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7版:社会

近年来,文明新风四起。在长春市,文明餐桌的氛围越发浓郁:文明用餐的宣传标识随处可见,提醒适量点餐的商家越来越多,餐后打包的市民屡见不鲜……然而,在记者的镜头之下,仍有浪费现象,来自家庭、外卖、食堂、节庆等场景的浪费现象依然不同程度的存在……看似不经意的浪费,背后却是人们难以摈弃的陋习。

餐桌文明:向浪费说“不”

本报记者 吴茗 于悦 韩玉红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在各餐厅门口、墙壁、餐盘回收处、餐桌等醒目位置张贴或摆放“小餐桌,大文明”“文明用餐,从我做起”等温馨提示,积极营造节约粮食、浪费可耻的餐饮氛围,让师生们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爱粮节粮的意识。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供图)

在长春外国语学校,食堂显著位置张贴着“节约粮食”海报。 本报记者 于悦 摄

“请勤拿少取,杜绝浪费。”在长春市维也纳国际酒店自助餐厅,顾客在服务员引导下文明有序用餐。 本报记者 于悦 摄

单人旋转小火锅的用餐区张贴醒目海报,呼吁消费者厉行节约。 本报记者 韩玉红 摄

孩子们在光东村体验插秧,真实感受“粒粒皆辛苦”,从小培养节约粮食的好习惯。 (延边州和龙市光东村供图)

盘中之餐,粒粒辛苦,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文明餐桌更是现代文明的窗口与缩影。倡导文明新风,杜绝“舌尖上的浪费”,重在行动,贵在坚持。制止餐饮浪费是一项长期任务,只有坚持不懈,深入人心,才能让文明用餐真正成为城市文明的新内涵,切实推动节约型社会的养成。

文明餐桌吹“新风”

“小米粒”藏着“大民生”,“小餐桌”有着“大文明”。近年来,随着文明餐桌行动的深入开展,一股餐桌上的文明新风悄然兴起,尤其在长春市街头巷尾的饭店餐饮场所,这种实实在在的倡导、促进节约的举措和办法,不仅让人“耳目一新”,更似春风化雨般潜入人心。

“先生您好,您点的菜量够三个人吃了,或者您可以考虑点小份菜,不够可以再加,避免浪费。”在长春市汽开区一家火锅店内,市民顾开阳正和家人在此用餐,服务员一句温馨的提醒让他觉得十分暖心。“最近出去吃饭经常遇到服务员这样提醒,还会根据用餐人数推荐大份菜、小份菜搭配,确实很合理,在吃饱、吃好的同时也不浪费。”

在饭店的另一边,服务员正在帮助顾客打包。“每次来吃饭服务员都主动提醒打包,感觉挺贴心。”刚刚用餐结束的李昕蕊告诉记者,以前都是她向服务员要打包盒,现在不少饭店的服务人员会主动提醒顾客打包,有些饭店还有“餐后打包,赠送打包盒”的优惠活动。

走访中记者发现,一股时尚的“免费风”,在餐桌上绽放文明之花的同时,也换来了食客们的笑脸。

在欧亚卖场美食城,一些饭店纷纷在门口显眼位置打出了“免费”字样,既能招揽顾客,也助力了光盘行动。一家私房菜馆在门口摆放展架,大大的“免费”二字十分惹眼,下午两点后高粱米水饭、小米粥、南瓜粥、大碴粥免费喝,如此实惠的举措让69岁的孙丽华很喜欢,“老年人晚饭本来就喜欢喝点稀的,尤其是粗粮。我和老伴带着小外孙来吃饭,点三个菜和三份米饭的话吃不了还得打包,点两个菜又可能不够。这家的粥免费喝,我们老两口和孩子点两个菜,再喝点粥,正好!”

一旁,几家经营面条、米粉的店铺还推出了“免费续面(粉)”举措。一位经营者透露,推出该举措前,自家每份面为4两,很多女性顾客都吃不完,适当减量后,女性顾客大多数都能实现光盘,不够吃的男顾客可以免费续面,经营者和顾客双向节省,杜绝了浪费。

舌尖上的浪费依然存在

虽然“文明餐桌”的新风已经吹了起来,但要时时处处做到“杜绝浪费”,还真是不易。有主动浪费,也有被动浪费,在记者的镜头里,这几种浪费颇具代表性——

镜头一  家庭的浪费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家户户的餐桌日渐丰盛,在制作、品尝美食的同时,家庭餐桌上的浪费现象也逐渐凸显。

在欧亚卖场超市蔬菜区,正在挑选青菜的朱婧怡告诉记者,由于平时工作较忙,她总是每周末来超市大采购一次,由于买的时候没有计划,导致很多食物吃不完都浪费了。“我总是不小心就买多了,或者买完了没想好怎么做就放着,最后很多都烂了,我前两天刚扔了一袋子菜。”

最近天气炎热,持续高温也为食物保存增加了不少难度。“以前我家买的苹果、圆葱、土豆和南瓜这些都放在常温处保存,现在都放不住了,好多都坏了、扔了。”

同时,朱婧怡还发现由于现在家中冰箱、冰柜和橱柜都比以前容量大,如果不定期整理的话有很多“被遗忘的”食材,“尤其是肉类冷冻食品,可能冻上就忘了,几个月甚至一年都没想起来吃,都过期或者不好了;还有米面杂粮和菌菇类干货,时间长了不新鲜还会生虫子,最后基本都扔了。”

在走访中,多位市民在接受采访时都表示家中存在食物浪费的问题,尤其是每逢节假日亲友聚会和婚庆活动,浪费现象依然存在。

镜头二  食堂里的浪费

如果说家庭里的浪费司空见惯,那么在一些食堂,浪费的现象更是屡见不鲜。

6月27日中午,在某单位的食堂里,一位女士托着餐盘落座。餐盘里,米饭上放着2个花卷,一旁是鸡腿和三样满溢的菜品,饭菜中间还有3个蛋挞,由于菜量很大,女士小心翼翼地将餐盘放到桌上,随后用起餐来。用餐完毕后,女士托着餐盘走向垃圾桶,而此时餐盘里剩下的餐食将近原来的四分之三,那3个蛋挞原封未动……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食堂是自助形式,每餐固定费用是2元钱,虽然食堂有节约提示,但一些人员还是存在浪费行为。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一些自助形式的食堂里,有的用餐人员怕菜品不够,于是多拿多剩;有的用餐人员觉得费用固定,因而不考虑能否吃完,一味地添加各种菜品。而在“熟人观念”的作用下,工作人员不好意思开口制止。相比之下,一些自助餐厅由于有明确的剩菜处罚规定,浪费的现象少之又少。

镜头三  来自外卖的浪费

打开手机上的外卖软件,挑选一个可口的套餐,是很多上班族的选择。然而外卖却成为餐饮浪费的高发区。

市民胡女士因近日家中装修忙得走不开,午餐常常靠点外卖解决,“点了一碗麻辣烫,店就在离家不到200米的位置,到店里吃是13元一碗,外卖显示12.9元,可是15元起送,我又加了一份3.5元的鱼丸凑数。”以美团外卖为例,记者随机搜索附近的餐饮店,起送费绝大多数都显示15元以上,对于食量小的人来说,需要“绞尽脑汁”再选一些饮料、鸡蛋、配菜等进行凑单,最终往往造成浪费。

3.8元办会员就能领取6张5元代金券,麻辣香锅满18元减13元,炸串满25元减2元……手机外卖软件上五花八门的各种优惠活动,“诱惑”着消费者超量点餐,记者在红旗街商圈随机采访了10余位消费者,大都有过因满减而浪费的经历。一家餐饮店负责人告诉记者,入驻外卖平台的同类商家较多,自己的竞争压力也大,参与满减活动为了增加销量,而且扣除了平台、骑手的费用,平台能够分给商家的费用也只剩微薄利润。

尽管一些商家已经在外卖平台上推出了小份菜等举措,但依然存在浪费现象。可喜的是,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商务部联合发布《关于发挥网络餐饮平台引领带动作用有效防范外卖食品浪费的指导意见》,要求网络餐饮平台引导商户优化餐品供给结构,积极推广小份餐品。这些措施有望在平台、商户与消费者之间形成防范食品浪费的有效互动,共同制止餐饮浪费。

多举措树立文明“新食尚”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体现着市民的文明素质和社会的文明程度。如何让文明餐桌做细做实,走进人心,各相关单位积极作为,持续从细微处推进文明餐桌习惯的养成。

今年5月,吉林省饭店餐饮烹饪协会向全省饭店餐饮企业发出倡议,开展“制止餐饮浪费、倡导绿色消费”行动,协会300余家餐饮企业共同倡导并践行餐桌文明,积极推行小盘菜、小份菜、打折、优惠等服务方式,打造“文明餐桌”良好氛围。

在长春市汽开区一家烤肉店内,服务员在点菜时会主动向顾客推荐先点半份肉尝尝,不够吃可以再点。“我们家的半份肉价格和分量就是整份肉的一半,不会加价也不会减量,这样顾客不会为了性价比点整份肉最后吃不了。如果人少的话,我们会推荐顾客点三到四份半份肉,再搭配点拌饭、冷面,基本就够吃了不会剩。”

在另一家焖锅鱼店内,除了推出大份、小份套餐外,打包盒一律免费,也可以免费抽真空。老板杨先生说:“我家小菜很多都是熏酱类,打包拿回家也一样好吃,不收打包盒钱是希望鼓励顾客饭后打包,减少浪费。有的顾客可能不马上回家,天气热用打包盒怕坏或者不方便,我们就帮忙抽真空,方便携带。”

走进长春职业技术学院食堂,处处可见张贴着的宣传标语,从打饭窗口到餐桌旁,学生们有序排队,文明用餐。一位大三的学生告诉记者,现在很多同学都能做到“光盘”,珍惜粮食正在变成一种自觉行为。“记得刚来学校的时候,即便饭菜不合口味,也会打很多,最后吃不了都倒掉了,现在学校一直在倡导、督促学生们文明用餐、厉行节约,在持续的宣传中,节约的意识深入人心。”这位同学表示,从小就知道浪费可耻,但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物质也丰富了,慢慢就觉得吃不了的饭菜倒掉很“正常”了。要想改掉这种不良习惯,还得从身边的点滴做起。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总务处后勤保障科副科长王志文介绍,为了倡导文明餐桌,学院坚持开展“美好‘食’光”校园系列活动。餐饮服务中心在各餐厅门口、墙壁、餐盘回收处、餐桌等醒目位置张贴或摆放“适量点餐,光盘优惠”等温馨提示;提倡吃多少买多少,一餐可尝多种菜。“两份菜合并成一份,既实惠又能吃完,跟以前想吃几种菜就只能打几份,吃不完又浪费比起来好多了”。近日,餐饮中心又创新供餐方式,推出特价菜、称量菜、组合菜品、自助餐等供餐新模式,师生可根据自身食量,合理购买,打造“光盘”新途径;在取餐时,有专职工作人员进行“按需取餐,少取多次”的温馨提示,在餐盘回收处,有专人对浪费现象进行提醒,督促师生文明用餐。

前一天对丢掉剩饭不以为然,第二天就把掉在桌上的饭粒都捡起来吃掉。是什么样的方式能让孩子产生如此大的变化?海兰江畔的延边州和龙市光东村,每年5月20日至6月1日的插秧活动,吸引了一大批中小学生前来体验“粒粒皆辛苦”的真谛。

延边光东朝鲜族民俗旅游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杨丽娜告诉记者,光东村从2016年开始组织研学活动,四门课程之一的“农耕文化小达人”就是带孩子们体验插秧、除草、做农活。作为国家级农耕文化实践营地,光东村的插秧活动可以最直观地让孩子们播种希望,懂得每一粒粮食的来之不易。

对于杜绝粮食浪费的教育,在光东村无需多言,行动说明一切。杨丽娜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深知教育孩子不能光靠嘴。她悄悄观察,第一天进村参加研学活动的不少孩子,吃饭时对剩饭剩菜毫不在乎。“孩子们,你们手中的秧苗从育种到现在能植入稻田,需要20多天。每棵苗经过144天的生长才能秋收。”在两天的研学活动中,研学教师悉心讲解,孩子们脚下踩泥土,头顶烈日,亲自挥汗如雨地插下一棵棵秧苗,深刻体会到了每一粒粮食的来之不易。待杨丽娜次日再在餐厅观察时,孩子们已经从“小农夫”变身“节约小能手”。

记者在多日的踏查中了解到,目前,长春市对于“文明餐桌 光盘行动”的主题宣传引导,以餐馆酒店、单位食堂、学校社区为重点,通过广泛深入动员、实施分类引导、强化督导检查、营造浓厚氛围,“文明餐桌”的社会覆盖面与影响力不断扩大,厉行节约、珍惜粮食的文明就餐习惯逐步成为长春市民的行动自觉。采访中,还有不少市民表示,遏制舌尖上的浪费不仅需要宣传引导和个人道德约束,更需要执法层面的真抓实管,为餐饮浪费划实“红线”。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