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曹梦南 隋二龙 裴虹荐 董博 张磊 尹雪)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近年来,全省各地依托各级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民国防教育基地,着力弘扬以“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勇赴国难的民族大义、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为基本内涵的伟大东北抗联精神,持续推广“三地三摇篮”吉林红色标识,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常态化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四史”宣传教育、全民国防教育等各项工作持续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走进通化市杨靖宇烈士陵园,映入眼帘的是5座古典式琉璃瓦建筑,甬道中央高5.35米的杨靖宇将军高大戎装铜像威严矗立。通化市革命烈士陵园管理中心主任高境远介绍,近年来,杨靖宇烈士陵园不断加强基地建设,提升服务水平,深入挖掘红色资源,不断探索宣传模式。注重线上线下结合,打造VR全景网络展览,方便广大参观群众通过网络进行拜谒和参观,有效发挥新时代红色教育基地作用。
“作为一名讲解员,我们始终将提升服务水平,扩大对外宣传作为努力方向,将弘扬伟大抗联精神作为责任使命,用心用情用力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使每一位参观群众都能感受到红色教育的力量。”通化市革命烈士陵园管理中心宣教部长姚帅如介绍,杨靖宇烈士陵园开放至今已历时65年,年平均接待全国各界参谒群众40余万人次。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近年来,辽源市持续发挥辽源矿工墓的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全民国防教育基地作用,积极开展“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学习教育活动,赢得社会各界一致赞许。
辽源矿工墓是全国仅存几处保存完好的日本侵华罪证之一,过去被称为“方家坟”“万人坑”。日本侵略者残酷地推行“以人换煤”的“人肉开采”政策,伤亡事故频频发生,留下了6个堆满中国矿工遗骨的“万人坑”, 而矿工墓就是其中最为典型和集中的一处,仅此一处就埋葬过万余名罹难矿工。
辽源矿工墓陈列馆宣教部主任刘宏颖说,辽源矿工墓的历史饱含着屈辱与抗争,蕴藏着民族奋进的力量。辽源矿工墓陈列馆从1964年开放至今,已经接待社会各界参观者近700万人次。未来,陈列馆将全力保护和利用好馆藏历史资源,深入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提炼红色精神内涵,用文物说话,让历史发声,充分发挥好文化赋能、文化铸魂的作用。
“学习这段沾满同胞血泪的历史,让我无比悲愤,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作为生长于新时代的少年,我们应该好好珍惜今天幸福安定的生活,努力学好本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辽源市第十九中学朱毅阳同学感慨地说。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白城市立足实际、守正创新,以党史为基、以教育为本,深入挖掘域内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
“吉林省是东北解放战争的发起地,而中共辽吉省委则是东北解放战争期间我省境内的‘三大省委’之一,是东北唯一保存完好的解放战争时期省级机关旧址,是白城市红色革命遗址,也是白城市红色历史的最佳见证。”中共辽吉省委旧址纪念馆讲解员时嘉向参观群众介绍。
“聆听讲解后我非常震撼,了解到自己的家乡曾经在新中国解放事业中书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我要把家乡曾经的辉煌历史分享给更多的人,让红色精神在我们这一代继续传承下去。”白城毓才实验学校学生赵铭朗表示。
白城市洮北区烈士陵园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其前身是由辽吉省委、辽北省政府组织筹建的辽北烈士陵园,陵园内建有鹤城英雄纪念碑、卧式墓群、无名英雄纪念碑等重点纪念建筑设施。
“烈士陵园充分发挥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让群众在了解历史的同时不断提振民族精神。我们平均每年开展祭扫等活动90余场次,1.8万余人次入园瞻仰。”白城市洮北区烈士陵园管理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王继明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