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走进我省部分社区食堂和敬老餐厅,近距离了解各地老年食堂的建设情况和老人们的用餐感受。
长春市社区
可口饭菜“焐”热老人心
3月22日中午,长春市朝阳区重庆街道光明社区的敬老餐厅里,84岁的徐秀英老人一边用餐,一边和陆续到来的老邻居打着招呼。一块切糕、一个包子、一碗清汤、一碟小菜,徐阿姨点的餐食很简单,但在这一筷一碗一餐中,徐阿姨却品尝到了幸福的味道。
“家里就我一个人,为做一口饭,又动火又动水,不值得。来这吃多好,干净卫生,菜品还多,吃完饭不用收拾、不用刷碗,溜达几步就到家了。”徐阿姨说,社区开的敬老餐厅极大方便了老年人的日常生活。
记者在这里了解到,餐厅供应早餐、午餐,提供的凉菜、热菜加在一起有30多种,还有汤、粥、小咸菜和各种面食,价位从3元到12元不等,有10多名员工。“每天早上有100多人来吃饭,其中老年人占比60%;午餐客流量近300人,老年人占比近一半。”餐厅经理王雁告诉记者。
“我们这里是典型的老龄化社区,老年人吃饭是个大问题。”光明社区党委书记刘华宇介绍说,社区党委从居民“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需求出发,打造了建筑面积约400平方米的敬老餐厅,以“中央厨房+冷链输送+社区配送站+社区新零售平台”的配餐体系,为辖区老年人提供质优价廉的助老餐饮服务,解决了辖区老年人群体做饭难、就餐难的问题。
同样,在长春市惠民社区的敬老餐厅里,一顿顿热乎可口的饭菜焐热了一位又一位老人的心。每天10点半开餐后,来此用餐的老人络绎不绝。惠民社区党委书记王兵告诉记者,2022年10月,他们在永昌街道办事处的指导下开办了敬老餐厅。餐厅每天中午采取自助餐形式,每人15元,针对老人的优惠政策为65岁以上13元,每增加5岁减1元餐费,90岁以上老人可免费用餐。“当时我们通过微信群向居民宣传后,很多人都来就餐,自此大家都爱上了这个‘社区味儿’!”
红烧排骨、鸡肉炖土豆、铁锅胖头鱼、酸菜五花肉……3月23日中午,长春市南关区幸福乡惠民嘉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敬老餐厅里飘出阵阵菜香。自从气温回升后,家住附近的退休老人王淑琴几乎每天都要来这里吃午饭,“平时我上午去社区跟大家伙儿一起唱歌跳舞活动筋骨,中午就来这吃饭或者打包带回家吃。这里都是小碗菜,我点一荤一素就够了,一顿饭15块钱吃得顶好,这要上饭店哪够啊!”
白城市乡村
孝老餐厅好处多
近年来,全省各地因地制宜、示范引路,打造基层敬老餐厅试点,并予以逐步推进、推广,积极探索为民服务新模式。
每天中午,白城市通榆县乌兰花镇陆家村、迷人村共用的孝老餐厅里都是热闹非凡,两村50余位老人围坐在桌前说说笑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在家吃不了这么好!”“这里的菜入味、好吃,还有水果。”“饭菜干净卫生,有保障。”……一说起孝老餐厅的好处,老人们都竖起大拇指称赞起来。“孝老餐厅不但解决了我们老年人吃饭的问题,还解决了寂寞的问题,大家每天聚在一起聊聊天,开开心心的,真心感谢基层干部和志愿者对我们的照顾。”一位老人高兴地说。
在通榆县苏公坨乡,与养老大院共建的孝老餐厅已经成为集就餐、娱乐、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活动会所。在这里,除了餐厅,还设置了“棋牌室”“爱心连线室”“放映厅”“阳光房”等功能室,为老人提供打牌、看电影、连线外地子女、阅读、休息等服务。老人们的笑容洋溢在脸上,幸福的滋味更荡漾在心里。
记者从通榆县政府了解到,早在2020年,通榆县便立足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项目建设,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以农村70周岁以上失能半失能、鳏寡孤独、空巢、留守老人为服务对象,在全省首创了“孝老餐厅”志愿服务项目。
自2021年5月28日向海乡复兴村第一家敬老餐厅运行以来,受益老人纷纷点赞、村民爱老敬老风尚日益浓厚,同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和赞誉,随后仅仅两个月的时间,全县16个乡镇的18个村先后开启了孝老餐厅项目试点。
长白县
惠民食堂解决老人“吃饭难”
在长白朝鲜族自治县,60岁以上老龄人口的比例在逐年增多,其中不少是空巢老人、留守老人,像吃饭难这样的社区养老问题成了当地重要的民生问题。2022年11月初,专门服务老年人的惠民食堂正式营业,位置选在交通最便利的县城中心,老人可以免费乘公交车前去用餐。
早上5点多惠民食堂的工作人员就上班了,每天几百人用餐,厨房至少要提前四五个小时准备。为了照顾老年人,要把食材做得软烂一些。
每份不低于10元标准的饭菜,经县级财政补贴后,60到69岁的老人每餐花7元,70到89岁的老人每餐5元,9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今年82岁的赵大爷是食堂的常客,他的老伴儿腿脚不好,不方便过来,每天赵大爷都会来食堂打好饭菜,带回家和老伴儿一起吃。赵大爷告诉记者,孩子在外地打工常年不回家,平日都是自己早起做一顿简单的饭菜,老两口可以吃一天,偶尔懒得做饭,就随便买点吃食对付一口。自从有了惠民食堂,可乐坏了赵大爷,如今每天不仅能吃到可口的饭菜,还可以挑着吃、换样吃。
“食堂里的工作人员都是社工或志愿者,每天还会有几名机关干部轮流值班,搀扶老人打饭、安排座位。”据县政府一位工作人员介绍,长白县投资170余万元打造的这个725平方米的惠民食堂,切实解决了60岁以上独居老人“吃饭难”的问题。为让老人获得更好的服务,长白县志愿者发挥“群众在哪里,志愿服务就做到哪里”的志愿服务精神,每天安排4名机关干部在食堂轮流值班开展助餐服务,帮助老人就餐。
延吉市
民膳食堂办到居民心坎里
溜肉片、糖醋煎蛋、圆葱炒肉、蒜泥茄子……3月21日中午,在延吉市公园街道园法社区民膳食堂内,丰盛的八菜一汤已经准备好,热气腾腾、香味扑鼻,前来用餐的居民正在排队挑选自己喜欢的菜品。
自从2022年6月6日正式运营起,园法社区的民膳食堂就得到了居民的热烈欢迎。食堂采取自助用餐的模式,每天提供八菜一汤的午餐,菜品荤素搭配、营养均衡,用餐区环境宽敞整洁,居民们围坐在一起一边吃饭一边聊天,十分热闹。
“我们这个食堂饭菜丰盛好吃还便宜,就在我家旁边,我总来吃饭。”今年68岁的柳大爷是民膳食堂的常客,他告诉记者,60岁以上老人来这吃饭每餐只需要12元钱,菜品不限量供应,不仅能吃饱,更能吃好。
记者了解到,为了让居民满意,园法社区民膳食堂每天都会更换菜谱,不断更新菜品给居民带来新鲜感,还会定期提供朝鲜族特色美食。“考虑到有很多朝鲜族居民,所以像狗肉汤饭、牛肉汤饭、拌饭、炸酱面这些都会经常做,每月一到两次或者每周一次,居民都很喜欢。”社区书记陈胜波介绍,“居民们反馈在这吃比外边便宜,比自己在家做饭方便、菜品丰盛,都说这个食堂是办到他们心坎里了。”
考虑到有些老人行动不便,食堂还提供送餐服务。今年70多岁的杨大爷患有脑梗,自己居住,不方便下楼到食堂用餐,就会拜托他的老朋友帮忙在微信群里发布送餐需求,再由食堂工作人员为他送饭上门。
据了解,延吉市民膳食堂采取“微利经营和公益性服务”相结合的原则,街道社区免费提供场所给第三方,由第三方市场化运营,为老年人提供优惠服务。现如今,园法社区民膳食堂每天都会有大约五六十人前来用餐,以老年人为主。“有很多老人都是早上八点左右就来了,先在旁边的乒乓球室、舞蹈室里玩一玩,或者上一些文体协会组织的课程,中午就聚在一起吃饭,下午再继续休闲娱乐,每天都很充实很开心。”陈胜波表示,民膳食堂弥补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空白,现在社区可以全天候为辖区老人提供全方位服务,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为啥各地的社区食堂、敬老餐厅如此受青睐?在餐厅里就餐的老人们给出了统一的答案:既吃得饱又吃得好,方便实惠,还干净卫生。
“让老人吃好”是关乎百姓民生的大文章,解决好高龄、失能、空巢、失独老人等群体的“吃饭难”问题至关重要,直接关联民生幸福底色。如今,我省一些地市、乡村建设、推广社区敬老餐厅的效果已经显现,小食堂撬动了大民生,既为辖区老年人提供了助餐服务,又切实提升了老年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还有一个好消息,日前召开的《吉林省为老年人办实事清单》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上,省民政厅提出,2023年将重点支持100个社区老年食堂建设。到2025年底,每个街道至少要建有1所社区老年食堂,老年食堂在乡镇覆盖率达到60%以上。这一举措的提出,将让更多的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吃上现成的热乎饭菜,吃出健康,乐享幸福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