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8版:区域传真·白山

合力攻坚促振兴

——白山市构建产业体系推动乡村振兴侧记

蔡冲春 本报记者 王春宝 金泽文 实习生 高源

松花江冬捕。

鸭绿江捕鱼。

五味子丰收。

五味子。

大棚草莓。

玉木耳种植。

黑木耳。

冷水鱼养殖。

温暖如春的大棚里,一行行翠绿的茼蒿、芹菜、小白菜正在恣意生长;洒满阳光的山坡上,一头头反刍的黄牛懒洋洋地晒着太阳;宽敞整洁的车间里,一条条生产线“吐”出真空包装的人参鲜食蜜片,整装待发送往全国各地……

天寒地冻时节,在遍布白山大地的一座座村庄里,仍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面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入推进农业提档升级,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带农联农机制,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进产业融合,促进产业兴旺、农业高质高效等一项项乡村振兴任务,白山市农业农村局组建产业振兴专班,抽调精兵强将设置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科技提升、标准规范、品牌宣传、集体经济6个攻坚组,指导各县(市、区)工作专班,明确时间表、任务书和路线图,全力推动产业振兴。

构建产业体系 引领乡村振兴

以长白山皇封参业、北京同仁堂吉林人参、吉林炳华中药等企业为龙头打造长白山人参优势产业体系,建设人参西洋参规范化基地、林下参基地,人参西洋参留存面积保持在420万平方米,林下参规模达到20万亩;以北佳中药材、白山林村中药、大业土特产批发等企业为龙头打造长白山道地药材优势产业体系,发展北五味子、平贝母等中药材4.4万亩,建设规范化平贝母、北五味子、天麻等道地药材基地;以吉林嘉德森生物科技、吉林蓝域农业、吉林润泰农林等企业为龙头,打造长白山寒地蓝莓优势产业体系,蓝莓栽培3.2万亩,鲜果产量达到1.2万吨,实现农业产值2.3亿元;以白山育新养殖场、吉林省亿佳鹿业、中民康达公司等企业为龙头,打造长白山经济动物养殖优势产业体系,饲养肉牛、梅花鹿;以吉林靖发生物、白山靖珍天麻、旺农园灵芝等企业为龙头,打造长白山食药用菌优势产业体系,以黑木耳为主的食用菌栽培达到270万平方米、天麻30万平方米、灵芝2.6万平方米;以丹东丰渔食品有限公司、靖宇枫林冷冻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打造松花江特色渔业优势产业体系,投放了35亿粒池沼公鱼卵,58万尾鲢鱼苗、鳙鱼苗。

地处长白山脚下的靖宇县,全力打造“参、药、果、菌、牧、渔”六大优势产业体系,引领乡村振兴。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基础。产业发展攻坚组围绕“建基地、谋项目、打园区、育专业村镇、创品牌、拓市场”,为乡村振兴奠定产业基础。目前,已建成抚松精气神、江源畜牧养殖场和靖宇县梅花鹿养殖基地等10个特色养殖基地;临江市黑松村绿色甜玉米、浑江区驮道村葡萄和金华乡棚膜标准化大樱桃等40个种植基地;培育浑江区三道沟镇(五味子)、抚松县兴参镇(人参)等9个国家级,临江市西大川村(草莓)、临江市邱家岗村(生态旅游)和靖宇县三道湖镇(蓝莓)等22个省级“一村一品”示范乡镇;打造抚松人参、靖宇道地中药材等5个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加快项目建设 打造动力之源

总投资2.2亿元的六道江镇西村肉牛养殖基地项目,已进入主体建设; 25个衔接资金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 1.3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正在加紧建设;桑黄深加工、白羽鸡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青食玉米加工、大山合食用菌生态园、农产品交易市场、千村示范等32个农业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目前已完成可行性研究及初步设计。

在白山市浑江区,依托当地丰富资源建设的项目初见雏形,正在形成乡村振兴的动力之源。

乡村要振兴,项目是关键。项目建设攻坚组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重点培育绿色产品生产龙头企业,打造特色生态农产品加工产业集聚区,为产业振兴汇聚资源。围绕产业集群发展,重点培育以人参、食药用菌、蓝莓、蜂蜜、山野菜以及养殖业等特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为主体的绿色产品生产龙头企业,注重产品精深加工,提高科技附加值,延长产业链条,推动差异化特色生态农产品加工产业集聚区建设,打造长白山原生态高端系列产品。

他们积极引导各县(市、区)谋划产业项目,组建特色产业项目储备库。深入项目现场,确定合理化建设方案。根据方案多渠道协助开展招商引资,形成全程闭环服务。全市乡村振兴组织体系党建生产力工程项目库中,去年10个项目竣工,今年拟建项目11个、续建项目16个。

在项目建设中,他们推动各地进一步优化实施细则,细化措施,明确进度、时限,加强项目谋划、签约、开工、投产全过程管理,做到每一个环节都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做,促进项目早竣工、早投产、早见效。

转化科研成果 提供科技支撑

长白山菌菇小镇双创产业孵化园项目、长白山双孢菇三产融合示范、吉林省镶蓝旗羊肚蘑、长白山桑黄三产融合示范、长白山食药用菌育繁推示范园等5个项目,或进入设计规划环节,或正在施工改建中。

为充分发挥食药用菌特色产业优势,白山市江源区加大校地合作力度,积极与李玉院士团队对接,高站位、高科技、高质量谋划长白山菌菇小镇项目。作为在我省的第一个产业基地项目,李玉联合陈建平院士主导策划长白山菌菇小镇规划编制,围绕科技创新与示范、食药用菌培训教育、农业文化旅游发展三大核心内容,构筑以食药用菌产业为特色的农城、学城、旅城。

乡村要振兴,科技是核心。科技提升攻坚组围绕推进科研成果转化拓展创新方向和合作领域,解决县级农业发展瓶颈难题,为产业振兴提供核心技术支持。

他们围绕优势产业资源开发出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精深加工产品,积极开展成果转化,培育拉动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根据企业技术需求,对接中科院东北地理所、吉大、吉林农大、长春理工等省内高校科研院所,指导涉农企业申报省级产学研合作项目25个、市级产学研合作项目10个,不断提升全市涉农企业科技含量,引导和助推涉农企业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同时,围绕蓝莓、人参、畜牧业、中草药、食药用菌、棚膜经济等农业特色主导产业,成立科技专家服务团,通过“科技特派员+农科人员”的模式,由280名科技联络员对全市503个村进行科技服务全覆盖,采取订单式的活动方式开展科技服务。

建立标准体系 发展智慧农业

十三道湾村的有机西瓜、新开沟村的有机大榛子、安乐村的有机大米、绿江村的有机西红柿、大顶子村的有机甜玉米……

在长白县,琳琅满目的特色农产品遍布各个乡镇、村屯。该县积极发挥资源优势,强化激励指导,制作长白山灵芝仿野生人工栽培、北五味子、虎眼万年青栽培技术等标准化生产指导手册。通过对农作物标准化的制定,不断完善本地特色产业标准体系结构,增强竞争优势。

乡村要振兴,标准是支撑。标准规范攻坚组围绕建立健全特色农产品标准体系,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为产业振兴提供智慧农业标准体系支撑。加快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和白山标准体系建设规范,引导经营主体按照体系要求进行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围绕示范园区建设、特色优势产品行业标准制定和“三品一标”,全面推动白山标准体系建设,增强白山优势特色农产品的竞争优势,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搭建推介平台 培育白山名牌

“抚松人参”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品牌估值206.32亿元。2022年11月7日,抚松县的“抚松人参”新标识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核准注册,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截至目前,共有17家企业113种产品加盟“抚松人参”品牌。

“人参之乡”抚松县集中打造“抚松人参”区域品牌。先后制定并发布了《“抚松人参”加工技术规程》《“抚松人参”栽培技术规程》等24项“抚松人参”质量标准,为人参产业发展壮大加油助力。

乡村要振兴,品牌是提升。品牌宣传攻坚组围绕培育本地特色农产品品牌,积极利用产品推介会等平台,为产业振兴提升品牌影响力。

他们充分利用融媒体平台宣传各类名优产品,提升白山名牌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对抚松2022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进行全程宣传报道,央视《新闻联播》、新闻频道、财经频道等对大会进行详细报道;人民网通过新媒体短视频方式,推出连续报道。精彩的展会活动,为企业开拓市场铺路搭桥。同时,充分利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长春农博会等展会,组织企业参展,大力宣传推介优质产品。

壮大集体经济 带动农民增收

2021年,70个行政村经营性收入普遍提高,花山镇五人把村集体收入达122万元。2022年,各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42个,有效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鸭绿江畔的临江市,实施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发展集体经济三年行动计划。结合各村实际,积极申请资金,发展特色产业,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同时,结合“五星级”乡村党组织创建,将其纳入考核内容,确保相关政策落地落实。

乡村要振兴,村集体是目标。集体经济攻坚组通过谋划乡村产业布局,汇集各个攻坚组的合力,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实现乡村富裕。

他们积极推进农村“三变”改革,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加强农村“三资”管理,规范农村产权交易。为村集体组织赋能,提供用地用电优惠,实现税收减免,落实奖励机制,加强“三资”管理、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和管理信息化建设,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