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村报
  首页
第06版:区域传真·四平

紧扣中心大局 主动担当作为

——四平市推动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纪实

王家睿 本报记者 崔维利 袁松年

发展中的四平。李刚 航拍

四平市市管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轮训班开班式。

中国工程院院士到四平市巨元瀚洋板式换热器有限公司开展服务,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

四平市机关干部到社区开展志愿服务。

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关键在党,关键在人。

近年来,四平市突出政治引领,紧扣中心大局,主动担当作为,不断推进组织工作始终沿着高质量方向迈进。聚焦凝心铸魂——

不断强化思想引领

四平市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进一步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全市党员干部牢记党的宗旨。

强化教育培训,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建党百年“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等内容,举办各级各类专题培训142期,培训1.6万余人次,努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扎实成效。

立足资源禀赋,红色党性教育走深走实。充分利用“四战四平”红色资源,大力实施“红色引领、思想铸魂”行动计划,积极对接全省“一校六院”统筹联建计划,扎实推进“一校两院一中心”(市委党校、吉林四平干部学院、吉林梨树黑土地学院、四战四平革命历史教育中心)建设,成立“四战四平”史研究基地,开发红色精品课程体系,壮大红色师资人才队伍,吉林四平干部学院纳入中组部备案管理,名列全国72所干部学院之一。开展全市党员干部党史教育大轮训,举办专题研修班447期,培训5.2万余人次。

聚焦育选管用——

锻造高素质干部队伍

四平市牢固树立“以实绩论英雄”的鲜明导向,注重在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乡村振兴、应急管理等一线考察识别干部,锻造堪当振兴重任的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

围绕对省委“强基培苗”工程(“314151”工程)的贯彻落实、拓展外延,结合干部队伍建设实际,创新谋划实施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四项工程”,统筹做好“育选管用”等环节。此项工作得到省委领导肯定性批示;四平市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经验做法,在中组部《规划纲要》评估中受到好评。

注重“铸魂赋能”精育,干部能力素质不断提升。坚持以“政治过硬、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为目标,统筹推进干部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坚持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干部头脑,构建“五大教学体系”,实施“七个一”教学模式,开展无领导小组讨论、结构化面试、突发事件演练等“十项能力素质检验检测”活动,建立“领导干部上讲台”“一述两评三考”制度,引导广大干部固本培元,筑牢理想信念的“压舱石”。实施干部专业化能力提升计划,以部门联合、对口合作、校地合作三项培训为重点,组织开展新时期四平经济高质量发展、统计知识应用、招商引资助推产业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等专题培训27期,7800余人次参训,有效帮助干部拓宽思路视野、更新思想观念、提升履职能力。实施百名优秀年轻干部一线实践锻炼计划,选派市县优秀年轻干部,通过互派挂职、参与中心工作和跟班学习等方式,进行实践锻炼,引导年轻干部在干中学、学中干,在实践锻炼中提升工作本领。

注重“不拘一格”优选,干部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全面构建起一支数量充足、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干部队伍,确保新生力量持续不断、中坚力量储备充盈、关键岗位有人可选。立足“结构所需、功能所期”,系统运用集中调研、专项考核、平时掌握等方式,近距离多角度考察识别干部,及时发现识别各领域、各战线的优秀干部、先进典型。集中开展优秀年轻干部专题调研,加强日常发现、动态管理,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始终保持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

注重“激励考评”监管,干部干事热情不断高涨。坚持“以组织担当激励干部担当、以组织作为促进干部作为”,严格执行“三个区分开来”、容错纠错“两个办法”和“新十条”,最大限度保护了干部的积极性。建立四平市督考信息管理平台,纵深推进“督考合一”,精准考评干部实绩贡献,有效解决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问题,经验做法被中组部《党建研究》刊发。研究制定《四平市关于强化“一把手”监督的十项举措》,建立市直部门“一把手”监督谈话制度,全方位督促各级“一把手”从严律己、从严监督、从严用权。坚持做好“凡提四必”,严格实行“三审一公示”制度,有效防止“带病提拔”。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集中填报效率和准确率以及一致率显著提升。

注重“人事相宜”调用,干部成长步伐不断加快。坚持“使用就是最好的培养”,认真落实新时期好干部标准,注重用当其时、用当其位、用其所长,做到量才施用、才尽其用,把最合适的人放到最合适的岗位上,在全市干部中形成了“只要干得好、有业绩,不愁组织看不到”的广泛共识,选人用人满意度始终保持在98%以上。关注换届后领导班子运行状况,在全省率先开展常态化监测,开发建设常态化监测干部档案管理系统,有效掌握“活情况”,对不称职干部、存在问题班子及时调整优化。

同时,做优公务员初任培训、任职培训,加大招录力度,强化贯通考核,公务员队伍建设全面加强。高质量完成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评选推荐工作,梨树县法院孤家子法庭被评为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实行“四科联审”制,将原有的调任、任职备案、登记等多个工作流程“一科一审”串联审批,变为“多管齐下”并联审批,有效打通人事干部业务办理“堵点”,获评全省组织系统创新工作成果奖。

聚焦“两个功能”——

打造坚不可摧战斗堡垒

四平市以增强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为重点,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党的组织与各类基层组织有效嵌合、党的工作对社会各类群体有效覆盖,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各层面各领域,不断夯实基层基础,连续3年在全省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中被评为“好”的等次。

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迈出新步伐。在市县两级全部组建城乡基层治理工作委员会,制定出台《工作规则》,同步成立委员会办公室和6个专项工作组,街道(乡镇)管理体制改革、简政放权、网格治理、物业治理、民生服务、警地融合等实现并联推进、高质高效。创新打造“城市社区基层治理平战结合指挥体系”,得到省委领导肯定性批示,《“平战结合”指挥体系建设问题研究》获评全省组织系统调研成果奖。借助新时代吉林党支部标准体系“BTX”建设契机,建设“英城红云”城乡基层治理指挥系统,招聘基层治理专干370人,45个基层党组织和45名基层党组织书记荣获全省“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百强支部、百佳书记”殊荣。

点燃红色引擎,乡村振兴取得新成效。加强乡村干部队伍建设,实行乡村领导班子配备运行动态监测机制,每年举办全市农村基层干部培训班,定期举办乡村振兴主题大讲堂。开展乡村振兴部门包保帮扶工作,选派驻村干部386名,严格落实驻村干部管理措施,认真开展驻村工作队及包保帮扶成效考核,确保作用发挥到位。深入开展“百村示范创建”行动、“五星级”党组织创建工作,全市村党组织均达到三星以上,先后培树了双辽百禄、伊通建国、梨树孟家岭等一批示范村,双辽市被确定为全国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试点县。大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开展“三资”清理,盘活农村资源,积极倡导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省级示范社达到86个,2022年在全省率先消除集体收入10万元以下村。

深入实践探索,城市党建闯出新路径。以共建共治共享为目标,建立党建联盟137个,吸纳855家驻地各领域党组织加入,统筹认领书记项目2566个。全市1169个城市基础网格、符合条件的46个物业服务企业,全部建立党支部,打造“红心物业”示范小区23个。在市、区、街道、社区、网格(小区)五级全部建立党群服务中心(站),一大批党建民生项目落地见效。发动党员干部积极担任专兼职“三长”,目前“双三长”队伍达3万余人,引领物业企业和居民群众主动参与基层治理,为独居老人、困难群体等建档立卡、开展结对帮扶,办实事解难题2600余件,架起党群干群连心桥。开展“进社区、亮身份、办实事、作奉献”主题志愿服务活动,2万余名党员深入社区、小区,参加志愿服务活动2.2万余次。加强社区工作者培训,推行“全科社工”机制,评定“五星社工”125名,广大社区工作者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攻坚新兴领域,“两个覆盖”实现新突破。深入推进“两个覆盖”攻坚,全面开展排查摸底,采取单独组建、联合组建、派驻组建、兼合组建等方式,集中力量开展党组织组建工作,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组建率逐年提升。坚持推动党建工作向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延伸,开展新兴领域党组织组建专项行动,新建立新业态企业党组织14个、派驻党支部21个,选派党建指导员51名。广泛开展助企纾困,累计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实际困难问题170余个。在全市范围内建设暖“新”驿站82个,提供饮水、休息、读书、充电等免费服务,月均提供各项服务6000余人次,让各类社会群体感受到党的温暖和关怀。

强化教育管理,党员队伍迸发新活力。始终把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作为党的基础工程牢牢抓在手上,产业工人、农民、高知识群体、两新组织等重点领域超额完成省定目标,全市党员队伍结构更加优化。强化抓点促面,全市1453个党支部联系点全部转化提升,新建立党支部联系点1033个,联系点辐射带动作用全面提升,形成了大抓基层、大抓支部的良好态势。常态开展“党课开讲了”“学习身边榜样”活动,形成全媒体宣传态势,拍摄的专题片《为了不变的黑土地》荣获全国二等奖,拍摄的《党代表回村了》专题片作为“全省唯一”,在中组部新媒体平台播发,乡村振兴工作的微视频《英额堡村的幸福年》,在新华社客户端播出,浏览量达154万。

聚焦招贤纳士——

筑牢人才智力支撑

四平市牢牢把握“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培育竞争比较优势,不断健全完善符合四平实际、积极开放、科学有效的人才制度机制和政策体系,强化人才自主培养,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用好用活各类人才,让更多“千里马”在四平竞相奔腾、逐梦圆梦。

实施“万名大学生留平计划”,人才储备规模数量进一步壮大。为有效应对东北人才流失问题,吸引大学生来四平就业创业,滚动实施了“万名大学生留平计划”,统筹推进“七个专项计划”,在全省率先开展“云笔试”“云面试”,统筹用好“带编入伍”“学子回引”“配偶安置”等方式,大力引进各类急需紧缺人才,3年共留引大学生10866人,其中市本级6441人,实现圆满收官。

拓展“梨树引才模式”,人才服务发展效能进一步提升。围绕加快引进高端智力,依托中国农大梨树实验站,与中科院、中国农科院等14家科研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打造了“院士工作站+科技联盟+科技小院+推广站+示范户”五位一体模式。深入开展“院士专家四平行”活动,引入中国工程院卢秉恒院士团队,筹建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开展“人才助企”专项行动,促进产学研进一步融合。

开展政校企合作,人才自主培育力度进一步加大。创新打造政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成立政校企合作委员会,制定《政校企三方合作工作方案》,多所高校与多户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九个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授牌,开创党委牵头、校企合作、产学合一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匹配度,形成学在四平、“就”在四平的良好局面。

设立“人才编制池”,人才成长进步渠道进一步畅通。在市县两级分别设立了人才引进服务中心作为“人才编制池”,编制总数达1229个,其中市级编制500个,利用池内职数提拔表现优异人才87人,解决了无编部门引才落编提职难题,“蓄水池”“中转站”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出台“英城英才新政”,人才良好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聚焦人才急难愁盼,让来四平人才安居乐业解忧暖心。研究制定“英城英才新政”,打造“英城人才卡”,在医疗、交通、住宿、餐饮等方面提供优惠,先后为硕博人才发放购房补贴1040万元,为232名在市内无自有住房的人才提供连续3年免费入住公寓,《全方位优化人才生态》获第五届“全国人才工作优秀案例奖”。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