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开放,交通先行。2月6日上午,随着机器的轰鸣,国道丹阿线三道沟至错草公路复工,吹响了全市公路建设的“冲锋号”。该项目是全省沿边开放旅游大通道建设的基础保障,各参建单位科学组织施工,加快建设进程,确保完成年度目标;
经济发展,电力为要。日前,国网白山供电公司组织相关工作人员,主动对接白山市大项目办、吉林省艺臻饮品有限公司等10余家政企单位,对政府相关部门及辖区重点企业开展上门走访服务工作,全面打好“服务牌”,助推企业跑出“加速度”;
项目建设,快马加鞭。2月7日上午,白山市浑江区轻工业产业园配套基础设施(一期)建设工程现场一片火热的景象,工人们正在安装厂房的门窗和钢结构,工程步入快马加鞭的施工阶段。可容纳10户企业入驻的园区,将为高质量发展积蓄新动能;
招商引资,刻不容缓。白山市经贸代表团赶赴北京,与中国华电集团、中国林业集团、中国节能环保有限公司、中国非金属矿公司开展经贸交流和对接洽谈。就靖宇县景山抽水蓄能电站、吉林省奥林匹克冰雪运动中心两个百亿级项目合作进行深入座谈交流,不断深化合作共识、巩固招商成果。同时,挖掘新的投资机遇,推进优势资源对接融合,专班推进合作项目建设,清单化、工程化推动合作落地落实,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白山提供有力支撑;
……
一年之计在于春。地处长白山脚下的白山市,锐意进取,开启新的征程。全市上下不断强化“抢”的意识,全力抢抓建设工期;树牢“进”的责任,培育壮大经济热点;做好“融”的文章,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营造“拼”的氛围,强力推动工作落实。各地各部门对照目标任务,倒排工期、跑表计时,不达标准“不结账”,不出成效不过关,一锤一锤钉钉子,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体化”推动发展“高质量”
加快设施共联,推动环境共治,实现服务共享,打造“白派”城市风貌,以白派美学生活方式助推城市发展,合力构建和谐宜居、富有活力的长白山区域中心城市,迎接高铁时代的到来。依托长白山、鸭绿江、松花江世界级资源禀赋,白山市浑江区、江源区率先加快一体化发展的步伐,大力实施“一山两江”品牌战略,重点推动吉林省奥林匹克冰雪运动中心、河口画家村、长白山菌菇小镇等项目实施,加强产业共链,扩大联动发展影响力,以特色化内容实现国际化,以国际化标准完成特色化,实现“一体”率先崛起,辐射带动“两翼”齐飞,助力长白山地区高质量发展。
加快推动长白山中部、南部、北部三大生态经济区深化、拓展、融合发展,做大做强地域性支柱产业,形成一体化发展更大成效。
进一步提升中部引领作用。推动“六个高质量”和“五个一体化”建设,利用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市场优势,探索跨区域合作项目新模式,加快培育形成长白山地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加快高铁新城、中国人参城、长白山菌菇小镇等重大项目建设,吸引更多龙头企业、链主企业入驻,加速资源要素流动与科学配置,优先保证“两山”内部产业链供应链循环畅通,不断巩固和提升支持作用。
进一步夯实南部发展基础。加快推进沿边开放旅游大通道、白临和松长高速建设,构建内通外联的交通格局,夯实发展基础。加快在土地资源、项目建设、收益分配、人才集聚等方面进一步优化配置,确保要素在区域内双向流动、互为共享,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推动“一带一区四基地”建设取得实质性成效。
进一步巩固北部合作成果。按照“一区一带五园”部署,巩固沿江合作成果,推动两地旅游企业联合发展,包装旅游线路产品,精准推送大长白山旅游新举措、新业态、新产品、新玩法。以5A级景区创建为发展总目标,打造升级版二道白河镇,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运维、管理和景观环境提升。统筹推进白山—长白山共同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扩内需”实现经济“稳增长”
全年计划实施国际冷链物流产业园区基础、农夫山泉新上生产线等5000万元以上项目220个,力争70个项目竣工;提升与浙江省湖州市对口合作水平,推动南蟹北养、白山现代农业合作园区高标准日光温室大棚等合作项目建设;加强与长春“两区”对接合作,推进产业链创新链协同发展;落实全省东部“山水蓄能三峡”部署,加快推进靖宇景山屯等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加大入企服务力度,推动服务业加快恢复稳定增长……
打好经济增长主动仗,白山市不断加快投资项目建设,充分释放消费潜力、精准务实招商引资,力争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步伐快一点、力度大一点。
加快投资项目建设。把准政策导向和投资方向,围绕“一山两江”品牌战略、“一体两翼”发展格局,以及三大生态经济区建设,科学谋划发挥资源优势、符合产业布局的重大产业项目,重点推进国际冷链物流产业园区基础设施、靖宇景山抽水蓄能、长白山南山EOD试点、长白山寻龙谷文旅度假区、天士力C胞活力水等项目建设,为一体化发展蓄势赋能。
充分释放消费潜力。加大刺激和加强引导各类消费,着力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所、增加消费供给,发挥消费券撬动作用,充分迎合消费者需求,切实以消费聚人气、稳就业、促发展。
精准务实招商引资。认真总结经验做法,深化交流合作,围绕践行“两山”理念试验区建设需要,策划包装推介一批有市场潜力、有投资前景、有盈利空间的大项目、好项目,积聚发展动能。
抓好招商项目落地,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对招引项目及时对接,提前介入,把服务做得更细、更好,提升项目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竣工投产率。
“冷资源”打造支柱“热产业”
春节假期,白山市文旅市场呈现出繁荣兴旺景象,接待国内游客52.88万人次,同比增长168.3%,实现国内旅游收入5.12亿元,同比增长38.4%。“长白山之冬”冰雪旅游季推出10大冬季精品线路、第二届松花江冬捕文化节、“相约一山两江 筑梦冰天雪地”冰雕文化节等7大板块62项精彩纷呈的冰雪活动,有效增加了广大游客的参与感和体验感。特别是重点景区品牌效应进一步凸显,实现了冰雪与旅游完美融合,起到了强劲的经济拉动作用,冰雪经济持续“升温”。
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大力培育绿色产业体系,为实现经济目标任务做好坚强保障。
冰雪经济再升级。充分利用长白山地区冰雪旅游的契机,加快推进吉林省奥林匹克冰雪运动中心建设,提高冰雪旅游产品供给,创新宣传推广方式,持续增强长白山地区冰雪旅游的热度和人气。依托“山江同源”生态优势,打造松花江避暑休闲经济带和长白山特色冰雪旅游经济圈,发展“避暑+冰雪”旅游模式。深度挖掘森林、温泉、山地、绿色食品等独特资源,做好与冰雪经济的结合文章。
人参产业再跨步。高标准高质量打造中国人参城、人参博物馆,继续办好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举办系列人参主题的文旅活动,持续炒热社会关注度,深度挖掘宣传人参文化,提升人参品牌,丰富参乡文化生活,提高人参产业价值。深入实施长白山人参振兴工程,加快中药材标准化产业基地建设,鼓励支持同仁堂、太安堂、葵花等企业科研攻关,推动产业向深加工、精提纯转变,不断提升“长白山人参”区域公用品牌知名度。
松花江旅游再提升。充分挖掘和释放松花江资源潜力,推动松花江旅游带顶层设计、项目谋划和品牌打造齐头并进,逐步拓展“观”“吃”“玩”“购”“游”全要素旅游模式,将旅游产业与乡村振兴、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有机融合,吸引域内外企业深度参与松花江旅游带建设,持续扩大松花江旅游影响力。做好品牌策划、宣传、推广,打造系列节庆活动,形成特色品牌效应。将长白山文化全面融入“松花江”旅游各个方面,将“松花江”IP品牌纳入各个旅游节点,将国际化的服务管理纳入“松花江”旅游全过程,全方位塑造松花江国际旅游品牌新形象。
硅藻土新材料产业再整合。加快硅藻土资源整合速度,搭建共性技术研发、标准制定、检验检测、产业信息发布平台,强化与中国建材集团的战略合作,提高硅藻土资源利用率,研发附加值更高的优质产品,实现硅藻土产业和硅藻土园区向“资源自留、就地加工、统一销售、平台协作”方向发展,促进硅藻土产业提档升级。同时,发挥矿泉水为代表的绿色食品产业支撑作用,释放抽水蓄能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潜力,多管齐下、齐头并进,持续提高长白山地区发展竞争力。
“重创新”提升品牌“硬实力”
白山市农产品城市供给冰温保鲜科技示范、食健客泛长白山食药农大健康产业升级等合作项目已正式运营;白山市医药高新产业园起步区、浑江区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区等已完成基本建设,处于合作招商阶段;中国民商白山农特产品基地建设、吉林省自然王国健康食品有限公司产品合作开发等项目正在深入推动洽谈……白山、长春两市各个领域的合作项目快速推进。
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目标,白山市积极组织企业申报科技项目,大力培育科技型企业,力争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户、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5户,推动科技创新高水平发展。
紧密围绕有机农业、医药健康、新材料等优势领域的技术需求,组织申报省重大科技专项,深入推进与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吉林大学、长春师范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产学研合作,着力解决企业发展的技术难题。
努力营造良好的人才生态,认真落实《关于激发科研人才活力,支持科研人才创新创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方案》,加快建设“两山”转化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柔性引进高端智力,促进产业、技术、资金要素耦合,形成具有“两山”特色的“产才城”融合发展新格局。
“优环境”展示招引“新形象”
打造矿山转型样板,严守106万亩基本农田红线,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土地集约化利用,治理水土流失;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97%以上;全面推进河长制、林长制、田长制,持续开展“一江十河”综合整治,实施万里绿水长廊项目,确保水质稳定达标;启动市级“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工作,积极打造清洁能源开发“绿色样板”,加快“无废城市”建设,谋划实施一批生态环保类项目,持续开展农业土壤质量提升三年行动……白山市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大力推进生态示范创建,加快健全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促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奋力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显著跃升,努力打造“美丽吉林”白山样板。
打造绿水青山的生态环境。忠实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严守“三线一单”,维护生态安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加快“无废城市”建设,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深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等改革,探索搭建“两山银行”平台,提升生态碳汇能力,加快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打造活力迸发的市场环境。坚决落实“两个毫不动摇”,重点推动国企再布局、民企大发展、外资快涌入。以市场化法治化为目标,全面深化“放管服”和“最多跑一次”改革,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在政策和法律框架下,降低门槛、放宽标准,宽容监管新型业态,用减税让利、降低成本的力度换取市场的活跃度和发展的速度。
打造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提升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的能力,高度重视房地产业、地方债务、金融之间风险的关联性、系统性,坚持标本兼治、远近结合,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
“广普惠”兜牢民生“保障线”
建设1000平方米的市级青年“网红”示范基地,并配套300平方米的多功能演示大厅;健全统一医疗救助制度,提升困难群体保障水平,提高住院救助标准,扩大医疗救助对象范围,增加医疗救助病种;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涉及62个村屯,覆盖人口1.52万人;开展文化惠民活动,举办幸福乡村文化大集、群众性广场文化活动;在全市范围内改造1500户农村户用卫生厕所,维修改造市区涉及的9个小区、27栋老旧住宅楼,完成市建成区内燃气阀、管、灶升级改造1.5万户;实施农村公路改造107公里;市区内施划停车泊位2000个、新建8个公交站亭……涉及创业就业、社会保障、健康白山、文教体普惠、人居环境提升、出行畅通、便民利民的30件民生实事正在抓紧落实,即将成为群众身边看得见、感受得到的新变化。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壮大乡村特色产业,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把人力投入、物力配置、财力保障转移到乡村振兴上来,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持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真心实意做好民生实事。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为民情怀,从群众最牵肠挂肚的事干起、从群众牢骚抱怨的事攻起,以共同富裕为导向,着力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政策。持续为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大学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提供全方位就业服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施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开展幼小衔接攻坚行动,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医联体建设,促进区域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加快市中心医院和市中医院三甲医院建设进程,推进市疾控中心移址新建,满足群众健康需求。同时,锲而不舍地弘扬长白山文化,一点一滴地挖掘规律,世世代代地传承弘扬,使文化成为长白山发展的中气和底气。深度探索白派建筑,努力形成白派城乡建设风貌,整体提升长白山人民幸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