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6版:区域传真·松原

兜牢民生底线 解决急难愁盼

松原市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本报记者 王欣欣

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这是五洋明珠棚户区改造项目。

完善城市路网,解决群众出行问题。

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打造沿江低洼平原地区统筹推进防洪与内涝治理示范、北方寒冷地区海绵城市建设技术示范、发展不充分地区经济高效建设海绵城市示范。这里是一江两岸慢行步道项目。

对城区多个公园进行改造,增进民生福祉,提升居民舒服度、幸福感。这里是幸福公园。

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图为宁江区文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辖区居民开展免费健康体检服务。

深入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这是新建的宁江区第四幼儿园里孩子们在开心学习玩耍。

聚焦道路绿化、公园广场、夜景亮化3个方面,提升城市品质,打造“一江两岸靓丽风景线”。

近年来,松原市积极克服财政收支矛盾加剧等困难,坚持听民声、解民生,抓住群众最关心、最关注的问题,整合各方面优势资源,坚持实施民生实事项目,制定加快民生建设工作措施,有效保障了各项民生项目按计划、高标准推进,建成了一批“打基础、利当前、管长远”的民生工程。

公路、铁路零换乘的现代火车站,家门口就能坐上的飞机,连接江南、江北的三座大桥,现代化的医院,一个个学校门口的过街天桥,一所所设施完备的幼儿园……不论是市政公用建设、城乡环境整治的大项目,还是文教体卫惠民、食品安全放心、困难群体救助的小项目,只要听到百姓呼声,一项项、一桩桩全部被列入民生项目清单中,一个个建成投入的民生工程,温暖了万家、传递了幸福。

兜牢民生底线,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今年,松原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生工作重要论述,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全力推进民生建设,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日前,松原市2023年民生行动计划出炉,共确定236个民生项目,涵盖就业创业、教育事业、医疗卫生、养老服务、保障救助、文体惠民、社会治理、乡村振兴、城建设施等九个方面,总投资146.87亿元,2023年计划投资86.42亿元。2023年,松原市将继续用行动诠释民生的实际意义。

让群众感到贴心温暖

午饭时分,记者来到松原市金伦社区的社区食堂,看到食堂菜品丰富到眼花缭乱,食堂内处处散发着幸福烟火气。

“你看我们这好几个菜呢,自己一个人在家怎么可能做这么多样,还是食堂好,不仅方便还美味,我天天都来吃。”食堂内,正在吃饭的老人们难掩脸上的笑容。

据了解,目前,松原市现有老年人口48.45万人,占总人口数的21.5%。松原市相关部门通过深入走访,得知社区老年人特别是独居、空巢等老年群体存在“吃饭难”的问题,于是,市委、市政府当机立断,按照政府主导、社会组织的原则,以公益服务为定位,在全市陆续建设“公建民营”“民营公助”两类社区食堂。

社区食堂建设,暖了老年人的胃。同样积极推进的居家养老服务,则温暖了老人的心。

松原市在全省率先开展了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采取逐级上报审核的方式,重点保障低保、特困等困难家庭中的失能、空巢、独居老人,开展助医、助洁、助浴和精神慰藉等内容丰富的上门服务。几年来,累计投资近800万元,为7336名城乡困难老人开展服务,有效满足困难家庭老人的养老服务需求。此外,松原市在全省率先开展农村养老大院试点,采取“老年协会+志愿服务+银龄互助”的管理模式,为村里老人提供“离家不离村”的养老服务。累计投资2150万元,重点打造39个农村养老大院,呈现出“三型融合”的特点,即:互助型,身体健康的老人在生活上照顾年纪大、身体不好的老人,实现互助式养老;福利型,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志愿者上门服务的方式,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救助型,对低保、特困等低收入老人,由村集体经济和社会力量进行帮扶……

今年,松原市将继续推进社区食堂建设项目,计划实现市辖区全覆盖,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餐厅。继续实施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项目,今年计划为市辖区200名城镇低保、特困等困难家庭中失能、半失能老人、独居、空巢老人提供助医、助餐、助洁等居家养老服务,切实解决城市困难老人的居家养老难题;政府购买农村托养照顾服务项目计划购买28家农村托养照顾所服务,为400余名农村困难留守、独居、失能老人提供日托、全托服务,满足农村老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同时,公办养老机构拿出10%床位,分期分批收住有意愿的低保家庭中空巢、独居、失能、半失能、重残老人,提供“零利润照护”服务,满足低收入老年群体入住需求。另外,还将在全市范围内建设9个综合嵌入式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提供全托、日间照料、康复护理、居家上门等嵌入式养老服务,补齐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短板等。

让百姓绽放幸福笑容

走进宁江区第一小学的教室,一股暖意扑面而来。“自从安装了电暖气,我们的教室里就特别暖和。”六年级(2)班学生张欣怡说。

按照省市统一部署,松原市宁江区于2021年实施建设了清洁取暖项目,项目总面积58885平方米,总投资1746.53万元。改造项目均采用电散热器式取暖设备,惠及师生10000余人。目前,试点的22所学校全部改造完毕,投入使用。

松江小学、宁江一中、建设小学、油田十二中、前郭县第三中学……松原市许多学校位于城市主干路上,每到上下学期间,学生家长随意将车辆停放在路边接送学生,既造成交通拥堵又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还有损城市形象。因此,松原市多年前就将在学校门口修建过街天桥纳入了民生项目,目前,多座过街天桥已经修建完成,给学校以及家长带来了福音。

“我上下学,需要过马路,以前家长担心车多,不敢让我自己走,有了天桥以后,我现在都是自己走,没啥好担心的,过了桥走几步就到家啦。”吉林油田第十二中学学生贾静宇说。

“以前放学时间根本就不敢往学校附近走,车也多,人也多,进去就出不来,现在有了过街天桥,车流顺畅多啦。”松原市出租车师傅贾震说。

走进宁江区民主街道龙源社区,整个社区清雅整洁,如今告别了脏乱臭的社区广场,宛如镶嵌在宁江大地上一幅幅装饰画,流光溢彩,活力四射。

以前的龙源社区远不是今天的模样,尤其楼前广场地带垃圾成堆,附近居民常年不敢开窗,行人绕路行。“多亏了政府的改造,让我们社区现在变得这么宜居,真是感谢。”龙源社区居民张燕说。

松原市经济开发区兴原乡卡伦村村民刘庆学肺结核引起并发症,只能卧床休养。眼看着家里的负担全部压在妻子身上,他心有余而力不足。松原市相关部门了解到刘庆学的情况,为他完善了健康档案、服务方案,增发了低保金,除日常检查与用药指导,还对刘庆学开展了一系列心理疏导服务。“幸好有政府”,刘庆学总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政之所兴,在于民心”。松原市致力解决百姓身边一件件关切的小事、难事、急事、实事,使群众的脸上绽放出了幸福的笑容。

让更多项目惠及民生

“民生连着民心,要坚持人民至上,切实把群众呼声高、需求大、关注多的项目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在行动上,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各项民生实事,让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这是松原市各级领导干部一直坚持的民生工作原则,他们坚定的态度和务实的工作作风,为民生工作的科学谋划和顺利执行提供了坚实保障。

3月8日,在长岭县重点民生项目中润十里芳华项目建设现场,小区配套设施和绿化工作已经全面开展,挖掘机、铲车都在紧张有序作业。小区共建设8栋住宅楼,已经封顶的5栋楼错落有致排列,其余3栋一层建设已经完成。

中润十里芳华项目回迁户有34户,为了充分保证回迁户妥当安置,项目方为回迁户准备了53套预选房。小区配套设施相对完善,打造了酒店式入户门厅,并聘请专业公司设计景观廊架,栽植大量绿植,还为业主建设室外会客厅、儿童乐园、老年活动中心,带给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虽然刚进3月,但松原市各地的民生项目建设现场已是一派繁忙景象。为了让这些民生项目能够落地开花,为百姓造福,松原市政府将实行专班推进,组织各县(市、区)开展“比民生实事·赛美好生活”活动。在落实月调度月报告制度的基础上,加强实地督导和评比通报;同时结合民生项目建设规律,分季度实施“前期加速”“开工督导”“攻坚推进”“评估达效”等专项行动,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民生项目能够按时开工、有序推进、完成年度计划任务,着力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进一步增强松原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从2012年起,松原市已连续十二年实施“民生行动计划”,每年根据群众诉求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确定一批重点民生项目列入民生行动计划进行集中推进,有效的解决一批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在今年的民生项目谋划过程中,松原市分别组织市城区群众、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进行了民生工作调查,共发放《民生工作问卷调查表》8700余份,市城区79个社区全部覆盖,调查人数占城区人口的1.37%。市民生办对调查问卷进行了汇总和梳理,将汇总后的“百姓最满意的民生实事项目”“2023年最需要、最期盼实施的民生实事项目”和“其他民生工作意见建议”,反馈给各地、各部门,要求各地、各部门根据群众诉求研究确定民生项目。

通过问需于民、征求民意,结合松原市实际,将一批百姓关注的急难愁盼纳入到了民生计划。为解决停车难的问题,交警部门将提供夜间停车泊位5000个;为方便残疾人家庭生活,市残联将开展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全年计划改造880户;为丰富群众的文化体育生活,市文旅局将实施15分钟健身圈项目,同时开展“幸福生活·悦享松原”系列市民文化活动、全民健身活动,包括举办全市运动会;为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能力的提升,市教育局将连续三年实施良师工程项目,今年计划培养100名松原名师、构建1000人研修团队,为提高全市教育质量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一点一滴汇成河,松原市用实际行动把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努力变成高兴事、舒心事、幸福事,让松原这座城市的幸福的底色更绚丽多彩。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