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村报
  首页
第06版:区域传真·长春

长春南关:勠力谋发展 笃行向未来

南关区凭借优质区位优势,不断吸引各类企业入驻。(资料图片)

长春市南关区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召开。

南关区政府积极搭建合作平台,重大项目相继落位南关。

南关区政府与建筑行业开启对接交流,提振企业发展信心。

社区工作人员贴心指导,让办事群众感受到服务温度。

华润中心项目建设紧锣密鼓,建成后将成为城市“新地标”。(资料图片)

写在前面

路虽远,行则必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2022年,长春市南关区以实际行动交出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

12月26日,长春市南关区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召开,翻开政府工作报告,一项项攻坚克难之举,换来的不仅仅是一组组令人欣慰的发展数据,更是呈现出了活力新南关、魅力新南关、品质新南关。

这一年,南关区上下矢志发展、逆势图强,用占全市主城区不到10%的土地面积,创造了超过20%的GDP。

这一年,南关区紧紧扭住项目这个“牛鼻子”,创新“1+2+4”项目推进体系,推进50个重点项目全部开复工,推动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全区商务楼宇已达62座。

这一年,南关区应对疫情影响及时出台42条区级惠企举措,累计减免缓退各类税费超10亿元、兑付房租水电补贴2305万元,惠及市场主体5.8万余户。在全省率先打造“24小时自助服务区”,为企业和群众提供223项“不间断”政务服务。

这一年,南关区投入2.9亿元对57个老旧小区进行改造,惠及居民2万余户。筹集资金1.83亿元,完成57项民生实事。

……

实干铸伟业,奋斗创未来。2022年即将过去,2023年新的征程即将开启,分析研判发展大势,南关区进一步明晰了新一年奋斗目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和区委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全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深度对接长春“六城联动”发展布局,坚持党建引领,统筹抓好经济增长、改革创新、民主法治、民生保障等各项工作,全力打造六城联动承载区、内涵发展样板区、改革创新引领区、社会治理先行区、幸福生活示范区,为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南关而团结奋斗。

新时代新使命,迎难而上再出发,南关一直在路上。

回顾2022 迎难上 高质量发展新突破

战疫情、谋发展,惠民生、守底线,强作风、保安全。2022年,南关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执行省市决策部署,在对标争先中推进转型升级,在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中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迎难求进 科学施策稳大盘

一年来,南关区聚焦“止跌、回升、增长”目标,强化“复市、助企、提效”举措,牢牢稳住经济发展大盘。

政策供给及时精准。全面落实上级助企纾困政策,及时出台42条区级惠企举措,累计减免缓退各类税费超10亿元,兑付房租水电补贴2305万元,惠及市场主体5.8万余户。同时,组织政银企对接活动50余次,实现融资3.5亿元。

保税增收效果明显。通过实施税源保护计划,24家规模以上企业贡献全口径税收5800余万元。通过开展财政增收行动,2家市以上重点金保企业在区设立子公司,本级税收贡献1.5亿元以上。全年预计区本级财政收入实现8.2亿元,税收占比超过91%,总量和质量均居全市前列。

项目支撑作用突出。发行10个债券项目,到位资金6.44亿元。及时解决100多个涉及华润中心等项目的难题,顺利推进50个重点项目全部开复工。创新“1+2+4”项目推进体系,华为吉林总部等省市品牌项目启动建设,远大购物广场等重点产业项目即将投产,全区商务楼宇已达62座。

招商储备积极主动。先后16次赴北京、上海等地招商,签约平安集团等5家优质企业,全年利用内资119亿元。谋划储备万象汇等20个重点项目,总投资超过600亿元。

消费拉动成效显著。改造完成重庆胡同特色街区,与活力城、亚泰富苑等综合体形成良性互动。宽城子历史街区项目进展迅速,以文庙为中心的特色文旅业态日臻完善。打造恒兴头道街等4处特色夜经济。发放消费券200万元,撬动消费1500万元。

经济运行筑底企稳。对标5项市级“赛马”任务,围绕36项区级核算指标开展运行监测。依托楼宇专班,强化“巡街扫楼”“营收比对”,挖掘“四上”入库企业35户。深化“万人助万企”,规上服务业营收增速连续5个月保持20%以上,预计全年完成100亿元,总量和增速均位居全市第一梯队,地区生产总值始终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改革创新 蹄疾步稳添活力

改革成效持续显现。深化“放管服”改革,启动“一件事一次办”,808项政务服务实现“最多跑一次”,审批时限同比压缩5%。优化国有资产投资运行模式,区属平台公司挂牌成立。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强化数字赋能,“一码通办”掌上平台获省委、市委主要领导签批肯定。在全省率先打造“24小时自助服务区”,为企业和群众提供223项“不间断”政务服务。兑现奖补资金4522万元,市场主体接近12万户。

信用体系持续健全。深化“信用+金融楼宇”场景应用,东北亚国际金融中心获评长春市信用示范园区。全面推广“信易贷”,为小微企业发放贷款1500余万元。

法治建设持续完善。深化府院联动工作机制,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完善包容审慎监管执法“四张清单”。高标准办结代表建议200件、委员提案245件。

创新活力持续释放。落实人才新政,向675名高端人才发放奖励资金700万元。2人获评吉林省第十七批享受政府津贴专家。举办53场人才引留和校企交流活动。依托南关科创中心,征集企业技术需求45条,转化各类科技成果20个。与中科院长春分院共同申报省级项目2个。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5家,创历史新高。

建管并重 精雕细琢提质效

生态环境稳步向好。投入5018万元进行“一厂一策”改造,彻底解决49个小区和单位的雨污合流问题。落实“四长”协作机制,累计巡河9040次,治理豚草94万平方米。

空间布局不断优化。高质量完成绕城高速以南17.8平方公里区域控制性详规编制,南八一单元、滨河东单元详细规划相继获批。158.8公顷基本农田调出事宜已提报国务院审核。调整9处用地规划,整理55宗存量用地,释放256公顷土地。

城市建设提质提效。亚泰大街南延全线贯通,高速新南口全面通车。东莱北街等2处行人过街天桥即将交付使用,8个批次交通综合治理任务全部完成。全面落实林、田长制。光明公园等3所公园加速建设。新植补植67条街路。投入2.9亿元对57个老旧小区进行改造,惠及居民2万余户。

城市管理更加精细。开展城乡环境秩序百日攻坚,5个早市实现升级改造,15个垃圾分类试点小区生活垃圾减量80%,装修垃圾不落地实现区域全覆盖,拆除违建2.3万平方米。

以人为本 民生改善增福祉

基层治理和谐有序。持续推进全域城市化,增设4个社区,增加39个网格,增配76名社区工作人员,同时大幅提高社工岗薪资待遇。高效完成社工站(点)建设试点任务,并代表长春市在全省做经验交流。

民生保障兜底有效。筹集1.83亿元,完成57项民生实事。为自由花园等6个小区加装电梯。组织53场“金秋招聘会”等就业活动,新增就业1.2万人。拓展“三级救助”模式,为4453名特殊群体发放救助资金7004万元,区救助中心被评为“全国社会救助工作先进单位”。搭建14个省级“文养结合”养老载体,东风社区荣获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社会化拥军模式在全市推广。

社会事业稳中有进。新兴学校竣工交付,新增1590个优质学位。建成4所区属公办幼儿园,公办学前学位达到4170个。3所“公参民”学校完成划转工作。

同时,提升基层医疗保障能力,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体完工,5家中医综合服务区改善升级。

展望2023 争朝夕 聚势蓄力再出发

2023年开年在即,南关区明确提出新一年发展的主要预期指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区本级财政收入与GDP保持同步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

抓统筹谋布局 南北联动优化发展空间

立足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好土地使用顶层设计,推进城区腾笼换鸟和闲置地块开发,优化绕城高速以南区域控制性详规,依据国家“三区三线”划定及全市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要求,力争增加建设用地200公顷以上。

优化“南八一”“滨河东”两个单元详规。利用抚长高速人民大街出口南移契机,释放人民大街两侧商业空间,超前谋划芳草街、南湖中街两侧土地开发,通过招商选商提升商业用地指标。围绕项目落位开展绕城高速以南部分区域征收工作。

全力解决瓶颈问题。尽早释放“西北塔楼”土地资源,破解和美路、甲二路对接贯通难题,带动全区18条(段)、1.7万延长米路网加速建设,畅通经济发展“脉动力”。

促进现有块状资源连片开发。重点推动5个较大面积夹馅棚户区地块挂牌摘地,同步推进东大广场、新民胡同、伊通河棚改及关联地块的征收工作,力争释放土地资源500万平方米。尽快启动“八一水库东地块”和“人民大街东地块”招拍挂程序,为重点项目落位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抓规划优服务 坚定不移加快项目建设

加大项目谋划力度。精准承接国家政策红利,围绕教育、医疗、养老、托幼等公共服务领域,开展债券项目全员谋划行动,重点做好民生大厦的包装工作,全年发行专项债和一般债项目10个以上,弥补民生弱项和城建短板。

加大项目建设保障。发挥项目指挥部和“双秘书”机制作用,为企业和项目提供“保姆式”跟踪服务。积极破解银河一英里西段释放、专项债地块土地性质调规等节点问题。专班保障华润中心等4个冬季不停工项目加快建设,提前做好京哈高速长春服务区等9个新建项目的开工准备,确保43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全部按时序开复工。

加大项目监管调度。探索建立常态化监管、调度、服务综合系统,对标“松山湖”建设华为产业园,做好9个新建项目的入库入统工作,确保投资颗粒归仓。

抓对接促落位 精准发力推进选商择资

围绕后城市化、轻资产化选商择资。聚焦职业教育、文旅康养等群众需求大、社会效益好的朝阳产业,向数字金融、研发结算等符合中心城区发展规律,具备黏性效应的蓝海领域进军。探索建立企业落位论证机制,增加投资落位成功率。

围绕产业化、总部化集商聚资。发挥华为吉林总部虹吸效应,盘点产业链配套企业,谋划填充千亿级科技产业园区。聚焦互联网软件信息技术、科学研究和专业技术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进行产业招商,梳理龙头企业、总部机构,编制精准招商目录图谱,引进更多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打造规上服务业发展集聚地、主力军。

围绕项目化、效能化招商引资。对33个储备项目进行跟踪对接,力争5个意向签约项目落位拿地即开工。抢抓央企外迁、一线城市产业转移窗口期,全年开展招商活动不少于10场次,洽谈项目不低于60个,签约落位项目30个以上,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抓转型聚特色 多措并举提升消费层级

引导历史文化与体育文旅互动。加快实施宽城子历史街区项目,谋划打造桃源“崇德门”特色街区,联动激活沿伊通河、亚泰大街区域内道台府、清真寺等历史记忆。串联长春体育中心、工人体育馆等体育休闲路线,设计雕塑园、南溪湿地等园艺玩赏攻略,培育“都市旅游休闲目的地”。

引导线上选购与线下体验互联。以数字经济产业园为样板,打造3个网红基地。组织召开鼎丰真等百年品牌推荐活动,邀请人气主播打卡体验全区文旅餐饮等消费热点。利用节庆假日等消费节点,有序打造夜经济,梯次发放消费券,倡导商户联合促销,提升非刚性消费。

引导传统商圈与新建商街互促。推进重庆路商圈东延辐射,带动永春路、大马路传统商圈同步升级。加快建设华润万象城商业综合体,打造全省高端消费“制高点”。引导钜城华億广场业态提升,推动远大购物广场投入运营,加快“银河一英里”东段施工进度,打造长春市南部新城区域核心商圈,推进中心城区消费迭代增效。

抓填充强效益 专班跟进做强楼宇经济

全面盘活楼宇资源。借鉴杭州发达地区楼宇经济先进做法,顶格配置楼宇专班人员力量。开展常态化、专业化“扫楼行动”,精准掌握62处商务楼宇的运行模式、填充占比和发展方向。加快建立电子化、立体化的楼宇地图,集成闲置资源、配套政策等楼宇信息。动态更新楼宇企业台账,通过“税收比对”,推动效益回归。

全面构建楼宇生态。以人民大街为核心试点,成立金融产业楼宇联盟。复制推广“政府引导+行业协会、商会主导”的楼宇发展模式,鼓励法律咨询、注册办税、人才供给、贷款融资等服务机构常驻楼宇,提供全周期、综窗式服务。

全面提升楼宇能效。提前跟进鸿泰瑞景二期等在建产业项目运行和招商工作,引导企业自持运营、整体招商。推广瑞禧商务中心三方楼宇运营模式,提升老旧楼宇管理水平和竞争力。适时组织楼宇经济交流推鉴会,推动商务商业楼宇填充率提升至75%,纳税超亿元楼宇达到6座,为高端消费集聚和现代服务业产业发展提供平台载体,加速打造六城联动承载区。

抓改革重创新 千方百计激活发展动能

加大改革力度。参照“合肥模式”做强国有投资平台,在基金投资、国资运营等领域加快市场拓展,撬动社会资本。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盘活与新增资产配置预算挂钩机制,通过调剂、出租等方式盘活闲置资源。强化7个农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的综合管理,推动27处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务实利商惠企。丰富“一码通办”,拓展“24小时自助服务区”,扩大政策“免申即享”范围。加大对小微企业融资担保力度,引导驻区金融机构与政府共建“信易贷”平台和“金融超市”。评选诚信企业、示范商街和社区。

强化科创优势。改造区人才创业中心,制定区人才新政3.0版本,兑现各项人才奖励。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0户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不少于100户。构建“政产学孵金”创新体系,发挥“南关科创中心”平台作用,帮助科研人员和科技项目找到资金、对接企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全力打造改革创新引领区。

抓基础提品质 精益求精做优城市更新

突出精致化提升。制定绕城高速以南国土绿化方案,做好红石砬子山遗址公园的保护和开发。实施13个小区雨污分流工程,加强117个入河排口规范化整治。

突出精品化建设。开展夹馅棚户区征收攻坚,力争9个剩余地块年底“清零”,开展12个更新单元规划编制,滚动改造76个老旧小区、68处二次供水泵站。

突出精细化管理。完成区垃圾转运服务中心收尾工程,推进垃圾分类、装修垃圾不落地。建立“路长”责任制试点,开展“幸福小区”创建,推动251个老旧小区向专业化管理过渡,为打造内涵发展样板区提供有力支撑。

抓均衡补短板 用心用力办好民生实事

聚焦保障民生投入。优先支持民生领域资金需求,谋划2023年幸福南关行动计划,兑现6大方面、53项民生承诺,确保民生领域投入占比区级总支出不低于80%。

聚焦富民增收任务。坚持就业优先,开发就业岗位1万个以上。打造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孵化基地。探索建立正规化零工市场,促进灵活就业、以工代赈。保持城镇登记失业率在4%以下,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动态监测低收入人群,拓展“精准救助”范围,建设社会救助标准化试点。

聚焦普惠民生需求。全面提升15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59家社区日间照料站的服务水平。推动区卫生服务中心投入使用,优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保障能力。做好国家卫生城复审工作。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建设第三、第四实验学校,推动实验校二期项目竣工交付。落实“双减”政策,丰富课后托管服务,务实打造幸福生活示范区。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