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要美,美在文明;民风要正,正在公约。
当前,全省各地正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构建宜居宜业美丽乡村。这一过程中,村规民约定规矩、立良俗、谱新篇,激发了群众自我管理主体意识,用实际行动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高效能治理、群众高品质生活,持续擦亮乡村振兴靓丽底色。
村规民约上墙 文明新风入户
阳春三月,东辽县安石镇朝阳村里已是生机勃勃,踏入村口,干净整洁的街道直通各家各户。一大早,村民尹秀兰就开始打扫家门口的卫生。
阳光下,尹秀兰家院门上悬挂的“文明示范户”“美丽家园”“先进示范户”等奖牌十分醒目。她说:“现在家家户户都比着干净,赛着学村规民约,村里的风气越来越好了。”
望着张贴在村口的村规民约,朝阳村党总支副书记吕春玲说:“这是我们修改的第三版村规民约,通过村民大会和党员大会,大家一起制定内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居环境整治、扫黑除恶、红白事、道德评议等内容融入其中,特别针对农村滥办酒席、天价彩礼、薄养厚葬、拒绝赡养老人等突出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抵制和约束内容,村民也能打心底里去遵守。”
文明小事折射出村民内心的变化。如今的朝阳村邻里和谐,婆媳融洽,基层党组织焕发出战斗堡垒作用,也吸引了更多村民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村规民约”已经成为“集民意”“符民情”“约民行”的生动载体,并使之在乡村治理中迸发出活力与生机。
为提升党员干部群众民主意识,加强对为民服务意识的培养,村里充分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作用,拓宽村民参与渠道,逐渐将“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深植于民心。近年来,全村共评选出文明家庭50个、文明示范户60个,移风易俗示范户20个;优秀村民48名,优秀共产党员36名。其中,村书记韩丽被评为吉林省道德模范,入选中国好人榜;副书记吕春玲被评为吉林好人标兵;徐德海一家被评为吉林省和谐家庭;陈建国被评为省级文明家庭……
既有文明之约,也有模范典型。如今的朝阳村通过村规民约的修订和实施,群众的满意度、幸福感不断提升,村规民约“约”出了乡村新颜值、“约”出了文明新风尚,“全国文明村镇”这块招牌越擦越亮。
村规民约接地气 文明乡村展新风
初春时节,走进辉南县朝阳镇向阳村,屋舍俨然、整洁干净,美丽庭院一户一景;道路平坦、设施完善;邻里相帮、文明向上,村民齐心共建美丽家园。
“近年来,向阳村通过设立村规民约,成立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村民自治组织,破除陈规陋习,乡风文明如春风化雨般影响着村民的言行,文明观念浸润人心。”向阳村党支部书记张宏说,现在村民都把村里的事当成自家事,相互监督一起管,形成了自管自治、共建共享的浓厚氛围。向阳村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和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省级生态村、省级卫生村、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
除了看得见的环境正悄然发生变化,看不见的乡风也润入心田。坚决不让“变味”的习俗成为村民负担,村党支部将“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杜绝天价彩礼”“殡葬改革”“乡村振兴”等内容写进《村规民约》,引导村民移风易俗。
“自打村里定了村规民约,邻居相处得更加和谐,红白喜事也从简了,日子过得更舒坦了。”村民于艳春说,开始时,有些村民放不下面子,不肯接受。村干部就挨家挨户苦口婆心地劝导,分析利弊,慢慢大伙儿就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如今,村民崇尚勤俭节约、红白喜事从简,乱搭乱建变少、互帮互助增多……村规民约“约”进了村民的心里,“约”出了文明新风。与此同时,向阳村通过村活动室、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党群微家、农民书屋、文化广场等村级宣传文化阵地,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普法宣传和文娱活动,提升村民法治观念和文化道德新风。村民整体文明素质不断提高,逐步养成遵纪守法、健康向上、文明科学的生活习惯。
引导村民弃陋习 倡树新风润民心
3月31日,记者走进延吉市小营镇五凤村,映入眼帘的是整洁的街道、干净的庭院。路口转角处,22条村规民约赫然醒目,其中包含着文明、学习、保护、拥军等方面内容,引导村民摒弃陋习,倡树文明新风。
近年来,五凤村遵循共建共治共享原则,让村规民约融入老百姓日常生活,以文明新风促进乡村振兴。
“以前的村规民约不全面,后来召开村民大会,征求大家的意见,订立符合我们村实际的村规民约。”五凤村党支部书记公维家说。
“厅堂院子时时扫,门前三包要做到。袋装垃圾要入桶,家里家外都干净。”五凤村将人居环境整治纳入到村规民约中,每周五定为人居环境整治日,发动村民集中整治屋内、庭院、房前屋后等地卫生,开展栽花、种草等绿化美化活动,积极组织“美丽庭院 干净人家”“五星示范户”“红黑榜”评比等精神文明活动,以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引导村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走进“美丽庭院”示范户姜凤今家中,院内柴火垛码放整齐,彩砖铺设的路面设计新颖,屋内温馨明亮。“制定了村规民约后,现在大伙儿都比着干,互相监督着,村里的环境卫生靠大家自觉保持,再也没有以前的脏乱差了。”姜凤今说,等天暖和了,院里种上菜、门口种上花,小院就更漂亮了。
五凤村红色旅游资源丰富,村域内现存侵华日军的碉堡遗址、水牢遗址以及金矿遗址、三兄弟岩等景址。近年来,该村全力打造约3.8公里红色旅游线路为主的红色旅游产业,先后被命名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延边大学校地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小学研学教育基地。
“青山绿水五凤村,一红一绿是珍宝。如今到我们村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我们不仅要保护好环境,还要讲好五凤村的故事,让更多的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村民管姬艳是志愿讲解员,每次有游客来参观,她都主动为大家讲解。随着五凤村知名度的大幅提升,前来“打卡”的游客络绎不绝,每年接待游客1.2万余人次。
变化,点滴之处日渐显现。如今,在全省各地乡村,村规民约,“规”出了好风景,“约”出了新风尚,美丽乡村越来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