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提高人民道德水准和文明素养。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
迈入新征程,通榆县通过建设并不断完善“小积分”激活“大德治”体系,倡导广大群众做移风易俗文明的通榆人,坚决抵制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弘扬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老爱亲、勤俭节约等文明风尚,让“小积分”解决大问题。
近年来,通榆县在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中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效,县域工业经济发展为村民增收致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绿色农业、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持续推进,为村民多产粮、产好粮提供了有力保障。美丽乡村建设的不断开展,让村民的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中国式现代化,不仅要求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家家仓廪实衣食足,更要求精神文化生活丰富、人人知礼节明荣辱,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通榆县委宣传部通过反复调研、不断探索,开创性地实施“小积分”激活“大德治”体系建设工作。该体系建设以落实《村规民约》为核心,以“德治”积分为抓手,以“积分兑换点”为服务平台,创新村民自治新理念,构建了可操作、可借鉴、可复制的德治积分体系新模式。
以村民的文明行为兑换积分,用积分兑换生活用品、换来荣誉,唤出的是文明乡风,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有效推动文明新风在通榆落地生根、遍地开花。截至目前,通榆县共建立积分超市161个,关联群众50801户116050人,积攒2878704积分兑换物品价值226999余元。一场关于建设新时代吉林农村新民风的探索,正在这片土地上蓬勃开展。
乌兰花镇:“小积分”奖励节约新风尚
“党员干部要带头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喜事俭办,带头厉行节约、反对攀比、杜绝浪费,带头以身作则、影响亲友、引导群众……”今年国庆节前夕,一封由乌兰花镇发出的《倡议书》在当地微信群、朋友圈广泛流传。
“乡里乡亲不攀比,餐桌浪费伤不起。大操大办须抵制,文明新风靠自己……”为了让倡议内容在村民中不断传播,乌兰花镇党委宣传委员李国凡用自己编排的顺口溜向乡亲们传播节约办事、节俭生活的理念。
在农村,婚庆事宜大操大办,讲排场,论风光,高额彩礼等现象存在。乌兰花镇乌兰花村村民陈欢一家人听了镇里关于“移风易俗,树立新风”的宣传,他们决定自觉抵制铺张浪费等不良现象。
“正好我要举办婚礼,就让我们这对新人来开个好头吧。”陈欢说。
在家长的支持下,小两口决定喜事简办,举办了一场简洁、温馨的旅行婚礼。“以前,村民无论红白喜事都要大操大办,一张张请柬就像一张张‘催款单’一样,让大家苦不堪言,也助长相互攀比、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陈欢父母深有感触地说。
鉴于陈欢能够遵守村规民约,乌兰花村村委会利用“小积分”激活“大德治”体系建设资金奖励她200积分。“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以身作则,传播节约新风尚。”陈欢说。
如今,在乌兰花镇广泛发动宣传下,新文明、新风貌的理念正如细雨润物一般浸润着每位村民的心田。
团结乡:“小积分”激励文明善举
团结乡团结村的张丙玉一家始终让邵云付放心不下。张丙玉瘫痪卧床多年,和身有残疾的儿子相依为命,主要收入来源就是政策性收入,家庭生活困难。在邵云付的帮助下,为张丙玉的儿子申请到村卫生清洁员的工作。今年,他又帮助父子二人实施了庭院经济项目,种植辣椒3000平方米,预计收入在15000元左右。邵云付这样的善举在帮助父子二人增加收入的同时,也影响着周围人。
多年来,邵云付几乎将精力都用在帮助乡亲们过得更好上,家里的重担自然落到了妻子黄海燕肩上。她早上6点便要起床准备全家人的早餐,抽空还要喂养家禽,等忙完这些后便开始洗衣服、拖地、刷碗、照顾老人……“家里的两位老人和孩子都由我来照顾,但我觉得很幸福,村里人富起来了,老邵乐呵了,我就高兴。”黄海燕说。
邵云付家和大多数家庭一样,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但却在平凡的生活中,活出了不平淡的温馨幸福。2021年,邵云付一家被乡里评为“孝道家庭”,并为他家赋了50积分。
“‘小积分’体系不但激发了群众的内生动力,充分调动群众文明向善的积极性、主动性,也为乡村对村民的文明行为增添了很好的奖励激励方式,切实有效地激发了乡风文明逐渐向好。”团结村党支部书记李国军说。
截至目前,团结乡评选出的“四道”,即善道、孝道、富道、美道家庭共36户,“干净人家”390户,志愿服务、农机劝导标兵18人,共为百姓赋予28000余分。
苏公坨乡:“小积分”激发乡村新动能
在苏公坨乡农牧村积分兑换日现场,前来刷卡兑换生活用品的村民高良高兴地说:“玉米‘上栈子’安全不坏粮本是自家事。村里出新招奖励小积分,鼓励行动快、积极参加的村民。完成一栈子给50分,顶50元钱,我家都得到500积分了,今天来换两桶葵花油。现在我每天关注群消息,牛羊圈养舍饲得分、打扫楼道卫生得分……”
“群众都关心通过自己努力得了多少分,大家争先恐后响应村里号召,村民们都自觉成了秸秆禁烧、‘地趴粮’整治的宣传员。”农牧村党支部书记张殿立说。
苏公坨乡在实行积分兑换机制过程中,将禁牧舍饲、秸秆禁烧、地趴粮治理等进行量化赋分,用积分到签约商超兑现物品,采取正向奖励,转变群众观念,改变生活方式,引导全民参与。如今,农户融入公益事业的积极性提高了,主动配合村党组织工作意识增强了,以“小积分”为载体,破解乡村治理难题,有效地促进了乡风文明建设。
什花道乡:“小积分”焕发乡风新气象
“在村里参加公益活动,打扫好卫生都可以得到‘道德积分’,拿着积分可以兑换生活用品,日常能省不少钱,以后我还要好好干,争取拿更多的积分,当好卫生员。”什花道乡新富村村民李海燕在超市兑换洗衣粉时高兴地说。
新富村研究了很多赋分指标,开展了典型评选活动,把赋分指标张贴到每户的墙上,把“小积分”激活“大德治”体系建设工作宣传到每一户。“效果肉眼可见,这次因秋季防火在村屯群中找志愿者,报名人数比以往多了两倍。既能为村里服务、自己还能得到实惠,大家热情就起来了。”新富村党支部书记罗中雨说。
“村里打分的时候都贴大榜,谁用积分兑换物品了微信群里也会发照片,以前看着心热,这个月自己打头了可高兴了。”今年11月,程大爷靠着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成为当月襄平村积分榜第一名。
实施“小积分”激活“大德治”以来,什花道乡全力宣传好人好事、新风良俗,引导群众争为好人、争做好事、争当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