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1月4日至7日,松原市“两会”召开,全面总结2022年工作成绩,安排部署2023年工作。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也是松原建市三十周年。一年里,松原市委、市政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市人民,经受住了疫情冲击,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全年工作实现了“九个新变化”,在新的赶考路上向全市人民交上了一份厚重答卷。2023年,松原上下将继续凝心聚力、务实作为,着力实现“九个新提升”,推动“松原发展很有潜力”早日变成现实。
2022年成绩
2022年,预计(下同)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下同)增长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地方级财政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全市18项主要经济指标中有12项居全省前3位。
全年工作实现九个“新变化”:
(一)项目建设再创新佳绩。围绕“五个方向”谋项目。以新能源、新农业等“十大产业链”为重点,瞄准国省预算内资金、地方政府债券、金融机构专项基金、金融机构专项贷款、社会资本投入“五个方向”,深度谋划重点项目727个,总投资3852亿元。围绕“五个可行”引项目。按照政策、环境、经济、技术、要素“五个可行”原则,积极做好项目论证。动态完善“五张清单”,压茬开展招商引资“百日攻坚”活动,签约落地亿元以上项目180个、到位资金436.1亿元,增长32.8%,居全省第3位。围绕“五个一批”建项目。组建项目工作专班,实施全链条服务,形成谋划一批、招商一批、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的项目推进格局。重大项目带动效应明显。中车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实现百天签约落地、百天产品下线,创造了项目建设“松原速度”;中车项目现场成为首次在长春以外地区承办全省项目集中开工活动的主会场。正泰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更是创造了从开工到产品下线仅用99天的“新速度”。天顺风电装备制造、金风风电装备制造等一批新能源项目相继落地,标志着松原市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由无到有、由小到大、由零部件配套到全产业链发展的强势崛起。项目规模大幅提升。全年开复工5000万元以上项目267个,增长10%。开复工百亿元以上项目10个,为建市以来之最。实施产业类项目134个,占比超过50%。新入统5000万元以上项目174个,增长7%。开工专项债券项目42个、债券额度40.6亿元,是去年的1.6倍。松原市项目建设呈现出谋划多、引进多、开工多、产业类多、专项债券类多、新入库多和重点行业贡献率高“六多一高”特征,项目数量、投资体量稳居全省第一梯队,“顶天立地”的大项目成为松原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二)产业发展跃上新台阶。工业发展势头强劲。深入开展“走遍松原”“企业服务月”等活动,出台扶持企业发展34条等政策“大礼包”,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0户,工业投资增速达30%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5%,居全省首位。能源产业链条不断完善。吉林油田建成亚洲最大陆地采油平台,油气产量当量实现497万吨,实现利润10亿元以上。开复工新能源项目41个,完成投资101.3亿元。新能源装机规模超过1000万千瓦,是过去15年装机总量的4倍。成功举办第二届查干湖绿色发展论坛。新能源乡村振兴工程实现全覆盖,成为全省唯一整市推进的地级市。医药化工产业快速复苏。和元生物公司稳步壮大,华侨北斗健康产业园竣工投产,长岭县盘古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获批吉林省优质道地药材科技示范基地。医药化工产业增加值提升2.4个百分点。新装备产业加快发展。启动建设长岭、宁江、经开、前郭4个汽车产业园区,加快落实一汽集团200亿元新能源汽车装备配套配额,经济发展再蓄动能。
农业发展成果丰硕。一产增加值增长5.5%。实施“千亿斤粮食”工程。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加快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前郭、乾安两县被列为国家级盐碱地改造试点。建设高标准农田88.9万亩,增长10.2%,居全省第2位;实施保护性耕作1143万亩、黑土地保护利用23.2万亩,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79.6万亩,均居全省首位。整治“地趴粮”96.6亿斤。粮食产量突破152亿斤,连续四年居全省第2位,为全省“千亿斤粮食”工程作出了松原贡献。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96.5%,连续五年居全省首位,长岭县荣获全国率先实现农业机械现代化先进县。实施“千万头肉牛”工程。实施“七个一”肉牛全产业链发展计划,谋划肉牛产业项目23个,总投资31.4亿元;开复工项目16个,完成投资9.1亿元,项目数量和投资额度均超过去5年总和。肉牛饲养量达64万头,增长21.2%。奥金斯农牧科技公司被农业农村部评为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统筹发展其它畜牧业,生猪、肉羊、禽类饲养量分别达530万头、500万只、4200万只。乾安志华种羊场获评全省唯一的国家级肉羊核心育种场。实施“千亿级农业产业集群”工程。聚焦做大“农头工尾”,开复工粮食及食品加工产业链项目23个,完成投资15.8亿元。奥谷生物科技等13户龙头企业稳步壮大,经开区玉米产业“一头四链”格局基本形成,粮食加工转化率提升至72%。扶余市三井子镇获评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实现松原市国家级产业强镇“零”的突破。
服务业质量更为优化。大力推进服务业“22大工程”,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12户,服务业增加值增速由负转正。新旅游稳步壮大。积极做强“冬捕经济带”,成功举办吉林“冬捕经济带”启动大会暨查干湖第21届冬捕节,开展“松原十二‘缘’月”系列旅游活动,年接待游客94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0亿元,分别增长14.2%和17.6%。前郭县查干湖镇、西索恩图村分别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新电商迅速发展。荣氏科技集团大布苏物流产业园、重庆大龙网跨境电商产业园等项目签约落地,嘉吉电商科技孵化园、鸿桥电商基地项目进展顺利,网络零售额增长10%。新消费逆势回升。开展“乐享促消费·助企惠民生”等促销活动100余次,发放消费券2300万元,撬动社会消费3.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由负转正。金融助企成效明显。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4.5%和7.6%,均居全省前两位。银企融资需求对接额度增长58%,增幅为三年之最。
(三)城乡面貌焕发新容颜。规划更加科学。有序推进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三区三线”划定形成初步成果。启动编制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优化完善“一江两岸”城市设计、“绿水长廊”、现代化水网等专项规划和11.1平方公里重点区域控详规划。完成272个行政村规划编制,占比达24%。海绵城市建设全面启动。首批262个海绵城市项目全部竣工。稳步推进江北净水厂、江南第三净水厂等5个供水工程建设,即将结束中心城区60万群众三十年喝地下水的历史。和煦街等6条街路雨污分流改造项目顺利竣工,城市内涝问题有效缓解。打造人民广场、幸福公园等公园广场26个,新建口袋公园22个。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实施城建项目300个,完成投资33.5亿元,项目数量、投资强度均为建市之最。改造老旧小区113个、棚户区104万平方米。改造支路巷路和人行步道105条,道路工程数量较去年增长5倍。城市人均绿地面积增加0.7平方米。成功获评“中国美丽城市典范”。县乡村面貌大幅改观。长岭县获评省级卫生城市,扶余市获评省级园林城市。改造农村厕所6800座,新建、改造农村道路1230公里,农村集中供水实现全覆盖,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扶余市九连山村、宁江区房身村获评吉林美丽休闲乡村。管理更加精细。常态化开展城市“大扫除”,打造环境卫生样板街路15条、样板小区25个、“双一流”精品管理示范街路10条。深入推进“村庄清洁”行动,151个“千村示范村”实现“九有六无”。
(四)民生事业呈现新亮点。积极克服财政收支矛盾加剧等困难,财政资金用于民生事业比例较2021年提升2.4个百分点,市县两级260件民生实事全部兑现承诺。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松原职业技术学院成功上划省属院校,圆了全市人民三十年的“大学梦”,开启松原教育发展新纪元。新建、改建幼儿园24所,公办幼儿园实现乡镇全覆盖。养老服务更加贴心。新建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和农村托养照顾所5所。10所社区食堂如期运营,让近2万名老人享受幸福“食”光。医疗基础不断夯实。市传染病医院建成使用,填补了无传染病专科医院的历史空白。市妇幼保健院综合楼能力提升项目投入使用。城市医疗集团完成组建。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开展庆祝建市30周年系列活动,举办各类文化活动近700场次。就业工作成果突出。新增城镇就业1.85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40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6%以内。脱贫成果持续巩固。顺利通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后评估”。民族、宗教、外事、地方志、妇女儿童、公积金、红十字等各项事业取得新进步。
(五)生态建设取得新成果。扎实推进环保督察问题整改,27项反馈问题全部达到序时进度。持续擦亮查干湖“金字招牌”,实施查干湖水生态修复与治理、引松渠道水环境生态治理等生态类项目11个,查干湖水质保持在Ⅳ类标准。积极推进“四大保卫战”。在全省率先实现公交车新能源化,年减少碳排放238吨。整治涉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企业431家。全域推进秸秆禁烧及离田综合利用,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92.7%。落实河湖长制,“两江一河”国控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6%,农膜回收率达81.8%。落实林长制,开展第二个百万亩大造林行动,完成造林33.8万亩,修复草原湿地18.3万亩,实现连续42年无重大森林草原火灾。
(六)改革开放释放新活力。革故鼎新成效明显。开发区改革全面启动,雅达虹工业集中区成功晋升为省级开发区,经开区在全省考核排名中由第10位晋升至第6位。组建5大市属国企,国资国企效益提升3%。“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达99.7%。1580项事项审批时限平均压缩86.9%。松原市城市信用排名提升至全国第11位,居东北三省首位。对外开放成果显著。深化与长春市对接合作,推进德翔肉鸡养殖场等项目93个,合作项目数、投资规模分别居全省第1位和第2位。深化与杭州、舟山等地对口合作,实施耐尔安全防护设施生产等项目6个。对外通道更加便捷。全省单体里程最长、投资规模最大的国道G203五四广场至望宝桥段改造项目竣工通车。完成创业大桥等公路养护工程项目6个。
(七)创新驱动实现新跨越。创新创业蓬勃开展。奥金斯国家级肉牛核心育种场、肉牛胚胎生产实验室、嘉吉中国食品安全与技术中心投入运营,鸿翔种业30个玉米新品种、长发集团2个大豆新品种顺利通过省级审定,现代农业“五张芯片”更加“硬核”。建成国省级科技创新和孵化平台8个,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7户。前行58科创园、摆渡创新工场获批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人才强市步伐加快。组建完成吉林化工、长春工大松原产业学院。域外人才引进招商项目16个,培训职业技能、企业经营管理、农村致富带头人等实用人才1.7万人次。
(八)安全稳定取得新成效。有力防范疫情。严格执行第九版防控方案和“二十条”措施,精准落实“新十条”优化措施,探索建立“2211”综合运转指挥体系,平战结合、转换有序。有力防范财政金融风险。成立债务管理服务中心、国有资产管理中心,全面梳理政府债务、资产、债权“三张清单”,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债务风险的底线。有力防范安全风险。严格落实国务院安全生产“15条硬措施”,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改,工矿商贸和道路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65.7%和77.6%。被列为全省科技治超试点。8个城区小型消防站实现三年计划一年完成,主城区“五分钟救援圈”实现全覆盖。有力防范社会风险。开展信访化解“百日攻坚”活动,化解信访积案665件,进京访、进省访分别下降78.6%和58.4%。持续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化电诈犯罪打击治理,案发数、财损数分别下降57%和49%。
(九)政府建设开创新局面。不断加强法治政府建设,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11件、政协委员提案60件,办复率、满意率均达100%。强化重大政策、重点项目跟踪审计,财政资金使用规范高效。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系统、开放、创新、实践“五种思维”,办理总理信箱、“互联网+督查”、市长公开电话等渠道反映诉求19.4万条。开展“随手e拍”活动,跟踪解决百姓身边问题662个。常态开展“十比十赛”等活动,机关作风持续转变,人民群众对政府满意度大幅提升。
2023年工作
总体思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和市委七届五次全会精神,全面实施市委确定的“1145”发展战略,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总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凝心聚力、务实作为,扎实推进“十四五”规划任务和“三千一百”目标,加快把“松原发展很有潜力”变成美好现实。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地方级财政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万元GDP能耗下降3.5%。
全年工作力争实现九个“新提升”:
(一)在项目建设上实现新提升。持续紧盯“三个五”谋项目。紧密对接国省政策导向、产业方向、企业投向,围绕“五个方向”谋划项目,以“五个可行”论证项目,以“五个一批”滚动式推进项目。全年谋划储备5000万元以上项目390个,增长10%,计划总投资1309亿元。围绕产业链引项目。围绕新能源、新农业、新旅游等10大产业链,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20个,力争到位资金500亿元,增长20%。重点建设大项目。开复工5000万元以上项目319个,完成投资447亿元,分别增长8.6%和10%。
(二)在新能源产业发展上实现新提升。提升“发电”能力,开复工中车集团投资35亿元的50万千瓦风光发电等项目38个,新增新能源装机规模350万千瓦以上。提升“外送”能力,开复工国家电网投资10亿元的扶余市500千伏变电站、国家电网投资8亿元的乾安县500千伏输变电等项目9个。提升“消纳”能力,推动吉林化纤投资16.3亿元的碳纤维生产等8个项目。提升“储蓄”能力,开工中船风帆投资11亿元的储能电池生产、寰泰集团投资10亿元的储能全产业链等项目3个。提升“制造”能力,开工杭州泰扶新能源投资11亿元的光伏支架等项目8个。推动中车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正泰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天顺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等项目扩能提产。
(三)在新农业发展上实现新提升。推进“千亿斤粮食”工程。坚持藏粮于地,开复工盐碱地改造项目67个,改良盐碱地30万亩。实施黑土地保护利用100万亩以上,保护性耕作1000万亩以上。坚持藏粮于技,培育自主知识产权的玉米、水稻、大豆品种14个,种子总产量超过1亿斤。推广大垄双行、水肥一体化等技术200万亩以上,正常年景粮食产量保持150亿斤阶段性水平。坚持藏粮于仓。筹建国家级饲料原粮交易中心,推广建设标准储粮仓,持续推动“地趴粮”整治,提高科学储粮能力。推进“千万头肉牛”工程。建设万头肉牛产业园区4个、现代肉牛养殖小区8个,新增存栏万头肉牛乡(镇)6个、千头肉牛村33个,肉牛饲养量达73万头,增长14.1%。加快其它畜牧业发展。推进“千亿级农业产业集群”工程。新增国家级龙头企业1户、省级龙头企业4户,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突破500亿元。壮大玉米产业链、水稻产业链、杂粮杂豆产业链、畜禽屠宰加工产业链。
(四)在生态建设上实现新提升。全力做好查干湖生态保护。实施投资26.1亿元的查干湖生态保护与生态产业协同发展等重大项目,力争“十四五”末解决灌区退水问题,改善查干湖周边水环境。加快推进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全面做好环保督察整改“回头看”。持续打好四大保卫战。坚持系统治气,力争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94%左右。坚持精细治水,确保7个国考断面和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持续达标。坚持科学治土,全市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保持在95%以上。坚持综合修复治理草原湿地。持续推进林草湿连通、百万亩大造林等工程。
(五)在产业转型升级上实现新提升。加快工业转型。推动吉林油田公司向石油、天然气、新能源“三分天下”转变,力争油气产量当量达到500万吨、新增新能源装机规模185万千瓦。推动头部企业提质增效,力争头部企业贡献率超过70%。推动“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壮大,培育“种子”企业100户,新增“专精特新”企业40户以上,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实现“零”的突破。推动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推动工业经济稳健运行,新增十亿级以上企业2户、规上工业企业15户,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0%,油与非油产值比例优化为35∶65。
加快服务业升级。大力发展新旅游,推动查干湖旅游升级,办好“冬捕经济带”系列活动和生态旅游论坛,成功创建5A级景区。促进全域旅游开发,开复工长岭航空飞行营地、乾安大布苏泥林景区提升等旅游项目10个。全年接待游客数量和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增长27%和22%。大力发展新电商、新消费。
加快开发区建设。编制完善各开发区空间、产业等规划,通过抓改革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考核评价等,推动开发区实现大发展。
优化发展环境。持续改善政务环境。推广“企业宁静日”,严格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制度。推进新版全流程审批系统在村屯按需上线应用,实现农民“办事不出村”。持续改善商务环境。搭建企业交流平台,实现企业抱团发展。持续改善市场环境。持续开展“走遍松原”活动,帮助企业解决各类困难。持续改善法治环境。强化对企法律服务。持续改善社会环境。加快信用城市创建,实现全国信用示范城市授牌。
(六)在城乡建管上实现新提升。着力完善规划体系。完成全域国土空间规划修编。持续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一江两岸”城市设计、“绿水长廊”等规划编制,启动编制中心城区88.4平方公里控详规等专项规划。完成所有乡镇和行政村规划编制。着力完善功能体系。实施城市基础设施项目248个,年度完成投资39.5亿元。加快“一江两岸”开发,打造松原城市“新地标”。实施“海绵城市”建设。实现中心城区“安全饮水”全覆盖,解决城区内涝问题。提升承载能力。保障燃气供应。加强供暖服务。完善交通体系。改善居住环境。加快乡村振兴。着力完善管理体系。加快全国文明城、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进程。
(七)在民生事业上实现新提升。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提升重点人群保障水平,实施困难老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春蕾”助学等项目38个。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积极破解看病难问题。提升文化体育服务水平,实施文化铸魂、全民健身提升工程。提升就业保障水平,新增城镇就业1.7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36万人。提升脱贫保障水平,促进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12%。提升生活物资保供水平,保障好群众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
(八)在改革开放上实现新提升。提升改革推动力。深化经济管理专班化改革,提升经济调控能力。深化债务化解机制改革,有序推动政府债务化解。深化城乡一体化改革,实现中心城区规划、建设、管理“三统一”。深化国企改革,国有企业效益提升5%。深化安全生产改革,提升安全生产综合监管能力。深化民生事业改革,确保民生实事得民心、顺民意。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提升开发区发展活力。统筹推进教育、卫生、供热、农业农村等重点领域改革。提升创新驱动力。提升开放带动力。
(九)在风险防范上实现新提升。守牢社会风险底线,保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守牢财政金融风险底线,不断增强抗风险能力。守牢安全风险底线,坚决防止发生重特大事故。统筹做好政府系统政治、意识形态等领域安全工作。
本版摄影:本报记者 王学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