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8版:区域传真·辽源

辽源市:

搭建实践平台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有声有色

学生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馆内学习参观。(资料图片)

本报讯(记者董博 庞智源)去年以来,一场场生动的党建培训课程在东辽县安石镇朝阳村里举行。

走进朝阳村,村党总支书记韩丽正在为来自安徽省的培训学员讲述带领村民走好乡村振兴之路的生动故事。学员们走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通过系统参观和培训,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解更加深刻了。广场上,村民们身穿民族服装,载歌载舞、排练节目,朝鲜族村民互帮互助的故事也让远方来的客人们真切地感受到这个民族特色村寨里的团结与和谐。

2022年9月25日,辽源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和主题教育馆在朝阳村揭牌成立。这里先后承办市党外代表人士专题研讨班、市副处级干部培训班等班次200余期,参训人次达1.5万人。此外,接待域外参观考察7000余人次。

为了不断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的思想基础,辽源市委统战部、市民委整合资源,系统谋划,依托朝阳村“四馆一站一场一廊”,高标准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

通过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模式,推动干部群众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使基地成为“民族板块”党员干部教育的主阵地、社会教育的大学校、国民教育的大课堂。科学设置培训内容,丰富培训方式方法,优化课程设计以及建立完善教育培训师资库,全力构建优质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培训平台。形成以脱产培训为主、网络培训为辅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技术手段,综合运用讲授式、研讨式、体验式等教学方式,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有效提升教育培训效能。针对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等不同领域的个性化、差异化、多样化需求,探索开发“订单式”特色课程,科学设计不同时长、不同类型的教学模块和培训菜单,实现培训效果的精准化、最大化。

让学员与各族群众开展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等社会实践,切身感受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果。注重典型示范,通过分享交流各民族优秀代表和先进典型的好经验、好做法,引导共同参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强化实践引领,通过参观域内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先进单位,深刻感受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辉煌成就,不断增强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认知。

教育实践基地丰富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传教育模式,促进了民族团结进步和乡村振兴发展。2022年底,朝阳村集体资产累计达8000余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3.86万元。“我们村今天的成绩,离不开各级统战和民族部门的大力支持。各民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民族团结促进乡村振兴,这样发展的路上才有力量。我们将坚持围绕民族特色村寨提升谋划乡村振兴发展之路,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朝阳村绚烂绽放,朝阳村的未来更美好!”韩丽信心满满地说。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