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环抱,白云悠悠,满目苍翠,山坡上、沟渠边、丛林下错落有致地摆放着一栋栋“小房子”,十分惹眼。一家家专业养蜂家庭农场,宽敞明亮的蜂蜜生产车间……这是近日记者在集安市看到的蜂产业壮大发展的蓬勃景象。
依托集约发展资源
养蜂走上产业化
集安市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蜜源植物高达上百种,主要蜜源植物有椴树、洋槐,其中洋槐蜜更是全国稀缺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集安市是我省养蜂大市,这里有养蜂的传统,蜂农利用本地良好的自然生态资源,围绕养蜂业全产业链进入大发展阶段。
走进集安市集青家庭农场,农场主赵公亮正在装修新的蜂蜜生产车间,冷库、仓储库房等一应俱全,该家庭农场蜂群达到千箱规模。立足当前,集青家庭农场以高质量绿色“地标”农产品做品牌。以该村自然资源为依托,以规模化、现代化高质量科学养蜂做支撑。结合线上电商直播销售。奔着体验形式的农场延伸,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蜂场从养殖、产前、产中、产后到产品包装的整个系统生产过程走上专业化发展道路,年收入达百万元。
2020年,在集安市蜂业协会的大力支持下,益盛永泰蜂业公司新改建蜂蜜罐装加工厂。该工厂目前建有3条生产线,拥有加工车间面积约2000平方米,养殖科研基地3万余亩,形成了产购销一体化运作模式。目前,该公司早已形成一套从蜜蜂养殖到蜂产品采购、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体系,周边蜂农可以在公司学习蜜蜂养殖技术、产品代加工、销售等服务。
集安市蜂业协会会长王作新介绍,以前集安市养蜂比较传统,蜜蜂养殖和生产都比较落后,养殖规模大大萎缩。自从成立蜂业协会后,集安市养蜂业走上“公司+协会+农户”路子。围绕养蜂业全产业链发展、以良种化、标准化、产业化为重点,转方式、补短板、强基础,支持完善一批养蜂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典型,探索建立养蜂业提质增效产业融合发展的长效机制,稳步提升集安蜂业发展质量水平,解决了蜂农们养蜂的后顾之忧。现集安市发展养蜂家庭农场24户、个转企7户,养蜂户发展壮大到637户。如今,集安市养蜂业内既有经验丰富的老蜂农,又有开拓创新的年轻人,加之政府大力帮扶和蜂农辛勤汗水的浇灌,使养蜂这一产业发展得越发茁壮。
主动突围奋力创新
小蜜蜂成就大产业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据了解,养蜂依然是集安市蜂农最主要的营收方式,也是集安市乡村振兴重要产业之一。近年来,蜂农们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集安市蜂业协会的指引下,以产业发展、农民增收为重点,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大力推进产业化“蜜蜂养殖”,以特色产业发展加快乡村振兴步伐,高效推动蜂产业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着力打造了效益高、前景好、可持续的养蜂产业,推动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壮大。
在集安市起富家庭农场,农场主张广晖小心翼翼地打开养殖基地其中的一个蜂箱,密密麻麻的蜜蜂围在蜂巢里。他说:“自己家的蜂蜜得到客人的认可,那是比吃了蜜还甜。目前我养的蜜蜂有300多箱,年产蜂蜜2万公斤,一年的收入在40万元左右。下一步我还想扩大养殖规模,把这个甜蜜的事业搞好。”
集安市目前养殖西蜂和中蜂。中华蜂,俗称中蜂,是山区的优良蜂种。一个蜂箱里就有3万—5万只西蜂,好年景可以产出100公斤蜂蜜。现集安市西蜂2万多群,中华蜂1万多群,好年景年产蜂蜜1000吨,养蜂规模也从4000余箱发展到3万余箱,有效带动本地村民创收增收,可谓是一份“甜蜜的事业”。同时,蜜蜂的采集活动也能帮助农作物、特产经济作物和其他作物授粉,使果树和农作物产量提高20%—30%,从而促进农作物、特产经济作物和其他植物产量的提高,实现村民在家门口就业,以产业促就业,助力乡村振兴。
科技支撑提质增效
养蜂产业迈上新台阶
产业兴,乡村兴;产业旺,农民富。多年来,省养蜂科学研究所不断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集安开展专题调查、指导培训,并联合集安蜂业协会与当地养蜂企业一起完善和健全饲养、繁育、疫病防控等技术,这对于集安市的蜂产业来说,意义非凡,不仅有力促进了集安市蜜蜂种质资源保护工作,对提高集安蜜蜂繁殖技术、提升养殖水平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还有利于丰富蜜蜂产品的多样性,有助于养蜂产业提质增效、富民兴村。省养蜂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陈东海介绍,针对蜜蜂病害易发生等问题,研究所全方位给予养蜂户帮助,深入农村为蜂农提供科技指导和技术服务、帮助蜂农选育新品种、开展培训等,助力蜜蜂养殖提质增效。
值得一提的是,集安蜂蜜被评为全国地理标志农产品后,为拓宽集安蜂蜜销售渠道打下坚实基础。养蜂产业有特色、村民增收有渠道,养蜂业的壮大实现了村民在家门口就业,以产业促就业,助力乡村振兴。如今集安市发展可持续的养蜂产业化振兴之路正越走越宽。接下来,集安市将全力扶持养蜂家庭农场的发展壮大,致力打造全省蜂产品龙头品牌。同时,谋划好“集安蜂情”结合绿色生态创新发展科普旅游、森林康养游憩和生态农业种植项目等带动蜂业发展。由此,集安市正通过“养蜂业”走出一条“甜蜜”致富路,绘就一幅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美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