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企业在加力,政府在助力。长春经开区开局即战,一个个重点项目加速建设,一家家投产企业忙碌不停……全区上下发扬“拼”的精神、保持“干”的劲头、坚持“实”的作风,围绕“一主六双”“六城联动”“十大工程”“四个服务”等重大战略和工作安排,紧扣“止跌、回升、增长”目标,靶向发力、逆势而上,努力实现一季度开门红、全年度开新局。
在经开区召开2023年全区工作推进会议上,党工委书记谢志敏客观分析了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机遇,动员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凝聚共识、坚定信心、乘势而上,奋力开创经开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蓄势谋远、稳步前行
开放创新亮点频出
新年开春,经开区内的各工厂都是一派繁忙景象,走进位于浦东路与福州街交会处的光电信息产业园三期,施工人员已经开始忙碌起来,按照既定的工期正在收拾准备,通过赶工期预计在2024年6月全部竣工。
经开区倾力打造的CMOS图像传感器产业项目,有利于我国半导体产业的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促进传统图像传感器产业的升级换代,形成新型图像传感器产业群,扩大产业链条,形成以CMOS图像传感器产业为核心的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有利于把经开区打造成高端CMOS图像传感器技术研发和制造的中心。项目建设能够加快经开区信息产业园区的进度,有效促进经开区经济发展,并为社会提供几百个就业岗位。
一直以来,经开区都格外注重工业企业的扶持,以去年为例,经开区对77个亿元以上企业实行班子包保,全年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765.9亿元,超过长春市平均增速6.3个百分点;富维安道拓、派格、邦迪、一汽丰田等26户企业入选“长春企业100强”,其中富维安道拓连续6年产值突破百亿元。珩辉光电、联塑实业等23户企业进入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候选大名单。福耀、邦迪、马瑞利等16户企业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纷纷开展扩能。
大招商就要有大动作。经开区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全区“一号工程”和立区之本,建立全员招商工作机制及配套考核办法,积极营造浓厚招商氛围,修订完善《关于鼓励招商引资促进项目建设的若干政策》,成功开展“长三角”“珠三角”系列招商推介活动,吸引国内近200户企业参会,有力推动102个重点项目实现签约。
用心用情优服务。经开区深化放管服改革,843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只进一扇门”,457个事项实现当天办结,创新推出办件“双向免费邮寄”等便民措施,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经开区政务大厅被评为长春市青年文明号,交易中心成为长春市首家区级试点单位。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积极落实国家、省市各项扶持政策,累计为3.3万余户市场主体兑现留抵退税、免除房租及水电补贴等各类政策资金16.7亿元,下大力气解决福耀玻璃、考泰斯公司、纬湃科研楼、安道等多家企业的79个问题,有效增强了市场主体信心。
坚定不移打造开放高地。经开区以创建国家自主示范区为契机,进一步畅通道、兴产业、促消费,大口岸、大平台联动发力,推动综保区加速向国际消费集聚区迈进,全年实现一线进出口额73.6亿元,增长319%。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成功入选交通运输部第四批多式联运创建项目名单。“长满欧”“长珲欧”班列常态化稳步运行,全年共承运货物8346标箱,货值19亿元,其中本省货物占比51%,对全省经济拉动作用明显。
全力打造“光谷”,总投资120亿元的光电智造城建设进展顺利,光电信息产业园一期投入使用,成功入住长光华大等18家光机所项目及5大院士工作站;光电二期主体施工至五层;光电三期地下室主体基本完成,为未来经开区打造光电产业聚集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力打造“美谷”,在吉林省药监局的大力支持下,集研发孵化、中试、生产制造、综合服务、检验检测认证为一体的医疗器械产业创新示范园加快建设,在全省乃至全国影响力不断增强,中科炬鸣、晨裕生物、北洋百川等30多户企业已经入园发展。
坚定不移推动科技创新。经开区积极与国内知名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开展合作,浙大校友(长春)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成功获批国家级科创中心,实现建区以来零的突破。全年共有98户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科创广场、综保区双创大厦等创新载体加快建设,成功孵化中科稀土、酷恩科技等科创项目近百个,创新活力显著增强。
努力突破、不断创新
实现2023年增长目标
实体是经济的根本,产业是经济的关键。经开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新的一年,经开区也制定了相应的目标,经济社会发展预期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以上;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7%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以上;服务业核算行业营业收入增长8%以上。
做大做强汽车零部件产业。经开区发挥产量大、门类齐全、竞争力强、配套范围广等优势,新的一年,预计助力20多户新能源配套企业进入PPE一级配套商,推动汽车零部件产业向“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支持汽车零部件扩大产能,实现提档升级。抢抓新能源外地配套企业落地长春重大机遇,着力引进高端汽车零部件项目,大力度争取配套份额。
创新发展光电信息产业。到今年年末,半导体激光中心、光电信息产业园一、二、三期都能总体完工,做到了“同建设、同安装、同生产”。经开区打造未来光电信息产业智造城,实现光电信息产业“一区独大”,不断加快培育长光辰芯、长光大器等企业,集全区之力把光电信息产业做大做强。
突破发展医疗器械产业。经开区围绕激光医美、医用耗材、诊断试剂、康复医疗“四大方向”,加快医疗器械产业创新示范园建设步伐,力争全年新引进项目20个以上。加快成立国家器审中心吉林创新服务站经开区工作组,加快设立吉林省药监局审评中心经开分中心,支持省器检院尽快落成。
提质升级现代服务产业。加快引进一批跨国公司总部或地区总部,大力发展首店经济,吸引国有企业、民营企业金融中心、研发中心、营销中心等落户经开。抓住吉林大路东方广场、自由大路中东市场、南湖大路赛德广场以及卫星路世纪广场等四条现代服务业发展经济带,全力推动南区服务业提档升级,打造长春东部城市综合体集聚区。大力发展“双创”经济,进一步发挥科创广场、综保区孵化园等载体作用,加强与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着力吸引和培植高新技术企业、“小巨人”企业、高校成果转化站等有发展前景的高精尖项目,为未来发展积蓄能量。
聚力抓项目、优环境
注入区域发展新动能
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鲜明导向,经开区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来抓,强化改革推动,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精准发力招大引强。全力打好全员招商、以商招商、以会招商、产业链招商、对上争取招商组合拳,全年确保签约项目110个以上,新落位项目100个以上,引进加工贸易、国际贸易和跨境电商项目32个以上。针对有规模、满足工业基础配套的企业招商;强化项目谋划和包装,全年确保实现谋划5亿元以上项目80个以上,储备项目480个以上。
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强化投资关键作用,做深做实做细项目前期,确保全年建设5000万元以上项目100个以上,其中产业项目占比要超过60%,“三早”项目要超过40个。加强市州对接合作,力争全年签约合作新项目20个以上,谋划储备新项目20个以上。继续支持企业扩能改造、提质增效,力争全年技改投资21亿元以上。
多措并举优化环境。以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为目标,深化“四个服务”,继续加快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建设,推进“一门办理”改革,更大力度减时间、减材料、减环节,政务服务“即来即办”事项要超过50%。
推动业务快速增长。全力推动与一汽进出口成立运营平台,促进一汽整车出口业务取得突破进展,与一汽-大众、长客等重点企业达成战略合作,争取奥迪PPE等业务入区,加快中欧班列和海铁联运数据转化,确保进出口额突破80亿元,跨境电商成交额超过3亿元。强化“长满欧”“长珲欧”国际干线功能,谋划开通长春至俄、欧的国际公路运输线路,协调沈阳铁路局增加每月国际运力,打造国家级多式联运中心,加快形成立足吉林、辐射东北亚及欧美的国际物流体系。
发挥平台功能作用。依托整车进口口岸功能释放,积极开展整车进出口、平行车进口、二手车出口、整车检测等特色业务。结合长春市三百万头肉牛工程,全力推动建设成为肉牛进口贸易窗口。发挥展览展示交易中心“前店后仓”优势,扩大进口产品门类,满足群众消费升级需求。
为推动实现经济首季“开门红”,经开区相关部门针对企业开工复产存在的困难问题开展“一企一策”统筹调度,主动强化资金、用地、用工等方面对接,保障企业能够开足马力安全生产,力争跑好新年“第一棒”。
谢志敏明确提出了2023年全区工作总体思路,深度融入“一主六双”“六城联动”,紧扣“南部掘金、北部提质”发展思路,推动经济社会稳步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努力为长春振兴发展、率先突破贡献经开最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