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5版:区域传真·白城

白城:三十而立再出发 笃行不怠向未来

本报记者 张磊 尹雪

鹤鸣湖雪景。

“陆上风光三峡”开建300万千瓦,全市新能源装机突破1000万千瓦,在所有地级市中达到全国前十、东北第一。

粮食生产获得全域性丰收,产量达113.15亿斤,实现“十一连增”,创历史新高。

实施盐碱地治理项目56个,大安、镇赉获批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组建全省首个盐碱地治理研究院。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逐年改善。图为2000余只东方白鹳现身莫莫格湿地。

建设绿水长廊项目43个。图为镇赉南湖荷花景观。

新创建示范村84个。高质量通过国家和省脱贫攻坚“后评估”。“小积分”激活“大德治”乡村治理模式全省推广。通榆县获评全国乡村振兴先进典型县。

农村孝老餐厅投入使用,老年人不但可以在这里吃饭,还可以开展文娱活动。

公安系统129项业务实现“一门通办”。

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全省第一、东北第三。

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发展迅速。

肉牛饲养量突破70万头,增幅全省第一。

“六倍体裸燕麦基因组测序”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写在前面:

刚刚过去的2022年,是极其特殊、很不平凡、非常艰难的一年。面对疫情的冲击、错综复杂的宏观形势和艰巨繁重的任务压力,白城市认真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指示要求,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力以赴战疫情、稳增长、惠民生、保稳定,推动白城现代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5%、增加值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主要指标增速保持全省“第一方阵”。粮食生产获得全域性丰收,产量达113.15亿斤,实现“十一连增”,创历史新高。全国首批、东北首个总投资110亿元的鲁固直流光热项目、全国单体规模最大的“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开工建设。全市经济“稳”的基础更加巩固,“进”的态势更加明显。

让人难以忘怀的是,在疫情防控吃劲的时候,白城市积极克服自身困难,充分发扬“守望相助、团结互助”精神,驰援长春、吉林和松原,支援新疆、西藏,展现出白城的大爱和担当。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白城撤地设市30周年。三十而立之年,恰似风华正茂。白城市要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狠下功夫,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白城迈出新步伐、开创新局面。

在1月5日至6日召开的白城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白城市强调全市上下必须坚定不移实施“一三三四”高质量发展战略,以此作为推动生态强市、建设“一城三区”的根本抓手和实现路径,以“三十而立再出发”的昂扬斗志、“一张蓝图干到底”的坚定执着,一步一个脚印地把白城美好蓝图变成生动现实。

“一”就是坚决抓好粮食增产头等大事。有计划、分步骤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全力抓好国家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试点,打造“大安模式”,为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全省“千亿斤粮食”工程建设作出贡献。这是白城必须扛好的重大政治责任。

“三”就是始终坚持工业主导、投资拉动,项目为王,资源规模化开发与产业集群式发展同步推进“三大发展原则”。针对全市收入水平低、人口密度小、消费能力弱、经济外向度低、工业化水平不高的现状,把抓工业、抓投资作为关键举措,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摆在唯此为大的突出位置,用好用足资源,做大做强产业。这是白城扩大经济总量、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社会就业的根本出路。

“三”就是加快释放新能源、农牧产品、特色旅游“三大资源优势”。坚持新能源开发与消纳、绿电与绿氢“两同步”,加快建设能源强市;突出主粮、肉乳、特色农产品“三条线”,加快建设农业强市;主打绿色生态、红色历史“两张牌”,加快建设旅游名市。这是白城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的关键所在。

“四”就是着力构建能源、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特色旅游“四大产业集群”。紧扣“一主六双”,依托产业发展基础,推动火电、风电、光伏、生物质等能源装机规模化、多元化发展,推动新能源装备和汽车装备制造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一体化、全链条、精深化发展,推动特色旅游品牌化、融合式发展,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这是白城跻身全省中游的重要支撑。

“一三三四”高质量发展战略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紧扣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从政治责任、方法路径、优势条件、目标任务“四个维度”,明晰了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全市上下要强化战略思维,保持战略定力,把实施“一三三四”高质量发展战略作为系统工程、整体工程,一体推动、一体落实,切实转化为中国式现代化在白城的生动实践。


2022年主要工作回顾


(一)千方百计稳定增长。出台“稳增长55条”、为企业办实事清单等“组合式”政策措施,为企业退税9.6亿元,“社保减负”惠企1.4万户。开展“三进一服”“助企服务年”活动,逐月逐季调度分析经济运行,三一风电、益海嘉里等50户企业产值超亿元,其中梅花产值达80亿元。新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7户,成来电气成为白城市首个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落实服务业发展“22大工程”,新入统规上企业8户,填补2个行业空白。精准投放消费券,拉动消费2.2亿元。大安获评全国供销社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强县。嫩江湾5A级景区创建、敖牛山风灵谷等重点项目扎实推进,向海乡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乡(镇)。“鹤舞湿地情、民俗休闲游”入选全国乡村精品旅游路线。

(二)持续狠抓项目招商。坚持“项目为王”,实行“一把手”招商、项目“赛马”联检、“5+3”项目督查等推进机制,签约重点项目69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保持30%以上增长,领跑全省。30万吨柠檬酸、2万吨黄原胶等184个项目开复工,牧原400万头生猪、东方电气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等85个项目竣工投产。绿电产业园区破局起步,投资88亿元的吉电能谷铅碳电池、10万千瓦风电场、增量配电网等示范项目开工,合盛工业硅、中钒储能电池、中水投负极材料等项目即将落户。“陆上风光三峡”开建300万千瓦,全市新能源装机突破1000万千瓦,在所有地级市中达到全国前十、东北第一。“氢动吉林”在大安启动,吉电股份制氢加氢示范项目竣工投产,远景零碳氢氨及生物合成、上海电气绿电氢氨2个一体化项目落户,白城在全省率先步入“绿电+绿氢+绿氨+绿醇”的新赛道。

(三)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坚决扛稳粮食增产政治责任,建设高标准农田40万亩,推广保护性耕作676万亩。实施盐碱地治理项目56个,大安、镇赉获批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组建全省首个盐碱地治理研究院,“大安模式”在第二届黑土地保护利用国际论坛向世界推介。坚持“四化”举措发展肉牛产业,德信生物扩能项目开工,肉牛饲养量突破70万头,增幅全省第一。创新防返贫动态监测“四张网”,连续6年开展“三帮扶一推动”活动。“双带四增”升级为“双带七增”,新建产业项目52个、带动12万人分红增收。庭院经济发展到25万户、23万亩,规模居全省首位。村级光伏电站实现收益1.9亿元。“智医助理”辅助诊疗127万人次。新创建示范村84个。高质量通过国家和省脱贫攻坚“后评估”。“小积分”激活“大德治”乡村治理模式全省推广。通榆县获评全国乡村振兴先进典型县。

(四)统筹抓好城市建管。坚持城市宜居化、便利化,改造老旧小区33个,建设城区供热“一城一网”。栽补街路绿篱19条,建设街头景观54处,城区公铁立交桥竣工通车。提升改造森林公园,完成引水入城东部工程。辽吉省委旧址纪念馆建成开放,填补了吉林西部红色教育基地空白。开展“走遍白城”活动,实行主次街道网格化、实名化管理,扎实推进“十个集中整治”。实施城市畅通工程,通行时间缩短30%,高峰时间减少18%。“疏朗通透、干净整洁、文明有序”城市特色更加彰显,全国文明城市年度测评全省第一、东北第三。

(五)系统加强生态建设。坚持问题导向、系统观念,狠抓生态环境保护。成功争取到投资3.3亿元的国土绿化、投资2.2亿元的林草湿生态连通等试点示范项目,完成造林12万亩,修复湿地4.3万亩,治理草原19.8万亩。实施“五大水利工程”,建设绿水长廊项目43个,治理水土流失43.2万亩。推进秸秆全域禁烧和“五化”综合利用,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95.4%。探索建立“林(草)长+”协作机制,高质量通过省级环保督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逐年改善。

(六)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零跑团”服务延伸至乡镇、社区,公安系统129项业务实现“一门通办”,政务服务“一窗受理”比例达88%。城市信用监测排名全国第4。成功创建国家级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通榆县被列为全省唯一工业化与城镇化联动发展试点。农村“三变”改革、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取得实效。创新组建能投、建工、交投、农投集团。国防动员体制改革扎实推进。与嘉兴、长春、吉大合作逐步深化。新开白城经石家庄至上海航线。新增外贸企业35户,进出口总额增速位居全省前列。“六倍体裸燕麦基因组测序”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推进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产业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全国通报表扬20个城市,白城市在全省唯一获此殊荣。

(七)用心用情改善民生。48项省级、19项市级民生实事全面落实。克服财力困难,连续两年提前10天开栓供暖。城镇新增就业1.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2万人。曜阳养老服务中心、5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8个农村孝老餐厅投入使用。全市新建11所普惠性幼儿园,大安市建成全省唯一公立托幼机构。中医院异地开建。成功举办查干浩特帐篷节等特色活动,大型原创音乐剧《鹤之爱》在京首演。双拥共建取得新成效,民族宗教、广播电视、妇女儿童、残疾人、人防等工作取得新进展,统计、气象、地方志、红十字会、志愿服务等事业迈出新步伐。

(八)改进加强自身建设。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修订政府工作和政府党组两个《规则》,建立推进法治政府建设9项配套制度,“一府两院”有效联动,成功创建省级法治政府示范市。认真办理代表建议66件、委员提案95件,办复率、满意率均保持100%。省委“十四五”规划、粮食安全专项巡视反馈问题扎实整改。落实“五化”闭环工作法,强化“五种意识”,执行“五项制度”,工作作风明显改进。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加强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巩固了风清气正的良好局面。


2023年重点工作


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和市委七届五次全会部署,坚持在“一主六双”中找准定位,坚持生态强市、建设“一城三区”,坚持为民造福本质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大力实施“一三三四”高质量发展战略,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扎实促进共同富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白城而团结奋斗。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5%左右、增加值增长1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左右,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7%左右,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在实际工作中尽最大努力争取更好成效,确保主要指标增速保持全省“第一方阵”。重点抓好以下10个方面。

(一)坚持“项目为王”,持续增强发展动能。打好三年项目攻坚收官战,开展“四比四提”竞赛活动,为白城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二)突出“绿电特色”,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严格执行《白城市新能源高质量发展规划》,着力构建新型能源体系。

(三)强化“工业主导”,全力推动工业提速增效。抓实工业跃升“五项举措”,确保增速稳居全省前列。

(四)维护“粮食安全”,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扛稳全省“双千”工程主力军重任。

(五)聚焦“扩量提质”,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深入实施服务业“22大工程”,提高经济增长贡献度。

(六)突出“两手抓两重点”,创新乡村振兴路径。坚持一手抓全面巩固提升,一手抓典型示范引领,突出产业、环境两个重点,整体提升乡村振兴水平。

(七)统筹“老城新区”,加快打造特色中心城市。对标全国文明城市,以“绣花”功夫加强精细建管、内涵提升。

(八)树牢“系统观念”,加强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践行“两山”理念,打好保护开发并重、减碳降污协同的“组合拳”,提升环境质量和生态价值。

(九)紧盯“问题导向”,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聚焦影响发展的关键瓶颈和突出问题,采取改革办法、创新举措,进一步激发动力活力。

(十)秉承“人民至上”,扎实办好民生实事。始终把为民造福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持续办好惠民生、暖民心的实事。


本版图片为资料图片

本版摄影:张磊、尹雪、潘晟昱、李晓明、杨野、李涛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