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村报
  首页
第05版:理论

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汪京序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作为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之一,并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对中国式现代化认识的新飞跃,为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努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我们必须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密结合起来,总结吸纳新时代十年生态文明建设的宝贵经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加快推动绿色发展,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景象。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马克思主义认为,人靠自然界生活,人类在同自然的互动中生产、生活、发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科学的理论范畴、严密的逻辑架构、深邃的历史视野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理论,对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正确认识人与自然关系提供科学指导,为建构中国自主的生态文明知识体系提供科学指引。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认识人与自然整体性、系统性和共生性关系,切实在发展中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好实现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要时刻“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深入持续地推动人与自然共生共荣。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中国式现代化是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为我们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和实践论。要充分认识良好自然生态环境的极端重要性、不可替代性以及生态产品的稀缺性,正确认识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不可或缺的要素。保护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不是矛盾对立的,而是辩证统一的,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美的价值等,能源源不断创造综合效益,助力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深入把握保护生态环境就是增值生态价值和生态资本、就是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深刻内涵,牢固树立并坚决贯彻落实“两山”理念,让社会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相辅相成,更好地相得益彰。

坚持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将成为人民群众融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能够推动产生更多的生态产品,绿色生活方式可以带动更多生态产品消费,进而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有着很强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必须一体谋划、整体推进。应加快推动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经济结构以及全社会文明意识、思维方式、日常生活习惯的绿色化转型,持续完善绿色低碳生产、绿色消费相关法律法规,鼓励引导相关机构开展绿色科学技术公关,开展产学研合作,提升绿色技术的转化效率。要大力培育清洁能源产业,鼓励清洁能源、新能源的生产与消费,倡导自然资源节约使用和循环利用。

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新时代十年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成功的经验昭示我们,必须重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扎紧扎牢制度的“笼子”,才能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完成,才能不断提升环境治理效能,巩固保障治理成果。面向未来,必须科学合理、有的放矢地持续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确保权责明晰、运行顺畅、保障有力。要明确各相关部门在生态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管护中的主体责任,将资源消耗、生态环境质量、生态效益等作为衡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评价体系的重要内容,发挥好评价考核机制指挥棒的作用;制定并实施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引导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参与生态建设项目;建立能够充分反映自然资源稀缺程度、生态价值、市场供求关系的生态补偿制度,保障碳汇交易各方主体利益,确保碳汇交易健康发展。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