上,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用坚实保障托举幸福。力争脱贫户年收入超过2.2万元,70%的村集体收入达到30万元。用好“金融十六条”支持房地产政策,加速三环内棚改清零,确保“保交楼”项目按期交付,妥善解决居民产权7000户以上。
用公平教育成就梦想。建成东新中学、毓航实验学校,再开工长新小学等3所学校,新增优质学位7200个。深化学前教育“三项改革”,推进“五育并举”育人工程,持续巩固“双减”工作成效,争创“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试点区。
用创新治理维护稳定。加快智慧社区与网格化平台一网整合,打造市级幸福社区10个;完善“矛调中心+派出所”五联机制,争创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区;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推进扫黑除恶斗争长效常治,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全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二道。
强化作风 巩固高质量发展根基
2023年,二道区将立足新起点,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履职尽责善作为,铁肩担当抓落实,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筑牢政治忠诚。坚定不移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长期战略任务,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全面践行“三个务必”,坚定走好“五个必由之路”。
根植法治理念。深入开展“八五”普法,健全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推行阳光执法、柔性执法。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监督,加强法治监督、审计监督,让政府工作充分体现人民意志。
锻造实干作风。坚持“五化”闭环工作法,以目标倒逼责任、以时间倒逼进度、以考核倒逼落实。践行执政为民,“身入”基层、“心系”群众,努力以千辛万苦破解千头万绪、惠及千家万户。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2023年即将到来,望向前进的道路,长春市二道区将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开拓创新、大干实干、勇毅前行,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二道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