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是加快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石,是顺应人民对高品质生活期待的内在要求。社区作为居民生活和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也起着满足人民群众参与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享受健康生活等需要的重要作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中提出,要夯实社区全民健身基础,将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纳入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的征途上,应充分发挥社区体育对提高百姓健康水平的助力作用,下好发展社区体育“先手棋”,积极促进全民健身活动开展,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与幸福感。
体育强国的基础在于群众体育,健康中国的根基在于全民健身。在社区中,除了要满足人们日常生活、购物、就医、学习等需求外,满足大众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的需求,同样是一项重要的内容。社区体育对满足居民健身需求、丰富居民文化生活、促进邻里感情交流、助力改善人际关系、推动社区繁荣发展等都有重要意义。可以说,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离不开社区体育的重要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区体育发展获得长足进步,尤其是社区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以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融洽和睦的地域亲情、方便快捷的练习方法以及积极有效的健身效果吸引着广大居民,成为我国社区亮丽的风景线。未来发展中,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优化资源布局,扩大服务供给,大力发展社区体育,助力实现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目的。
夯实社区全民健身基础,打造群众身边的体育生态圈。社区体育是社区居民锻炼身体、交流互动的重要载体,在构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社会大背景下,发展社区体育必须更好满足群众对全民健身的需求,着力将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纳入社区服务体系,努力培育一批融入社区的基层体育俱乐部和运动协会,推动体育系统管理的训练中心、基地、体校的健身设施以及运动康复等服务向社区延展。大力实施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加强社区健身场地器材配备,构建多层级健身设施网络和社区15分钟健身圈。发展社区体育是个繁杂的大工程,既需要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更强有力支持,也需要体育协会等社会组织及社会各界提供更大助力,特别是在日常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方面,需要各方与社区体育协会等组织积极互动,在专业领域对社区体育组织进行专业技术指导,以此帮助社区群众更好、更规范参与体育运动。
用数字赋能社区体育建设,让家门口的健身运动更加智能化、智慧化。要通过数字化手段将日常性体育锻炼与线上指导等服务结合起来,支持开展智能健身、虚拟运动等新兴运动,让这些不限场地、不限时间,参与主体更广、参与方式更灵活,互动性、趣味性更强的新兴健身运动模式更好融入百姓生活,并通过线上线下交流,现实和虚拟融合,实现社区居民的广泛参与,让居民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以数字技术助力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贯通联接社区体育场地、文化家园、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生态绿道、体育公园、健身广场等公共资源,全面提升社区体育场馆、场所的“智治”水平,让辖区内体育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得到充分的优化配置。积极开发和应用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社区体育设施电子地图等软件和小程序,逐步形成信息发布及时、服务获取便捷、信息反馈高效的全民健身智慧化服务机制,最大限度指导群众、“联接”群众,引导其科学“动”起来,同时以平台黏性和运动韧性不断扩容体育朋友圈,实现线上线下联动互补。
打造社区特色体育文化,营造全民健身社会氛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大力弘扬新时代的女排精神”。在发展社区体育过程中,要着力打造以人为本的社区体育文化,帮助社区居民树立正确的体育运动观,发扬体育运动达人的示范效应。要积极推动体育精神的传承和发展,发挥好其激励引领作用,深入挖掘其中的时代内涵和综合价值,用精神的力量感染、感召、激励更多社区居民投身体育运动和健身活动。持续普及全民健身运动项目,彰显全民健身重要意义,加大公益广告创作和投放力度,讲好群众健身故事,打造社区体育特色品牌,形成浓厚的社区体育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