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村报
  首页
第08版:专刊

辽源:实干笃行启新程

本报记者 董博 赵蓓蓓 庞智源

水清、河畅、景美,城市生态越来越好。 刘海娇 摄

文化惠民提升综合软实力。 董博 摄

小鸡蛋做出大文章。夏景明 摄

创新发展动力足。夏景明 摄

人鹿和谐绘美景。 夏景明 摄

高标准农田绿野生金。 夏景明 摄

刚刚过去的一年,极不平凡、极具考验。面对复杂环境和超预期因素冲击,辽源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决策部署,协调推进“五大振兴”,大力开展“五争攻坚”,辽源高质量转型发展取得积极成效。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5%左右,一产增加值增长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限上社零额增长7.9%,均居于全省第一方阵。

2022年工作回顾

(一)坚持科学精准施策,疫情防控工作扎实有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有效应对春冬两轮疫情冲击,努力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不遗余力护佑人民生命安全。千方百计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开设生活物资、防疫物资“绿色通道”。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建立24小时保供服务专班,打通原料供应、用工用能、物流运输等断点堵点,指导企业实行点对点闭环管理,全力保障重点企业稳产满产、重点项目正常施工,辽源经济增速持续位列全省第一方阵。

(二)千方百计稳定经济,产业支撑作用显著增强。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召开工业、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出台稳经济若干举措,常态化调度经济运行,专班化助企解难纾困,以产业“底盘”稳住了经济“大盘”。抓好工业稳健运行。支持优势产业、骨干企业释放产能,梅花鹿+医药健康产业产值增长39.6%,百康药业等企业产值增幅超过70%,厚德食品等6户增量超亿元企业拉动全市工业增长5.6个百分点,工业产销率超过97%。全力推动重点项目建设,东旭3D车载盖板玻璃、西安区绿电产业园等123个项目加快实施,启星铝业75MN挤压生产线等30个项目建成投产,启星铝业当期产值增长20%。培育壮大工业企业群体,新增10户规上企业,盘活10户“双停”企业。推动助企纾困政策直达快享,累计减免退缓税费8亿元,顶格落实社保惠企政策2.2亿元,“吉企银通”平台助企融资43.45亿元。支持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释放农业增长潜力。深入开展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加快推进“三园一体”建设,粮食产量稳定在32亿斤,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全省第一。持续推动特色产业上规模,梅花鹿、蛋鸡、食用菌、东辽黑猪、柞蚕、肉牛分别发展到27万头、1000万只、5075万袋、6万头、1441把、45万头。实施东丰肉牛产业园等22个农业产业化项目,“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达到121个,农业全产业链产值实现210亿元。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2户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60户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加速服务业扩容提质。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中国蛋谷智能仓储冷链物流等40个服务业项目全力推进,纺织袜业设计研究院等18户企业升规入统,填补6个规上服务业行业大类空白。存贷款余额、保费收入增速跃至全省第一方阵。生活性服务业设施不断完善。旅游收入实现历史性突破。推动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启动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谋划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项目106个。市县城区5G基站实现全覆盖。上市公司吉林亚联落户辽源高新区。“白驹平台”获2022国家数字政府创新成果与实践案例奖。

(三)多轮驱动转型升级,发展活力潜能充分释放。着力解决结构性、周期性矛盾,推动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全力扩大有效投资。主动对接国务院“稳经济33条”、接续政策19条和我省“稳经济43条”,获得政策性金融工具支持1.4亿元,发行专项债券30亿元,鑫达钢铁100吨转炉等83个制造业项目进入国家中长期贷款支持名录。谋划实施500万元以上项目354个,完成投资192亿元。务实开展招商引资。编制产业招商地图,组建10个产业链工作专班,组织招商活动600余次,对接域外企业268户,成功引进42个项目签约落地,录入省签约项目调度系统资金到位175亿元。加快推进创新赋能。深化平台创新、协作创新、企业自主创新,打造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5个,与吉林大学等69家校企院所落实合作项目103个,实施省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项目48个。深化重点领域改革。72个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时限压缩42.3%,工程建设审批时限压缩28.2%,公积金贷款速度持续领跑全国,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民营企业评议政府服务最好地区。新增市场主体超过1.5万户、“个转企”428户。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圆满收官。深化农村“三变”改革,村均增收6.9万元。商混、二手车、成品油等9个领域专项整治成效显著。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全面深化与长春对接合作,“两个基地”建设纳入全省产业布局。积极融入吉南辽北蒙东六市一体化发展。

(四)统筹推进城乡建设,人居环境品质加快提升。强化“以城带乡、以乡补城”,城乡面貌显著改善。完善城乡建设规划体系。优化提升城市功能。投资40亿元高标准实施47个城建项目。大力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有序实施六山生态修复。启动3个棚户区改造项目。改造老旧小区11个,完成37条巷路提升改造。持续加强城市管理。完善城市精细化管理标准。实施人民大街、仙城大街等8条主要街路立面改造。开放临街圈设停车场24处。辽源市在全省新提名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地级市中排在首位。统筹推进城镇和乡村建设。高标准承办全省乡村振兴现场会,重点打造了“三带两园”示范片区,创建榆林沟、朝阳村等一批示范点。

(五)着力推动绿色发展,生态修复治理持续深化。集中攻克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全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着力深化污染防治。持续深化水污染治理,启动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整治,6个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均值全部达到3类以上。加强土地污染源头控制,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100%。强化生态综合治理。统筹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矿”综合治理,“三百工程”新增造林15.6万亩,新建高标准农田20.8万亩,治理河道153.4公里。投资54亿元,推进东辽河流域国土绿化试点示范等27个生态治理项目。完成裸露山体综合治理三年计划。秸秆综合利用率69.2%。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95%。“无废城市”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加快绿色低碳发展。加快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建设。更换新能源出租车304台、公交车55辆。

(六)切实保障改善民生,基本公共服务不断加强。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办结惠民实事50件,民生支出达90亿元。全力稳就业促就业。城镇新增就业1.1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69万人次,开发政策性岗位1726个,零就业家庭援助率达100%,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6%以内。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32亿元,扶持创业989人,带动就业3034人。创建7个高校毕业生实训中心,引进硕博人才253人。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补助标准,深入推进医保DIP试点,异地就医实现直接结算,2.4万辽矿职工正式纳入市级医保体系。全面对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妥善解决厂办大集体职工历史遗留问题。城乡低保标准和优抚对象待遇分别提高9%和12%。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惠及1.02万人。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完成32所校舍改造和装备提升,五中新校区启动运行。新增普惠性幼儿园学位2500个,幼小衔接经验在全省推广。着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投入衔接资金1.13亿元,实施帮扶项目72个,脱贫人口人均增收14%。

(七)牢牢守住安全底线,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坚决守牢金融风险底线。全市不良贷款率下降1.14个百分点,高风险金融机构清收完成率全省排名第一。坚决守牢安全生产底线。常态化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连续13年在全省安全生产考核中获得优秀成绩。坚决守牢社会稳定底线。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全面维护网络安全。破获跨省电信网络诈骗案件300余起。一年来,辽源市政府坚定不移抓落实开新局,坚定不移抓法治促规范,坚定不移抓廉政优作风,坚定不移抓协作聚合力,多角度、多渠道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实效。

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辽源市将牢牢把握中央精神,立足实际,动员一切力量,创造一切条件,以干部敢为、政府敢闯,带动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奋力开创振兴发展新局面。

2023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八届三次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总目标,以建设“一区一城一地一园一镇”为总抓手,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着力推动扩大投资、产业升级、创新赋能、深化改革、城乡统筹、生态建设、改善民生、社会治理等各项工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辽源,奋力在新征程上谱写高质量转型发展新篇章。

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以上,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0%,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8%,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6%左右,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CPI、节能降碳和污染物减排等指标控制在省调控目标之内。

重点抓好八项工作:

(一)紧紧围绕扩大有效投资,突出抓好项目建设。牢牢抓住中央政策窗口期,锚定“双千亿”目标,制定和实施新一轮投资计划。紧盯政策争取投资。强化招商吸引投资。协作对接拓展投资。创造条件落实投资。

(二)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突出抓好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把高质量发展作为辽源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全方位促进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推动工业提质增量。聚力固底板。加快锻长板。积极育新板。全面补短板。推动农业提能增效。推动服务业提档增容。推动数字经济提速增智。

(三)紧紧围绕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突出抓好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将创新贯穿高质量发展全过程。构建协同创新体系。健全联动创新机制。引育各类创新人才。

(四)紧紧围绕增强发展活力,突出抓好重点领域改革。从解决深层矛盾和共性问题入手,加快完善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市场取向改革。加快国资国企改革。推动民营经济发展改革。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提高金融服务质效。深化农村改革。优化市场环境。深化国防动员体制改革。

(五)紧紧围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突出抓好城市更新与乡村建设。坚持不懈补短板、强功能、提品质,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进一步完善规划体系。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稳步推进城市开发建设。加快提升乡镇承载功能和农村人居环境。

(六)紧紧围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突出抓好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大力实施生态强市战略,建立健全以“三线一单”为核心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全面完成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本底。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开展治水护河行动。抓好黑土地保护提升。推动青山增绿添景。继续实施“三百工程”。加强绿色低碳发展。

(七)紧紧围绕实现共同富裕,突出抓好人民生活品质提升。牢牢兜住民生底线,持续优化供热、供水等群众关心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着力办好50件惠民实事。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推进健康辽源建设。加强文化为民惠民。加强住房保障工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八)紧紧围绕统筹发展和安全,突出抓好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持续提升社会治理能力。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有效防范经济金融风险。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