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5版:全国两会特刊

让“第一动力”更加澎湃

——代表委员热议推动创新驱动发展

本报记者 赵梦卓 祖维晨

我省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十年来增长15.09个百分点,居东北三省之首;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由全国第15位提升至第11位;综合科技创新水平位列全国第19位……2022年亮眼成绩单的背后,是全省上下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强化创新驱动发展,坚持把创新作为破解振兴发展难题“金钥匙”的真实写照。

习近平总书记3月5日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依靠创新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这让一直关注创新话题的我省全国人大代表、住吉全国政协委员倍感振奋,干劲十足,纷纷为建设创新型省份建言献策。

势头猛,创新驱动亮点纷呈

8年来,从0到78颗卫星升空组网,“吉林一号”成为一张亮丽的吉林名片。

“‘吉林一号’已在农业、林业等领域大显身手,尤其是最近一年,7次发射成功,48颗卫星送入轨道,正是我省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的生动体现。”李和跃委员表示,在多年履职过程中,他深入我省众多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实地调研,亲身感受到创新给吉林带来的可喜变化。

“我省以深化改革、强化创新为突破口,加快推进新兴技术突破、新兴产业壮大和新兴模式引领,汽车、化工、光电子、商用卫星等产业取得累累硕果。”李和跃说。

获批创新型省份建设短短一年多时间,我省持续积淀的创新能力不断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能。来自延边大学的蔡红星代表表示,从2021年12月《关于创新型省份建设的意见》总体方案的制定,到《吉林省科技创新生态优化工程实施方案》《关于激发人才活力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的若干政策措施》(3.0版)等一系列推动创新政策的完善出台,再到《关于支持长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长辽梅通白延医药健康产业走廊发展规划》等推动区域创新发展、产业发展等具体措施落地,我省建设创新型省份的步伐强劲有力。

推动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企业人才培养是关键一环。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一汽首席技能大师杨永修建议,“通过创新校企双制、套餐制培训,建立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持续推进校企合作,打造人才培养共享平台等方式,加速培养出一大批新领域的高技能人才。”

底气足,凝聚全员创新合力

“推行自动化焊接的关键是解决好工艺管道根部打底问题。”傍晚时分,正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的白景阳代表,与远在千里之外的工友们通着电话,商讨如何通过创新技术提高工效、节约成本。

作为一线从事焊接专业的技能工作者,不断钻研创新,提升技能水平,提高焊接效率是白景阳工作的日常。“只有突破技术瓶颈,才能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在吉林,高校、企业、科研院所……创新发展势头正旺。

蔡红星代表的感受更为直观:在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征程上,延边大学积极作为、投身其中,不断激发创新动能。对接“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成立了延边黄牛(肉牛)发展研究院,组建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创新团队,为30余家畜牧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获批农业农村部延边特色高品质牛肉精深加工创新重点实验室。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生命力。”韩丹委员有感而发。作为一名企业经营者,他带领团队持续加大自主创新投入,不断研发推出新产品,积极投身于农产品加工业和大健康产业的发展。“我们与吉林大学合作成立健康食品研发中心,建立校企合作平台,有效地提升了科研创新成果的转化能力。”

潜力大,不断塑造振兴发展新优势

广袤的吉林大地上,创新的澎湃动力正滚滚而来。蔡红星表示,高校作为创新的重要动力源,必须大力推进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创新链、产业链有机衔接。“要探索建立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主体的产教融合新体制,为提高产业竞争力和汇聚发展新动能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

“创新是农产品产生高附加值的关键。通过科技创新,加快新产品研发,不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韩丹表示,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深度融合,为进军国际市场做好准备。

加速推进建设骨干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及社会组织紧密协同的科技创新联合体;

从源头上提高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各领域间合作,共同破解科研创新难题,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立足吉林人文科教优势,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

……

代表委员们的一条条建议,让吉林更有信心、有能力走好创新型省份建设的每一步。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