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2版:要闻

让城市更美好 让人民更幸福

——桦甸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纪实

本报记者 李婷 丁美佳

斑马线前等候行人通过的车辆,公交车站人们自发排成的整齐队伍,公园广场志愿者忙碌的身影……漫步桦甸市的大街小巷,道路宽阔、车水马龙,文明景象时时浮现在烟火气息中,让人如沐春风。

近年来,桦甸市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当地党委、政府主抓的龙头工程、人民群众满意的惠民工程,聚合全域力量、精准发力攻坚,城市治理更加精细精致,社会整体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上下齐心 绘就文明蓝图

2021年,桦甸市入围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获得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入场券”。自此,全市上下同心同德、群策群力,迈开了追求城市外在美与内在美有机融合的铿锵步伐。

统筹谋划“一盘棋”布局。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抓手,3年一个周期制定创建规划,每年一个主题实施提升行动,一步一个脚印推进百余件实事。

责任落实“一竿子”到底。对标对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体系,层层分解指标、逐级压实责任,县域、街镇、村居三级联动、全域推进。各级党委政府班子成员带头深入一线,推动创建任务有效落实。

全民参与“一张网”覆盖。建强用好18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推动14支志愿服务队伍、3万余名志愿者走向创城一线,带动40余万桦甸市民踊跃参加。

为了实现全民参与、共建共享,桦甸市构建起点、线、面齐备,市、乡、村覆盖的全域社宣大格局。围绕精神文明创建内容,制作展示公益广告万余处、播放宣传音频视频万余次,遍及街头巷尾、社区村屯,真正做到抬头可见、驻足可观、处处可闻。

系统治理 彰显城市品质

城市之美,在于精致;城市管理,在于精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从最细微处改变着桦甸人的生活。

今年60岁的杨晓华,在桦甸市南环社区清真寺火烧楼的居住时间超过30年,她目睹了清真寺火烧楼从原来的老、破、乱到如今焕然一新的过程。“那个时候我们冬天一家烧火,整个楼道都冒烟。现在你们也看到了,大变样,我们百姓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杨晓华指着社区环境乐滋滋地说道。

创城是方向,惠民是目的。桦甸市创城办负责人告诉记者:“坚持民生导向,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新向往,是我们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动力之源。”两年来,桦甸市紧盯薄弱环节,统筹城乡、全面整治、重点突破,人居环境焕然一新,城市功能全面提升。

补短板,高质量推进城乡环境治理。桦甸市强力治乱、治脏、治堵,深入开展蜘蛛网、野广告等专项整治,集中开展环境卫生提标、美化绿化等攻坚行动,拆除违建9842平方米;改造老旧小区58个;绿化农村公路474.9公里。强基础,高标准完善城市功能。下大力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燃气、供热等管网改造50.248公里;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5%;5G信号实现城区和乡镇政府所在地全覆盖。一个个惠民举措,让桦甸人真切感受到文明创建带来的新变化,享受到文明创建的丰硕成果。

崇德向善 浸润群众心田

要创文明城,先育文明人。桦甸市始终把提高人民素质作为文明城市创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教育中培养,在实践中塑造,在管理中强化,在环境中熏陶,在润物无声中提升群众文明素养。

盘点桦甸市文明故事,一些人和群体总会被提起: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扛起急难险重任务,疫情期间480人服务5个街道10个社区,不舍昼夜;永吉社区“小巷雷锋”志愿服务队不停扩编,已发展2000多名队员,居民哪里需要他们就在哪里……

从个人到群体,从群体到品牌,100余人(个)各类典型、先进集体树立起来,“桦甸好人”“新时代好少年”“优秀志愿者”等逐渐成长为“现象级”,卓有成效的精神文明建设正在成为推动桦甸前行的强大动力。

如今的桦甸,城市生态日趋优化,城市功能更加完善,文明风尚深入人心,市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文明已内化为城市发展的基因,具化为市民的行动。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