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12版:社会

“第一次听到有人叫我老师,既兴奋又紧张……第一次有学生向我提问题,我突然感觉到对于眼前的这些孩子,自己有多么重要……”这一幕幕,发生在通化师范学院“映山红”支教行动中。大学生们在帮助别人的同时,发现了自身的价值,也确定了人生目标——

大学生:飞跃而成“映山红”

本报记者 王文辉

纯朴的农村孩子面对支教大学生,大声说出了心里话:“我们喜欢你!” (资料图片)

通化师范学院支教大学生刘云奇,2019年在长白县受到教育局表彰, 被称为“支教路上最美的映山红”。(资料图片)

支教大学生在红丰小学艺术节上与孩子们同唱一首歌。 本报记者 王文辉 摄

支教大学生带领农村学生走进大自然,开展研学活动。 (资料图片)

支教大学生在靖宇县一所农村小学的课堂上。(资料图片)

支教大学生在认真备课。 (资料图片)

“映山红支教计划”始于2008年,通化师范学院大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顶岗支教。助力乡村基础教育的同时,自身也接受为期18周的再教育。很多大学生在实习还没结束时就认识到这是“破茧”的机会,大学生王玉洁说:“这是我宝贵的积累,最终将助我完成质的飞跃。”

15年过去了,通化师院已有万余名大三学生走出校园,去实现“破茧”。每一次“破茧” ,都撼动心灵。

“映山红” 为了乡村可爱的孩子

“2007年时,集安一个农村小学很困难,我和我的学生每人拿出一点钱,买一些教学用具去捐赠。这次活动给我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我发现学校的小孩特别可爱。但是他们真是缺老师,缺教学设备,校舍也已破旧。孩子们开始跟你很陌生,但是一会儿就可热情了,特别淳朴。”

张寒平,当时是通化师院美术学院教师。“活动结束我们就走了,这些孩子竟追着我们的车跑,我看着特别揪心。当时我就想,师范生要实习,为什么不到需要他们的地方去呢!”“映山红”计划,开始在她心中萌动。

2008年,张寒平尝试着带领6名实习生到集安市花甸子镇横路希望小学支教。“将支教实习生送到学校后,我没敢走,因为那里没有寝室,支教实习生要住在教室里。每到晚上,我们7个人就把课桌拼成床,铺上被褥睡觉。就这样,我们住了将近一个月。”

一个月的实习给她带来惊喜,她看到实习生们学会了去服务别人,也能主动思考了。“上完课他们会想,今天的课孩子们能不能听懂?上美术课,画纸、蜡笔什么都没有,他们就用旧报纸、苞米叶子,甚至杂草来做艺术品。”她感觉这些大学生到了农村,简直无所不能。

2009年,张寒平与集安市教育局沟通,让实习生在缺少教师的偏远小学“顶岗”。“这种支教性的实习,后来被传开了,很多县市的偏远小学都来找我们,希望我们派学生去支教。”目前,这支队伍发展到上百名老师、万余名大学生,受援学校遍及五省24个县市区的331所中小学。

“偏远地区的学校,师资力量普遍薄弱。有的学校只有四五名老师,岁数偏大还要身兼数职,校长也得上课。而孩子们恰恰喜欢有青春活力的年轻教师,所以我们的实习学生去支教,特别受孩子们欢迎。”

支教实习工作在前行中也遇到过困难,张寒平从没想过放弃,“支教不会结束,而且要一直关注农村孩子的成长。”

张寒平现在是大学生“顶岗支教指导中心”副主任。她的信心来自校内有越来越多的中坚力量加入她的团队,“现在我们的驻县教师有好几个博士后、博士、教授,大家都认为这是好事,这就够了。尤其是我们校长,顶住各种压力,默默地支持我们。”

“驻县教师”,通化师院特有的称谓,分别在所驻县负责支教实习学生的生活、学习、安全等管理工作。此外,实习生在支教过程中,受援学校还会派有经验的老教师进行指导。

向偏远地方出发 在困难中成长

“在听到支教中心打电话问我是否愿意到柳河县农村小学支教时,我有些激动。稍做准备后,我就出发了,心中有些期待又有些忐忑。”2020年8月24日,文学院李诗萱走进了支教学校。

“我不禁在心中暗暗发问,面对这么多学生,我能游刃有余地讲好准备的内容吗?我能和学生们相处融洽吗?我的授课方式能为他们所接受吗?”在课堂上,李诗萱的确遇到了许多意料之中的情况。“刚开始大家对我存在新鲜感和好奇心,随着时间的流逝,课堂纪律开始出现问题。学生们常常在授课中提出一些冷僻偏奇的问题,对此我通常都有所准备。”课间,她会和学生们聊天,拉近和他们之间的距离,也希望对不同学生的性格有进一步了解,以此来做到因材施教。“我和同学们之间的感情也因此更加深厚了。”

有一名学生是大家眼里的“问题户”,他在学校里比较“叛逆”。李诗萱便向指导教师请教,怎么做才能帮助这名学生,“他们指点我要努力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通过观察,李诗萱发现这名学生热爱劳动,会主动帮教师的办公室倒垃圾。“于是我想,或许他只是希望获得老师的关注。想到这一点后,我会在课堂上经常提问他,让他来为大家展示课文背诵。下课后有时还以开玩笑的方式和他聊天,点出他上课喜欢接话的行为不够尊重老师与同学……渐渐地,他上课听讲越来越认真了。”

事实上,大学生们在支教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远远超出他们的想象,例如,很多学校没有洗澡条件。在柳河县的一所小学,支教实习生每周都要合租一辆三轮车,到镇上洗澡。即便这样,实习生没有一个“逃”走。他们的解释也很简单:“校长对我们好啊,包饺子时,都是叫我们先去尝一尝,看好不好吃,还说让我们尝尝山里的味儿。老师们家里做什么好吃的,也会给我们送来。”

“还有走班的”,张寒平介绍说,“一个学校下面好几个村小,都没有英语老师,咱们的实习生在这个学校上完课,马上又到下一个学校去上课。小脸晒得黝黑。”

美术学院王艳辉到辉南县抚民镇双岔小学支教,看到农村孩子缺少绘画工具,教学效果很难保证,他心里发愁。他的妈妈得知情况后,为全校53个学生每人买了一套绘画用具。

张寒平认为,支教大学生到师资匮乏的偏远学校给孩子们上课,不仅能提升教学能力,也会在地方淳朴的民风中汲取正能量,培养强者辅助弱者的社会责任感。面对各种困难,支教的学生们没有走,留下来的原因远比困难多。

“破茧” 不拒绝每一个学生

5月15日,驻县教师房咏梅接到抚松县兴参镇榆树学校校长刘刚打来的电话,诉说3名实习生晚上在多媒体教室看电影,看管学生自习课时接电话,寝室卫生也有问题,面对校长的批评却不以为意。

“这3名学生给实习学校的孩子们做了不好的榜样,可以退回,实习成绩不合格。”房咏梅嘴上这样说,内心却不想放弃这几名学生。好在刘刚也是同样的想法,“师范生是未来乡镇学校的希望,不能这么简单地处理。”

房咏梅说:“他们虽然有错误,但一定也有正能量,只有激发他们的正能量,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人民教师。”于是她分别私信给他们:注意以教师身份严格要求自己!

“支教实习生就是通化师院的名片,你要是表现不好,外人会说通化师院不好……我讲这些,是想通过激发他们的集体意识和爱校情结,增强自律性。”果然,3名学生分别去找校长刘刚承认了错误。“一周后回访,刘刚说他们的变化让学校老师都惊讶了。”

熊熠是体育学院的一名学生,2018年参加支教实习,之前在学校里表现很散漫。谁也没有想到,毕业后,他竟然通过考试回到曾经支教的红丰村小学当老师。如今他已是另一所村小学的负责人。

“实习前后,你像变了个人,发生了什么?”记者问。“校长对我太好了,我无以回报,只有认真工作!” 熊熠所说的校长叫孙秀义,已年近60岁。

“看到孙校长的第一面儿,我就感觉特别亲切。孙校长把我们的被褥扛到寝室,再铺好了,床单、被罩都整得板正的。之后几个月的接触,我彻底被征服了——比我爸岁数大,骑个摩托车,天天6点多就到学校,很多杂活都亲自动手干,别人放假他不放,全部心思都在学校里。”

然而爱上了乡村教师这个职业,是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实习期间,熊熠每天都在面对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眼睛,孩子们每天都在进步,给他带来无比的喜悦;旁听时,他喜欢孙金花老师的讲课艺术,梦想自己也能成为讲台上那个魅力四射的老师。大学毕业后,熊熠回到家乡和龙市,也曾找到了一份稳定工作,但他始终放不下农村教师的情怀。于是又回到了这所村小。

红丰小学,长白山管委会一所村小。校舍是一圈平房,掩映在花花草草中。5月31日上午,学校在操场上举办了迎“六一”艺术节活动,4名支教大学生带着孩子们有歌有舞,场面热烈。这里就是熊熠心目中的圣地。“你看孙校长,孩子们都喜欢他,谁见到他都会笑!”熊熠说。

经历感动 绽放光彩

文学博士孙大志在“映山红”支教行动中担任长白山管委会、长白县驻县教师。“几年下来,颇多感悟,只有真正走遍长白山的沟沟坎坎,才能够真正感受到支教的意义。”

2019年春季学期结束时,长白县教育局牵头为26名支教生举办欢送会。“欢送会上,26名支教实习生深深感受到了长白县人民的深情厚谊,他们的学生依依不舍,在台下呼喊着,他们在台上个个泪流满面,场面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时隔4年,现场照片仍然保存在孙大志的手机里。

说起“映山红”,每一位驻县教师都饱含感动。

2018年秋,辉南大椅山中心校的万宝小学安装了电子上课设备,一位学生家长感到新鲜,在教室里捅捅这、摸摸那,遭到班主任曹雪制止。这位家长不但不听劝阻,反而暴怒,对曹雪推推搡搡,班级的孩子吓哭了,曹雪也吓得回到办公室伏案哭泣。

万宝小学共有68个学生,6位教师,平均年龄52岁。曹雪是通化师院计算机科学学院支教实习生,她不仅担任三年级班主任,还要教五年级的数学课。她的到来为这个学校带来了勃勃生机。

事件发生后,张寒平第一时间赶到学校。“我担心曹雪的安全,要接她回来。但曹雪并没有马上跟我走,她回到上课的教室,一一和班级的学生告别,嘱咐孩子们写作业要认真,每天朗读英语,孩子们没有回答,都默默地流眼泪,有的孩子趴在桌子上泣不成声。我的心里也很难过。”

回到中心校宿舍,曹雪本该收拾行李,但她坐在那久久未动。张寒平最后等来的一句话是:“老师,我不走了。”

“为什么?”张寒平很惊讶。“我走了,孩子们怎么办?谁给他们上课?”

张寒平鼻子一酸,说不出话来。她想到外面冷静一下,刚一推开门,被黑压压的人群围住了,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一身泥巴的中年汉子,还有不知所措的中年妇女,更多的是满脸泪痕的孩子。“能不能不走?老师我们错了,没保护好你!”

“那个肇事者被村民们按在地上,也不断认错。看到这个场面,我还能说什么!”张寒平手足无措。

在采访中,记者也一次次被眼前的大学生所感动。

张昊是红丰小学的4名支教大学生之一,不仅要教自然科学课,还兼任数学、体育老师。此外,还有一个特殊的任务:专门负责照顾一个男孩。“这个孩子智商没有问题,但过于淘气。他平时在我的办公室,我一对一地教他,我有课的时候找别人帮助看一会儿,或者带着他去上课。”

“这应该在你的实习内容之外吧,怎么想的?”“一开始,我是有些抵触。后来我加了他妈妈微信,他妈妈的朋友圈儿背景是他小的时候,他妈妈把他抱在怀里。就是这一张照片,让我整个思想变了……”

映山红,长白山区每年春天最早开放的花,春寒料峭中,漫山红遍、生机盎然、顽强坚韧。通化师范学院的支教行动如同“映山红”,让大学生们的青春在艰苦磨砺中绽放绚丽光彩,也给大山里的孩子们带去成长的希望。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