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7版:区域传真·四平

又踏层峰望眼开

——四平市生态环保工作记事

本报记者 崔维利 杨率鑫

近年来,东方白鹳、白头鹤、苍鹭等国家一级、二级保护动物,在四平市的山水间筑巢繁育,觅食嬉戏。图为苍鹭在四平市转山湖栖息。金广山 摄

四平南湖公园的靓丽风景。李刚 航拍

6月8日,双辽市辽北街道开展巡河护河活动,志愿者们在清理沿岸垃圾。刘帅 摄

游人在四平西湖湿地散步。李坤 摄(资料图片)

伊通河沿岸风光。唐如蜜 摄

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这是四平市委、市政府的庄严承诺。

几年来,四平市始终保持绿色发展的战略定力,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方向不变、力度不减,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系统治理,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对经济发展的引领、优化作用,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系统功能稳步提升、生态环境底色更加亮丽。

夯实责任体系

形成示范效应

高质量发展是绿色成为普遍形态的发展,现代化必须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基本前提。

今年上半年,四平市在生态环保领域捷报频传:在全省政府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考评中,连续4年获评优秀;在全省生态环保督察整改工作考核中,连续3年获评优秀;在辽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工作考核中名列全省第一,治理经验被收录为国家环保督察整改正面典型。

一项项优异成绩,是四平市蓝天碧水、青山净土的量化表现,也是市委、市政府在改善生态环境这场民生大考中,以真抓实干、敢作敢为赢得的肯定与赞誉。

落实包保责任制。四平市坚持系统观念,落实市级领导包保责任制;推动相关职能部门和乡镇密切配合、协同发力;召开市政府常务会,研究部署辽河流域“十四五”项目建设;召开市政府专题会,谋划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项目;召开市生态环境局系统工作会,层层压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形成大抓环保的示范效应。

制定任务清单。制定生态强市建设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任务清单,定期调度、推进实施;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相关部门出台15个环保配套政策、制度、方案等;联合开展秸秆全域禁烧、清河等专项行动,扎实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形成了党政齐抓、统筹协调、部门联动的工作格局。

推动督查整改。高质量制定第二轮省督整改方案,制定整改措施140项,高位推动各级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截至目前,第一轮中央、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交办的1460个反馈问题和信访案件全部完成整改;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反馈的34个问题已完成整改25个,258件信访案件已办结257件;第二轮省级环保督察交办的160件信访案件已办结154件,剩余案件序时推进。

强化队伍建设。四平市生态环境局严格执行“一岗双责”、述职述廉、谈心谈话等制度,持之以恒纠治“四风”,持续改进工作作风,推进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树牢选人用人导向,完善干部交流和考核激励机制,开展执法大练兵;今年5月,与吉林师范大学签订政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协同构建长期交流合作机制,充分发挥高校学科齐全、人才密集、科研能力强等优势,强化政校人才队伍建设,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推进生态环境领域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专业化。

充分发挥新媒体矩阵作用。利用“6·5环境日”等时间节点,面向社会公众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知识宣传。通过网络宣传、现场宣讲、法律咨询等多种形式,让群众了解和掌握环保知识,树立绿色环保理念,营造全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良好舆论氛围。双辽市辽北街道以深化落实河长制为抓手,常态化开展巡河护河、清河净滩、河湖保护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不断形成全民参与、良性互动的河湖保护模式,着力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美好景致。

统筹污染防治

收获生态回报

初夏时节,四平市碧空如洗,草木葱茏,绿水悠悠。明媚秀丽的风光背后,是无数人的奋斗与坚守。

四平市委、市政府把生态环境保护当作关系民生的重大工程,积极回应百姓的所想、所盼、所急,以解决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问题为抓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

统筹推进蓝天保卫战。强化控煤、控尘、控油等措施,在全省率先安装500套柴油车、1000套非道路移动机械在线监控设备,填补全省空白,对违规车辆进行处罚,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查和核发号牌工作走在全省前列;持续做好秸秆离田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截至目前,未出现省定火点,秸秆卫星遥感离田率位居全省第一;每月对空气质量监测数据进行研判,全面启动重污染天气绩效分级工作,建立重污染天气应对体系,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完成应急减排清单系统填报,实现空气质量连续3年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在四平市西湖湿地公园,67岁的张宝新像往常一样,骑着单车在附近锻炼。“谁能想到以前的臭水沟变成了如今这样美丽的光景,现在好多鸟儿都回来了,白鹭最多,还有灰鹭……”

远处的湖面上白鹭翩飞,张宝新随手拍下照片。让张宝新感慨的这片湿地,是由四平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污水”打造出来的。“对于缺水的四平市来说,‘污水处理厂+人工湿地’的治水模式功不可没。”据四平市生态环境局的工作人员介绍,该污水处理厂完成了“四平市污水处理厂技术改造项目和二期项目收尾工程,以及配套设施安装工程”,已达到18万吨日处理生产能力,实现了污水处理出水水质稳定、持续达标。

走进花园式的四平污水处理厂,绿树成荫,花香鸟鸣。沿着污水处理的沉砂池、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一路走下去,城区排水管网流入的黄褐色污水,逐渐变成青绿色。目前,四平市城区排水管网日收集污水量约13万吨,全部在污水处理厂得到有效处理。深度处理后的尾水,流经西湖表流湿地,还会进行再净化,最后进入东辽河的支流条子河。而东辽河是辽河的源头,东辽河的治理不仅关系四平的发展,更关系到东辽河下游地区的水质环境。

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四平对全市106条河流240余个断面进行周监测,精准施策;在全省小流域监测工作现场会上做经验介绍;加快推进重点流域项目建设,37个水污染防治项目已开工25个;持续强化流域协同联动治理,与铁岭生态环境局召开座谈会,就持续深化开展跨区域联防联控达成一致意见。2022年,四平全域消除5类水体,全市10个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80%;截至今年4月末,四平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90%,同比上升10个百分点。

打好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为核心,采取源头防控、风险管控和执法监管等措施,加强土壤重点监管单位监管,开展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实施自然保护地“绿盾”专项行动,深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有效管控土壤环境风险,使全市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生态本身就是一种经济,保护生态自有回报。近年来,梨树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将孟家岭镇两个废弃矿坑进行覆土复绿,改善矿区生态环境,使两个废弃矿坑内的地下水上升,水底的多种矿物质映出各种颜色,恍如仙境,被人们惊喜地称为“小天池”。如今,“小天池”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景点,成了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梨树流量密码”。每逢周末,很多梨树人都会携家带口,来这里游玩。

梨树县依托“小天池”的靓丽风景,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不断完善景区配套设施,提升景区品质。“山中有池,池中有水,水中有鱼”,高山奇石俊朗,碧池清澈幽谧,每天来“小天池”观光旅游的人络绎不绝,“五一”期间接待游客近万人。未来,“小天池”计划修建玻璃栈道、观景亭、矿坑酒店、儿童游乐场等设施,并利用“小天池”周边32公顷林地打造风景林区,形成天然休闲氧吧,让游客来到这里能玩、能住,获得更加贴近自然的旅游体验。

强化“源头管护”

提升服务质量

生态修复既要“治”,更要“护”。四平市加强监管,变“末端治理”为“源头管护”。

近年来,四平市生态环境局以全面开展执法大练兵为抓手,不断加大执法力度、优化执法方式、提高执法效能,聚焦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时段,多管齐下,铁腕执法亮“利剑”,严厉打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

先后开展严厉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和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违法犯罪、整治第三方环境服务机构弄虚作假、饮用水水源地检查、环境安全风险隐患排查等专项行动20余次。今年上半年,共检查企业1100余家次,依法办理行政处罚案件15起,移送行政拘留1起,罚款139.23万元。受理信访举报110件,办结率100%。

此外,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开展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严密防控环境风险,持续开展核与辐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加强涉环保项目“邻避”问题风险排查;开展环境应急演练,及时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

近日,伊通满族自治县开展全县河湖岸线利用建设项目和特定活动清理整治专项行动,进一步加强县域内河湖管理保护,维护河湖健康生态。行动开展以来,河长制办公室组织河长制成员单位,成立专项行动检查组,主动排查并解决河湖实际问题。

此次专项整治对象为河道管理范围内已建、在建的建设项目,主要包括跨河、穿河、穿堤、临河的桥梁、码头、道路、渡口、管道、缆线、取水、排水等工程设施,以及特定活动,主要包括弃置砂石或者淤泥,爆破、钻探、挖筑鱼塘,在河道滩地存放物料、开采地下资源及进行考古发掘。另外,包括涉及岸线利用的岸线整治修复、生态廊道建设、滩地生态治理、公共体育设施、渔业养殖设施、航运设施、航道整治工程、造(修、拆)船项目、文体活动等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或特定活动。

截至5月初,伊通已对县域内流域面积20平方公里以上的46条河流和全部湖泊进行全面排查,共排查出338处相关点位,形成河湖岸线利用建设项目和特定活动清理整治相关清单台账,并对这些材料进行留档和上报。

6月5日,四平市中级人民法院组织了涉环境资源案件集中宣判活动,梨树县人民法院对两起案件进行了宣判。被告人姜某犯滥伐林木罪,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缓刑一年,并处罚金;被告人李某某、薛某某犯非法狩猎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并承担相应民事责任。

宣判后,被告人均认识到自己的违法行为给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产生了严重后果,表示服从法院判决。此次集中宣判活动,彰显了四平市严惩破坏环境资源犯罪、保护碧水蓝天的坚强决心。

在强化监管的同时,四平市促进生态环境执法与主动服务有机融合,聚焦惠企利民,强化执法帮扶,切实优化营商环境。

按照《四平市生态环境领域包容审慎监管执法“四张清单”》要求,积极开展以非现场执法检查、督导帮扶为主的差异化执法监管,对7户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信用良好的企业免于行政处罚,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召开全系统营商环境和项目建设会议,以及环境执法工作会议,严格落实执法监管“正面清单”,将28家信用良好企业纳入正面清单管理,采取非现场检查方式实施监管,对守法企业“无事不扰”;在新型工业化经济开发区设立“驻区服务站”,选派业务骨干主动上门服务,实现监管执法前移;实施容缺办理、精简办理等便企便民措施,依法依规推进行政审批(许可)服务事项下放,对建设项目开通环评审批“绿色通道”,为项目建设提供全程跟踪服务,全面提升服务质量;紧扣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主动开展入企服务、对接帮扶等活动,联合工信、发改等部门组成“多对一”下沉帮扶组,赴企业现场答疑解惑;出台“执法+专家”会诊服务,邀请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专家,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培训,精准开方施策,为企业节省预算10多万元。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