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6版:科教卫

当下正值求职季,面对难得的就业机会,一些毕业生不敢“挑挑拣拣”,有工作就干,这就在无形中给不法分子带来了可乘之机。本期《求证》我们邀请了长春理工大学就业创业指导中心的老师,为毕业生带来实用的避“坑”指南。

小心求职“陷阱”

本报记者 张鹤 实习生 王鹭

本期专家

贾彦彬:长春理工大学就业创业指导中心主任,副研究员,博士,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委员

艾明敬:长春理工大学就业创业指导中心教师,全球职业生涯规划师(BCF)

兼职陷阱

案例:刚毕业的赵某在网上看到招聘信息,声称“日结高薪”,投递简历后很快进入试用期,并被要求下载一款APP从事“刷单”工作。起初,她还会得到小额收益,但当加大刷单商品价值时则被告知,由于系统原因需再多刷几单才可集中返现。最终,赵某因想要拿回本金并获得收益而被套取了更多钱款。

贾彦彬:天上不会掉馅饼,毕业生们不要轻信所谓的既轻松又赚钱的好差事,而是应当了解当前岗位的市场薪资水平,同时注意个人信息安全,不要轻易泄露银行卡、网银、支付宝等密码信息,不要随意打开陌生的网址和链接。

中介陷阱

案例:陈某在网上看到某公司能帮助介绍高薪岗位,待遇优越,于是前来应聘,通过面试且签订“入职通知书”后,又按照要求缴纳了保险金。然而,当真正来到应聘单位后,发现公司安排的工作和待遇与承诺的大相径庭,而且其所应聘的单位也从未与任何劳务公司签订委托代招工协议。

贾彦彬:非法中介机构的典型特征就是以冒充或伪造相关资质来欺骗求职者,即便提供了岗位信息,往往也是与毕业生需求不匹配甚至虚假的。毕业生如选择社会平台进行求职,应当优先选择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和正规市场中介机构。在与中介签订协议时,不要轻信口头承诺,一定要看清签约的内容,请勿盲目签字。

收费陷阱

案例:李某等人以一家企业管理信息咨询中心为窝点,打着招工的旗号,以报名费、服装费、体检费、培训费、押金、充饭卡等为由,先后向刚毕业的求职者付某收取了多项费用。随后,又以其考试不合格作为理由,拒绝其上岗,也拒不退还付某所交的款项。

贾彦彬:收费是最常见的招聘陷阱之一,不法机构会以押金、保证金等借口向求职者收取各种费用,得手后便提出各种苛刻的要求迫使求职者自动放弃。需要注意的是,应聘工作本身并不需要缴纳费用,对于将先交费作为条件的招聘、面试、实习等都需要警惕,核实有无法律依据。如交费一定要求出具正规发票并加盖单位公章,为之后可能发生的纠纷维权保留好证据。

合同陷阱

案例:吴某在应聘时,某公司明确表示月薪2万元,但在入职签订劳动合同时,公司却以少缴税为由,要求在合同中写明月薪0.8万元,并口头承诺会将其余款项以其他方式补齐,吴某因入职心切,便签了字。一段时间后,公司认为其不能胜任岗位,要求他尽快离职,吴某则要求公司按照2万元月薪支付工资和补偿金,但公司则坚称应以书面合同为依据。最终,吴某的要求没有得到支持。

贾彦彬:口说无凭,关键还是签好合同。我国法律规定,建立劳动关系的双方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毕业生在签订劳动合同前,应与用人单位认真协商,要仔细检查合同内容,注意是否具备《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必备条款,特别是要高度警惕其中于法无据、明显不合理的条款,防止掉入陷阱,难以维权。

试用期陷阱

案例:毕业生孙某经过多次求职终于找到了工作,公司表示试用期3个月,但期间没工资,他没多想便答应了。但令他无法接受的是,当3个月的试用期结束后,公司却拒绝给他转正,也不支付任何补偿。因无法和公司耗下去,孙某只好选择了离职。

贾彦彬:任何违反法律规定的试用期约定都是无效的,根据劳动合同期限的不同,试用期有不同的时限限制,最长不超过6个月,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在试用期间内,用人单位应正常缴纳社保,工资水平不低于单位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不低于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不得低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要选择正规的求职渠道

艾明敬:毕业生一定要通过合法、正当、信誉好的信息渠道来掌握和了解招聘信息,可以到各地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公共招聘网站以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推荐认定的诚信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网站求职。

利用好学校的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官网。在每年春招秋招时,很多企业都会在高校里开展校园宣讲会、双选会,推荐大家现场参加,面对面与用人单位沟通交流,更充分了解其所提供的各个岗位的工作内容、薪资待遇等具体信息。在学校的官网、公众号等渠道上,也会有各种招聘会的信息,大家可以提前了解,做好求职准备。校园内招聘会上的参加企业,都是经过学校审核认定的正规公司,毕业生求职时更安心。

给大学毕业生几点求职建议

艾明敬:求职期间,毕业生们一定要多种途径了解用人单位的背景,不盲目轻信。在接到招聘邀约后,尽量多和有一定社会阅历的师长或亲朋好友沟通情况,冷静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

在求职面试时,要留意岗位与所应聘的岗位是否相符。要保护好个人信息、个人证件等,注意隐私安全。

求职面试的过程中,一旦遭遇骗局,应前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投诉举报。如果自己的人身安全受到了威胁或伤害,一定要向公安部门报警。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