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机器轰鸣、建设工地塔吊林立、广袤田野春潮涌动……乍暖还寒的春天里,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生机勃勃的吉林。
执“新金融”之笔,与地方经济共生共荣。建设银行吉林省分行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坚守初心使命,坚持以新金融行动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党建与业务发展深度融合,引金融活水灌溉实体经济良田,用为民办实事的新金融行动有效纾解民生痛点难点,在稳经济大盘中展现国有大行责任担当。
数据满载实干与笃行。截至2023年2月末,建行吉林省分行投向制造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40%,投向基础设施领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7%,绿色信贷余额同比增长29.63%,支持“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9.79%……
突出金融工作政治性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在建行吉林省分行,党建已经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新金融行动的红色引擎,它引领和保障新金融行动在吉林大地落地生根。
坚持“五个一”原则,明确政治定位。建行吉林省分行以“排头兵”的姿态将政治建设一抓到底。笃信涵养政治定力,力行彰显政治担当,夯实政治建设,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持续深入推进正风肃纪反腐,打好自我革命攻坚战、持久战,坚持不懈地把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以“主力军”的胸怀将管党治行一贯到底。各级党组织是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行的主力军,党组织书记是管党治行的“领军人”,将担子担起来,将责任扛起来,在实践中检验政治意识和担当精神。具体从压实责任做起、从贯通协同抓起、从“关键少数”盯起、从年轻干部严起;以“领头雁”的担当将纠治“四风”一严到底。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带头抓作风、改作风,坚持“三个摆进去”,不折不扣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自觉做到执行规定要“严之又严”、制定规则要“细之又细”、服务基层要“实之又实”;以“破冰者”的勇气将反腐败斗争一战到底。各级党组织保持反腐败政治定力,义不容辞担负起反腐败的主体责任,坚持“有腐必反、有案必查”的鲜明态度,在一体推进“三不”机制上取得更大的治理成效。坚持严肃惩处释放“不敢腐”的震慑、健全制度扎牢“不能腐”的笼子、深化教育增强“不想腐”的自觉;以“护航人”的定力将政治监督一纠到底。集聚各方监督力量,持续提升监督合力,持续夯实作风建设,在更高起点上全面深化派驻制度,以更高的站位深入推进政治巡察,以更严的要求打造纪检巡察铁军。
聚力“三个建设”,为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聚力“思想建设”。党委班子坚持落实“第一议题”和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重要指示精神,学习省委、省政府、监管部门和总行党委重要会议、文件精神,把牢金融工作政治方向,确保各项部署安排及时跟进、有效落实。聚力“制度建设”。创建党支部标准体系(BTX),以“清单化、图表化、手册化、模板化、机制化”的“五化”工作法为路径,推动基层党建与时俱进、务实高效。聚力“队伍建设”。明确干部选拔任用政治标准“负面清单”,注重在抓基层党建的实践中发现人才、培养干部,从优秀经营管理党员骨干中选拔基层党组织书记;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做到培养深入、审查严格、程序规范,注重在业务骨干、优秀青年员工和高知识群体中发展党员。
党建引领之下,发展动能强劲。独特、有效的党建模式正渗入到每个建行人的心中,“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品格也已融入建行人的精神血脉。
坚守初心本源
在聚力服务实体经济中当好金融主力军
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关乎未来经济发展。
金融血脉通,增长才有力。作为国有大行的自觉和担当,一直以来,建行吉林省分行全面落实“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聚焦“六新产业”发展、“四新设施”建设,持续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我国第一家商业遥感卫星公司、吉林省首家“独角兽”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注于商业航天领域,其自主研制的“吉林一号”卫星成功发射,揭开了中国商业航天的大幕。为全力支持企业发展,建行吉林省分行成立了专门营销团队,主动对接企业需求,为该公司授信4亿元,助力企业提高投融资效率、降低财务成本、加快成果转化。
这是建设银行吉林省分行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生动实践,同时也是该行服务实体经济的一个缩影。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建行吉林省分行坚持将做好制造业金融服务作为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着力点,在现代汽车、卫星制造、碳纤维等新装备领域上集中发力,加快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针对各类“专精特新”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建行吉林省分行迅速推出了服务“专精特新”企业专项方案,打造了“六专”模式,先后支持了吉林碳谷碳纤维、长春希达电子、长春合心机械制造等70多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该行充分发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传统优势,在交通、能源、公共服务设施等领域不断发力,组建重点信贷项目服务小组和柔性团队,持续对接项目建设,加大资金供给力度,既促进投资,又解决民生痛点。
中车松原新能源产业基地项目是吉林省西部地区转型发展的重点项目,项目全部建成后形成年产风力发电整机240套的生产能力,将为松原市、吉林省乃至东北三省风电产业提供有力的设备保障。省建行主动了解、对接项目融资需求,开通“绿色通道”,为该项目授信6.89亿元,目前已完成贷款发放5.1亿元。
在支持长春至太平川高速公路PPP项目融资过程中,分行快速响应,做到“三个第一”,即第一时间了解项目安排、第一时间跟进项目进度、第一时间做好融资对接,为项目量身定制了配套融资方案,作为银团贷款联合代理行为项目投放贷款2.4亿元。
绿色金融是服务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手段,建设银行吉林省分行不断提升新金融行动的绿色成色底色,聚焦绿色信贷项目,重点加大对环境保护、节水、节能、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寒地经济等绿色项目的金融支持。根据绿色项目和绿色企业客户的行业特点、业务模式以及业务需求,以创新为驱动,对客户和项目需求进行匹配,助推吉林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在拓维升级新金融行动中建设美好生活
“服务大众安居乐业,建设现代美好生活”。民之所需,就是金融服务行之所至。
作为国有大行发展普惠金融的先行者,近年来,建行吉林省分行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致力于实现服务大多数人而不是少数人的新金融愿景,深入推进新金融行动,扎实推进“住房租赁、普惠金融、金融科技”三大战略,以实际行动回应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积极推进普惠金融服务。实施以“双小”连接和承接“双大”战略,通过金融科技有效赋能,快速提升普惠金融供给能力,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对小微企业的立体式精准全息画像,建立主动授信模型,让过去“人工”的金融业务插上“数字化”翅膀。
持续加强产品应用和创新,一方面,积极推广“小微快贷”“云税贷”“个人经营快贷”“小微善贷”“交易快贷”等拳头产品,通过全流程线上化、自助化操作,进一步提高小微企业客户贷款的便捷性和可获得性。另一方面,依托移植创新产品“入园贷”“港湾易贷”“人才贷”等,全方位满足小微企业特色信贷需求。截至2月末,建行吉林省分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162亿元,同比增长36亿元。
深入推进智慧政务服务国家治理现代化,与省内各级政府建立合作关系,大力推进与公安、财政、工商、税务、人社、农委等政府部门的合作共享,积极参与政务服务、监管平台及应用场景建设,促进了建行金融科技与“数字吉林”的深度融合。
针对省内房地产市场特点,该行聚焦政府公租房管理难点、住房困难群众痛点,运用金融科技力量,助力政府打造公租房业务办理的全流程线上模式,实现“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建行为我中心提供的解决方案,以公租房信息管理系统为抓手,将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公租房管理水平和质效大大提升。”白城市住建局房屋交易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2023年2月末,建行吉林省分行公租房信息管理平台已在全省7个市州及全部42个县域成功上线,累计实现公租房租金代发代扣交易25.01万笔,公租房代发代扣金额1.56亿元。2022年,省内首个保障性住房租赁项目获得1.4亿元资金,这是建信住房吉林分公司成立后的首秀。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非接触式金融服务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金融活动从线下转为线上。2021年11月,建行吉林省分行适时推出本地化生活服务平台“建行生活”APP,自开城以来,平台累计注册用户已经超过140万,入驻商户超3000户,适用场景已覆盖餐饮、商超、出行、冰雪、汽车消费等民生类场景。松原市当地一家大型综合超市,2022年1月正式入驻“建行生活”APP,由于平台上的“新人礼包、限时抢”等活动优惠力度大,吸引了众多顾客到店使用优惠券超,超市客流量明显增加。
“建行生活”APP以非金融为切入点,为百姓提供美食、商超、外卖、出行、观影等高频生活场景服务,以“零佣金”策略拥抱各类场景合作伙伴,实现线上线下、商户网点的双向引流,有效纾解了商户获客粘客的难点和痛点。“建行生活”APP,让金融服务无处不在。
建行将金融的为民属性与乡村振兴战略深度融合,深入研究“三农”领域,引流金融活水到县域乡村,努力打造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行“样板间”。一方面,持续加大涉农贷款支持力度,围绕支持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秸秆变肉工程、十大产业集群建设等方面加大金融资源投入,满足其资金需求。另一方面,探索创新符合省情实际的信贷产品和服务模式,加大“新农担保贷”“乡村农担贷”等自主创新产品在粮食重点领域应用,打造“裕农快贷-兴农贷”“裕农吉牛贷”等产品,实现对养殖小农户、规模化养殖大户、养殖企业的金融产品全覆盖。
回馈社会
在致力公益事业中彰显大行责任担当
一直以来,建行吉林省分行将担当社会责任作为企业重要使命。按照带着员工做公益、带着客户做公益、带动机构做公益,与业务融合做公益的“三带一融合”原则,以“慈善+金融”汇聚向上向善的力量,将公益行动落实到新时代新金融实践中。
辽源市西安区灯塔乡沐雨村,由于村集体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基础设施不完善,村民要求安装路灯的愿望多年未能实现。2016年和2017年,建行连续两次捐助资金50万元,为沐雨村安装了300盏太阳能路灯,点亮了村民出行路。在汪清县龙泉坪村,有一座连接村庄与农田的路桥,由于引桥过短,每到河水上涨,就成了一座无法通行的“独立桥”,十分困扰村民。2018年,建行捐赠资金30万元,延长了引桥,“独立桥”终于成了畅通桥。
自2016年至2022年7年间,建行吉林省分行为巩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成果,累计捐赠公益资金1515万元,帮扶了107个村的公益项目,项目包括建房、修路、架桥、打井、养牛、种植蔬菜、栽植木耳、光伏发电、建合作社等,见证了贫困村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全过程。
扶贫先扶智,从2007年起,建行组织实施了高中生“成长计划”公益项目,截至目前,分行已累计向高中生捐赠资金588.6万元,助力3000多名学子走向未来之路。
关心贫困地区妇女儿童健康问题,建行捐赠的14辆“母亲健康快车”奔驰在吉林省9个地区,为广大妇女儿童送去关怀与健康。
2021年8月,建行吉林省分行推出自有公益服务品牌,“善吉行”建行公益慈善基金,截至目前,通过“善吉行”平台捐赠资金已达900万元。
始终把大众的切身利益和冷暖放在心上,时刻未忘肩上的企业公民责任。无论是资助贫困高中生、劳动者关爱、精准扶贫还是乡村振兴,贯穿其中的是建行人朴素的信念:奔向美好生活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2022年,面对异常复杂困难的局面,建行吉林省分行推出支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三十条”政策,按照“五不”(不惜贷、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不拉黑)和“六尽”(对于贷款和费用做到能转尽转、能展尽展、能延尽延、能缓尽缓、能减尽减、能免尽免)原则,建立疫情防控重点客户白名单,足额保障疫情防控、民生保障等领域重点企业贷款需求;开辟授信审批绿色通道,对投向名单内企业用于疫情防控、恢复生产的新增贷款给予政策优惠。对于受疫情影响较大、有发展前景但暂时受困的企业,优化业务办理条件和流程;实施差别化内部资金转移价格和经济资本考核政策,加大对普惠金融、绿色发展、制造业、乡村振兴等实体经济重点领域支持力度;建立债券承销“绿色通道”申报机制,帮助疫情防控企业筹集生产资金,累计对接企业1377户,完成授信202.14亿元,合理延长受疫情影响贷款期限7297笔,贷款延期金额132.68亿元,减轻企业财务负担,持续为企业“输血造氧”。疫情期间,吉林省分行员工捐款捐物达232.42万元,投入志愿者5000人次。
潮起海天阔,扬帆正当时。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建行吉林省分行将继续坚守“金融为民”本色,进一步发挥国有大行“头雁”效应,践行金融新“三性”原则,锚定实体经济不放松,为推动吉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贡献建行智慧与力量。
本版图片为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