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2版:要闻

笔涌英雄志 情暖官兵心

——记“吉林好人标兵”李彤君

本报记者 吴茗

她运用写作专长宣传部队、歌颂军人、赞美军营,脚步深入到陆军、武警、边防;她坚持为军人介绍伴侣,迄今已促成15对新人;她积极帮助军人家庭,从家属就业到退役军人创业,热心付出、乐于奉献……她就是白城日报社记者、白城市新闻工作者协会秘书长李彤君。

多年来,李彤君深入驻吉陆军、武警、边防等部队挖掘一线官兵典型事迹,以新闻、艺术等形式讴歌现役军人、退役军人,展现基层官兵的光辉形象。在采访驻吉某部女高工黄雪鹰后,李彤君以“女枪王”为主题撰写报告文学,作品相继在《解放军报》《中国军工报》《科技日报》等国家级媒体刊登,让扎根边陲、建功国防的奉献精神得到传扬。

2012年12月的一天,她到驻吉某部弹药仓库进行采访,进到库区后就爬上了瞭望塔。当时,气温降至零下30多摄氏度,不足2平方米的塔楼由铁板焊接而成,四面漏风、滴水成冰,哨兵1个小时一换哨,李彤君却在上面待了一天。原本体质较弱的她,回到宿舍就感冒了,高烧达39度,被送到卫生队。第二天,李彤君一边打吊瓶一边敲字,写出3篇报告文学。其中,《火药桶上写忠诚》在《光明日报》《科技日报》连载。

20年间,李彤君创作了近百篇军旅文学作品,相继在《光明日报》《科技日报》《解放军报》《中国军工报》等刊登和连载,策划拍摄的微电影、微视剧多次获奖。2016年6月,她深入一线撰写了报告文学《“6·22”消防官兵抗灾救援9小时》,荣获2016年吉林新闻奖一等奖。2012年,李彤君创作的报告文学集《枪魂》,展示了在亚洲最大的常规兵器试验场这片神秘的土地上默默奉献的枪械试验官兵这一群体。该书出版后,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

因为经常下部队,许多官兵和李彤君成了朋友。有一次采访之余,部队领导说:“我们这些年轻干部远离家乡和亲人,部队任务又非常繁重,有些同志因此耽误了找对象。”这件事李彤君记在心里,再下部队时,她就细心地把单身官兵的情况记录下来,然后发挥自己的工作优势,四处打听有没有适龄女青年。时间长了,一些崇敬军人的女孩和家长主动找到她,让她给牵线搭桥。如今,经李彤君介绍的军婚家庭,有的孩子都上小学五年级了。

她不但为军人当红娘,更成为军人的“亲人”。有的年轻同志牵手成功后,双方父母都不在本地,于是从相亲到筹办婚礼、从孕期围产检查到生产,直到母婴出院,她都帮着一手操办,被军嫂们亲切地称为“大姑姐”。多年来,在李彤君的带动下,她的家人也成为拥军工作的好帮手。有些双军人周末加班,孩子没人管,李彤君就让这些孩子来自己家。李彤君的父母和女儿也加入到义务照看行列,师范专业毕业的女儿为孩子们辅导作业。

李彤君下部队采访时,遇到热爱写作的干部战士,就主动留下联络方式,给予热情指导,鼓励他们坚持创作。无论是担任文学期刊编辑、编审,还是专职从事记者工作,经她指导,已有20多名军人、退役军人在省级、国家级报刊发表文章、参加征文比赛并获奖。有些士官退役回到地方后,凭借发表过的作品应聘,获得了满意的工作岗位。有些退役军人回到地方后,再就业遇到瓶颈期,她就给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角色。

多年来,无论是零下近40摄氏度的兵器试验场,还是零上38摄氏度的边防哨所;无论是抗击疫情最前沿,还是抗灾救援第一线,都有李彤君深入采访的身影。她满腔热忱拥军、助军、爱军,获得了“白城好人”“吉林好人”“吉林好人标兵”、吉林省双拥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