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专家
赵丽丽:长春市第六医院心理科一疗区(睡眠障碍诊疗中心)副主任医师,国家级心理咨询师,吉林省抗癫痫协会青年委员。擅长认知行为治疗,家庭治疗,焦点解决等多种心理治疗。对各类睡眠障碍、各种焦虑障碍、躯体症状及相关障碍、情感障碍等疾病的诊疗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长期“睡得晚”生物钟不同意
赵丽丽:“睡得晚”不仅会产生白天困倦、易疲乏等问题,还会让人在长期应激状态下,表现出急躁、紧张、焦虑的情绪,甚至还会因晚睡引发生物钟紊乱、睡眠质量差或失眠的问题。这些问题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导致身体代谢紊乱、免疫力下降,增加代谢性疾病、精神疾病等发病风险。即便能够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晚睡对身体的伤害依然很大。从科学的角度看,虽然只是比正常人晚睡两小时或晚起床两小时,但如果生物钟长期被打乱,都会影响全身各器官组织的正常运行。
“睡得少”身体和精神都会“垮掉”
赵丽丽:除了天生的“短睡眠者”,每晚只休息4个小时左右,第二天仍能保持充沛状态的特殊情况外,普通人如果平时睡眠时间减少,清理大脑中有毒代谢物的蛋白就会变多,有可能增加罹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因此,不管是为了快速恢复疲劳的身体,还是从保持健康、持久的睡眠状态来讲,都建议大家保证在23点-3点“黄金睡眠时间”处于睡眠状态,以便在规律性睡眠周期中获得高质量睡眠。
睡眠质量是否合格因人而异
赵丽丽:“睡得晚”“睡得少”都会对健康构成危害。那么,如何保证合格的睡眠?以下两个方法可判断自己的睡眠质量是否合格。
一是看自己能否在半小时内入睡,如果可以即是正常;二是看睡着以后,醒来的次数不能多过两次,在醒来后的20分钟内可以继续入睡,并且平均每晚85%的时间都在睡觉,符合上述标准即代表合格,否则你的睡眠可能出现了问题。
人的睡眠是根据不同年龄和个体需求存在一定差异的,不能一概而论。年龄越小,睡眠时长可能越多,比如新生儿每天需要睡16-20小时;青少年儿童最少要睡8个半小时;成年人或许每天只需7-8个小时睡眠即可精力充沛;到了老年人阶段,睡眠时间可能减少到5-6小时。
调好生物钟睡眠质量高
赵丽丽:做好以下几点调整身体的生物钟,保持身心健康:
1.保持固定的睡眠规律。睡眠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习惯。大家要遵循睡眠的自然规律,每天最好维持在23点前入睡,不熬夜,把原本用于熬夜的时间用来睡觉,把晚睡的那部分时间争取变成早起,最好保证入睡时间点相差30分钟以内。
2.避免刺激性饮食。入睡前4-6小时,不要摄入含有咖啡因、酒精等饮品和食物,避免因身体亢奋而造成入睡困难,破坏人们正常的睡眠周期结构,让睡眠质量变浅。
3.用适当运动改善睡眠。每天可在固定时间进行散步、慢跑、游泳等低运动量的有氧运动,用适量运动增加身体活力,也能够有效地改善睡眠质量。但不要在睡觉前两小时内做剧烈运动,否则会因身体亢奋而导致失眠。
4.睡前远离电子产品。有相关调查显示,夜晚关灯环境昏暗,手机等电子产品散发出的蓝光会对睡眠和身体造成不良影响。人体在入睡前会分泌与睡眠有关的激素,而很多电子产品屏幕发出的蓝光则抑制大脑褪黑素分泌,导致睡眠质量下降,入睡困难,所以大家应在睡前远离电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