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近两年,我省深入开展乡村振兴人才职称评审工作,共评出4000名初、中、高级乡村振兴人才。一批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正成为乡村新业态的先行者、科技兴农的引领者、新农业经营主体的实践者,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当前,吉林大地备春耕工作已全面展开,田间地头随处可见“新农人”忙碌的身影。记者走近他们,记录了他们备春耕生产的点点滴滴……
沿长吉南线公路,到永吉县一拉溪镇附近,田间一块大米形状的石碑,吸引了人们的目光,上面镌刻着“九月丰农场”几个大字。
肖建波,就是这里的农场主,也是全国十佳农民、我省首批高级农技师。
3月2日,记者见到肖建波时,他正趴在桌子上,仔细扒拉着几粒水稻种子。他说,一天不看看这些种子,心里就像有点啥事没做似的。
“我们备春耕是从2月初开始的,主要就是繁育种子。”肖建波说,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农民增收致富的关键。没有好的种子,一切都白扯。今年,农场将种植4000余亩水稻,至少需要1万公斤良种,所以繁育好品种至关重要。
说起水稻种子,肖建波打开了话匣子。永吉县地处北纬43度的世界黄金水稻带,自古以来就被称为粳稻贡米之乡,其稻米种植生产可追溯到300多年前,1682年,康熙皇帝曾在永吉留下了“松江万里稻兴滔,碎碾珠玉降琼瑶”的诗句。可见这里不但有良田,还有良种,更有繁育良种的历史传统。
“但育种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肖建波说,近年来,他一直致力于水稻良种培育,先拜访当地种粮大户和农技专家,后又6次前往湖南、海南等地,专程拜访袁隆平院士,向其请教水稻种植良法。在他的多方努力下,2016年5月,国家粳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九月丰家庭农场正式挂牌成立吉林试验站。依托这个中心等多家科研单位,农场每年都试验示范水稻品系、品种1700多个,并在袁隆平院士生前,年年向他汇报试验结果。为此,袁隆平院士曾亲笔题字:“三系稻花香,最牛知味米”。这两年,农场又陆续开发出多种高钙、多胚、少糖的功能性稻米新品种。
肖建波拿出手机,指着里面的视频说,这是今天上午我们海南育种基地水稻生长的画面,目前水稻正处于灌浆期,长势喜人、丰收在望。这款富硒高胚芽有色糙米是经过专家三年科研攻关选育出的新品种,比普通大米含有更丰富的蛋白质、钙、维生素等营养元素,将逐渐实现粮食从丰产丰收到口感功能品质的全面提升。这个品种,预计3月末收割后便可育苗。
“有良种良田还必须有好的配套设施才能多打粮。”肖建波说,国家推动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我们高度重视,全力落实。
谈话间,工作人员和肖建波商议,今年农场是否需要再增加几台无人机和视频探头,以满足“可视农业”的需求。
工作人员介绍,九月丰家庭农场拥有植保机、收割机、免耕播种机等60多台套的大型机具,使生产各个环节都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作业。近年来,农场又率先在吉林地区创建了“可视农业”示范基地,高倍变焦摄像头全方位、无死角监测田间,在“智慧农业”指挥平台大屏幕上可以实时查看土地的墒情、作物的生长和测算数据,使丰收越来越可控。
“如今,九月丰家庭农场已覆盖周边3个村200多个农户。今年,我们还要进一步示范采用稻鱼、稻蟹种养模式,带领更多的村民致富,力争早日实现袁老的‘禾下乘凉梦’。”肖建波笑着说。
记者手记:
一粒种子,连着“国之大者”,关系着农民的增收致富,关系着国家的粮食安全。“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没有好的种子,一切都白扯。”采访中,肖建波的话很朴实,从中也深深地感受到他对种子的情感和对研发人员的敬意。
作为农业大省,我省肩负扛稳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让每寸耕地都拥有最好的种子,保障每粒种子都长成最好的模样,这应该是眼下备耕生产的头等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