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2版:要闻

扎根基层 守望万家灯火

——记“吉林好人标兵”张杨

本报记者 马贺

参加工作23年来,国网松原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副主任张杨坚持奋战在基层一线,经历过各种艰苦的野外抢修考验,致力于挑战更高难度的工程技术,在平凡的岗位上贡献着电力人的智慧,实现着人生价值。

作为一名电力工作者,张杨的工作始终与电网建设密不可分。他负责巡检输电线路2535公里、杆塔9091基;先后主持各类大型电力线路工程500余项。

2002年冬天,暴雪来袭,万宝风通线遭遇重大覆冰事故急需抢修,当时环境恶劣,抢修地面半米以下都是河流石,给基坑挖掘工作增加很大难度。张杨与同事们每天在泥泞、刺骨的冰水里工作10多个小时,浸了汗的棉衣棉裤被冻得硬邦邦,袜子一扔都能立到地上。而张杨连续奋战8天,超前完成了抢修工作任务,节约施工等成本40余万元。

2018年,在220kV广五线拉线棒改造任务中,面对工期短、任务重的情况,张杨顶着炙热的阳光,在38摄氏度的高温下汗流浃背地忙碌,衣服总是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一天下来,衣服上汗水形成的盐渍厚厚一层。即便这样,他依旧冲锋在前,仅用10天时间就更换了1000多根拉线棒,以超常的耐力成功啃下这块“硬骨头”。

从严寒到酷暑,张杨的脚步从未停歇。在他的抢修任务中,常常会遇到环境很艰苦、作业很困难的情况。比如,在寒冬时完成铁塔头部与身部空中连接,这是组塔作业中最困难、最费时的一个环节。“零下30多摄氏度的天气,在外面站一个小时都会冻得透心凉,手指完全没有知觉,还要用吊车把3吨重的塔头吊起,在40多米的高空连接手指头粗细的连接孔,在风力、碰撞等因素的影响下,作业难度很大。”张杨回忆说,在这么艰难的情况下,20多名工作人员一干就是五、六个小时。事后,张杨就琢磨,“真就这么费劲,就没啥巧招儿吗?”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张杨通宵查找资料,寻求解决办法,同时虚心向老师傅们请教,并运用系统软件建立模型、计算受力,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研制出一种“猫头塔或酒杯塔差头部四点平衡起吊的连接装置”。经过安装试验,施工效率提升了83%。

潜心学习在一线、带队攻坚在一线、开拓创新在一线。张杨大胆创新,工作成果获得了公司领导和同事的认可,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成立了“张杨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获得多项科技成果奖,他本人也获得了吉林省青年技术能手、吉林省劳动模范、吉林青年工匠、吉林好人、吉林好人标兵等40余项荣誉。

多年来,张杨已经习惯了抢修作业的辛苦,但他心里一直感到对家人有所亏欠。2018年5月28日,长岭县太平川镇遭受罕见的龙卷风灾,在长春陪爱人做手术的他从新闻中看到这个消息,留下一张“对不起,老婆。我去长岭抢修”的字条,便在能见度极低的公路上驱车5个多小时赶到受灾现场。作为指挥员和战斗员,他带领20人的抢修小队不眠不休地奋战32小时,并在《长岭大事记》里留下了一组数据:灾情发生9个小时后,10千伏损坏电杆全部更换完毕,落地10千伏主线路恢复完成;灾情发生31小时后,10千伏、0.4千伏线路全部恢复供电,恢复用户21750户……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