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封参社区,当地人又称为“一参场”,坐落在白山市靖宇县花园口镇,虽名为社区,但实际上是个地处长白山下、松花江畔的静谧小山村。
与其他山村不同,当你伴随几声犬吠,沿着乡间小路的引领,穿过露营地和咖啡车,走进原木生活木工坊,会发现这里充溢着创造活力与年轻气息。山乡宁静,这里却不时传来欢声笑语。年轻的学徒们努力练习木头切割、细致地组装“组子”台灯。经过木工坊创办人陈大勇的指点,大家通过榫与卯的咬合,将一个个木质零件做成一件件精美的订单作品。
近年来,这个打造“诗意”作品与生活的木工坊声名渐广,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学徒前赴后继地奔赴这里,真实体会吉林生态之美、创意之美和工匠之美。
生态之美
他与山村的双向奔赴
50岁的木工坊主人陈大勇是中途改行当木匠的。大学毕业后,陈大勇在沈阳当了医生,30岁时开始在互联网行业创业,8年紧张的网络销售工作赚了些钱,但他的身体却每况愈下。这让他开始反思生活的状态和生命的意义。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日籍美国木匠大师、建筑师中岛乔治的纪录片,内心萌生出了想当木匠的想法,于是他一边工作一边去木工厂拜师学艺。
2013年,陈大勇回到妻子的老家靖宇县一参场休养。也就是这一年,他决定在这个小山村里当木匠。他说:“生活在岳父岳母的老房子里,渐渐地发现这里真得特别好,森林资源丰富、空气清新、风景秀美,安静的环境很适合创作。最重要的是,这里的慢节奏改变了我的生活方式,我渐渐地沉下心来,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状态。”那时候国家还没有禁伐,在小山村当木匠确实有很多便捷条件,比如说在临近林场花低价钱就可以买到两车破旧的木头作为创作原料。但怎么解决生存问题又成了新的难题,于是,他开始尝试着在社交平台上售卖自己的木艺品,没想到独特的作品风格吸引了不少粉丝购买。“我就觉得这事可以通过接受私人订制的方式去做,决定成立木工坊。”
就这样,2014年陈大勇成立了原木生活木工坊,成为了一名全职木匠。
无心插柳
首件作品开启创意天地
陈大勇对自己的第一件作品记忆犹新。第一件作品的木材是他在香瓜地里和马路上捡回来的三块破木头。回到家后,他经过打磨和巧妙构思,把它们做成了一个小鹿衣架,想着送给自己的女儿。当他把自己的处女作发到微博上和粉丝们分享时,却被一位爱女心切的父亲相中了,和他联系一定要购买,最后他这第一件作品卖了3800元。妻子得知售卖的价格后十分惊讶,感觉这个衣架就是由几块破木头构成的不值几个钱,但这也恰恰说明手工工艺的价值是被社会认可的。也正是这件作品让陈大勇成功说服了妻子支持他的工作,和他一起回到小山村生活。
受到第一件作品的启发,陈大勇发现要想让低成本的木头产品从众多家具厂中脱颖而出,关键在于产品的创意构思和独特设计。于是,陈大勇从起步至今一直将产品路线定位在“主打小众”上。他主张让自己的每一件产品都带有很强的构思印记和鲜明的创意风格,让消费者记忆深刻。比如用细木条将大木板的朽洞处“补”起来做成台面或用蝴蝶结状的小木件将两块原木“咬合”在一起做成椅子,既保留了木料的原汁原味,又赋予了它新的实用性;再比如将带结子的木头疙瘩打磨成小花瓶,插上山野里的枝丫,尽显大自然的风霜感……9年里,他坚持纯手工制作,现在其木艺定制作品已形成独特的风格,被越来越多的客户认可。
创意引才
山村里来了年轻人
在原木生活木工坊刚成立时,陈大勇经常在微博上发自己的作品和生活,这吸引了很多爱好此类物品的年轻人,他们想要来这里和他一起学习木工手艺,但他当时都拒绝了。他怕年轻人只是一时冲动,怕从小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无法适应条件简陋的农村生活。
直到2015年,陈大勇的订单多了起来,他开始考虑招两个徒弟来帮助自己。消息一出,很多年轻人都联系他。探索之中,陈大勇开设了木工培训班,学员自己交些费用,学期长短自己决定。最高峰的时候,工坊里有40多名学员,平常也有20多名。陈大勇说,累计到现在已经有600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到此学艺,时间短则1到2个月,长则数年。其中还有10多位学员在靖宇买房置业,安家落户。来工坊学习的还有一部分是大学生,比如学美术、设计的,他们需要基地进行实操。2022年,长春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来到木工坊开展合作,将工坊作为“乡村振兴实践教学基地”。由于工坊的基础设施还在完善阶段,每次老师只能带领10余名大学生来学习。陈大勇表示,希望工坊的条件越来越好,能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人才培养机会。
白山工匠
让木艺走上更大舞台
今年4月28日,白山市举办了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白山好人·最美职工、最美职工团队”“白山工匠”发布大会。现场,12名“白山工匠”走上奖台接受表彰,这其中便有陈大勇。这次表彰体现着当地政府对木工坊的高度认可,对陈大勇木工技艺传承与发展的鼓励与推动。五一期间,木工坊还承办了白山市首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靖宇分赛区的手工木工技能大赛。
原木生活木工坊得到了当地政府的重视,前来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陈大勇对未来也充满了期待并尝试拓展新业务。他希望以木工坊为中心,打造一个手工艺人村落,吸引更多愿意靠手艺吃饭的、享受乡村慢生活的年轻人,从而带动本地的发展。
五一期间,原木生活木工坊开办了原木市集,售卖工坊生产的木艺作品,搞手工创作体验活动,徒弟们还在市集里做咖啡和小吃售卖。伴随着短暂而又美好的市集告一段落,陈大勇也发现了不足之处。这期间,靖宇的温度比较低,不适合进行露营等活动,于是他将村子里能租到的房子都租下来,着手打造成民宿,以便更多想来体验的游客能在此居住。此外,他还发现市集上的作品种类较少,于是他们采买了制陶设备,以此增加更多器皿类的作品,让木工坊变得“多才多艺”。
五月,工坊开始尝试作线上木工教学,线上教学公布的当天,便有近600人申请入群学习。陈大勇很笃定,他一如既往拒绝资本类的商业合作,也拒绝一些没有根基的木工坊加盟和连锁模式。植根小山村、守住慢生活,创建一片属于手艺人的文化生态环境是他唯一想要做的事,“对于我个人来说,未来和现在一样,我依旧会踏实做一个木匠,创作出一个一个好的作品。我希望可以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木艺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