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村报
  首页
第05版:东北风

仓廪实 文兴邦 风光好 日月长

龚保华

满族黏豆包出锅了

“好风送暖花开遍,大樱桃红透伊通六月天。这一天彩霞似锦天欲晚,广场上张灯结彩人声喧,我挤进人群仔细看,呀,原来是志愿服务到了咱身边。帮小村建起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把党的政策党的温暖送到了咱身边。团结邻里我们把文明共建,爱党爱国爱乡爱村爱我家园!”

这是一位伊通农民参加完活动兴高采烈写下的心里话。

自2019年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被确定为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县,这几年伊通积极开展文明实践建设,将“组织领导有力度、阵地建设有标准、队伍组建有机制、活动开展有常态、工作开展有模式、实践活动有主题、特色项目有创新、考核办法有机制、工作管理有规范、文明实践有氛围”的“十有标准”作为标尺,构建起自主运行、一体推进、循环渐进的“文明实践共同体”。

2020年12月,伊通满族自治县开始实施“文明经济”志愿服务项目。“文明经济”是“文明伊通”志愿服务队帮助文明户、干净人家、优秀志愿者等“好人”发展经济;开发满族黏豆包、萝卜间种圆葱、黏玉米等文明小院特色“好项目”;整合人力、技术、宣传、销售等“好资源”;帮助他们获得高于同类产品的“好收益”;彰显好人得好事的“好导向”;引领更多人争做好人,把“好人队伍”培育为基层治理体系的骨干,形成乡村振兴的“好模式”。志愿服务队着力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双创建、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共同富裕,在发展经济中开展文明活动,推进文明与经济融合聚变。

春风化雨

想参与 能参与 常参与 要参与

“咱也不会说啥文绉绉的嗑,反正只要是村里有个大事小情有个什么活需要的,招呼一声我就到。”周玉梅大姐快人快语。

马鞍山镇北岗子村是国家级文明村,周玉梅大姐是村里的星级文明户、全县干净人家标兵。她家门前挂着标牌:文明小院,标牌上还醒目地标注着:庭院美、居室美、家风美。她家后院的地边则立着“文明经济”专家科技示范田黏玉米产区的标牌。“村里事就是咱自己家的事!”周大姐说:“自己家的事,必须好好干!”

让村民从想参与、能参与、常参与、要参与,到当成自家的事一样,真心参与、用心参与,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生命线。为了做到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伊通想了一系列好办法、实办法——

问需于民,吸引群众“想参与”。

精准了解需求。线上线下并行,开发线上需求定制、大数据线上分析等功能,从而实现“群众点单、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专家群众评单”的“四单”模式,推动志愿服务群体从“单一”向“多元”转变,服务时间从“集中”向“常态”转变,服务方式从“单向”向“互动”转变。线下对接志愿服务队通过“结亲戚”途径,拉近与群众的距离,了解群众需求。

精心搭建载体。根据农村常住人口老人、妇女、儿童多的实际情况,在全县推广规则简单、易学易懂、趣味性强、安全系数高的活动,精心组织每周的居民小组积分赛、每月的村排名赛、年度的乡镇间比赛和各级各类联谊赛,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其中。

精细设计活动。开展“我爱我家、亲情包保”志愿服务活动,研发小程序,发动公职人员11059人,与全县277529名居民交流互动,参与活动的约占全县总人数45.6万人的66%,建立亲友互动微信群1.2万多个,开展活动20余期,参与人员400多万人次。此项作法被编入“全国宣传系统干部培训教材”。

强化保障,确保群众“能参与”。

建设起“一云三屏”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线上“智慧云+电脑屏、手机屏、电子展示屏”,实行“志愿服务总队、专业志愿服务队、各级文明实践服务队”三级联动管理机制。志愿服务总队长由县委书记、县长担任,领导带头发起并参与志愿服务项目。目前,全县已有志愿服务团队403个,志愿者4.7万人,现已累计开展活动400余场次。

创新模式,方便群众“常参与”。

构建起“1+1+5+N”活动内涵标准化模式,构建了村级集中性文明实践活动的标准:即一个核心、一个平台、五项常规、N项志愿服务。一个核心是以真正满足群众需求为核心;一个平台是搭建把群众聚集起来的文体活动平台;五项常规项目即包括理论宣讲、思想教育的教育类,包括送戏下乡、健康讲座的服务类,包括村民议事、民主选举的自治类,包括文明家庭、干净人家、吉林好人等评选的选树类,包括环境整治等中心工作类;N则是其他各类志愿服务队开展的外延类各种志愿服务活动。

内力驱动,激发群众“要参与”。

让群众成为主人。群众不仅作为活动的参与者,还成为活动的组织者,这样,活动才能有内生的动力。伊通成立了门球协会、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协会等“五会合一”的民众自治组织,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推进了自治活动的开展和自治能力的提升。

让志愿服务成为荣耀。开展“百站千点万岗”村级志愿服务工程,在各居民组每10户设置一个志愿服务岗。现在伊通已设立志愿服务岗7900余个,百姓人人争当志愿者。

让文明实践成为习惯。探索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日常“六项行动”,即家风建设行动、小手拉大手行动、村级志愿服务行动、乡贤示范引领行动、村干部表率示范行动、县直志愿服务队的对接行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常态化展开,使文明新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以前,我们下基层搞科普知识宣传,老百姓不愿意参加,来者也心不在焉,实效性可想而知。”吉林省农业科学院赴伊通送科技下乡的科技人员感触颇深,“现在不一样了,因为‘文明经济’的发展,村民需要掌握更多的农业技术,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撑。只要我们在微信群里发布活动信息,村民们便早早来到场地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见到农业技术人员就详细地咨询请教,生怕时间来不及。”2022年9月19日,在马鞍山镇北岗子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聚集了来自各屯的100多人,广场四周整齐地摆放着农业科普展板,涵盖了种植、养殖技术,繁种育苗、农业知识、农产品加工技巧等内容。专家认真讲解无公害农产品的种植、耕作、收获等农业知识,大家听得频频点头,时不时提出问题,和农业专家互动。这,已成为北岗子村农业科普知识的常态。

点滴入心

寻常人 寻常话 寻常事 寻常方式

在小孤山镇先锋村,几棵大柳树下,一群人正围在一起听村民张大爷说快板,内容是党的富民政策。村民们都说:“现在村里的活动,大家已经不仅是想参与、能参与、抢着参与,还必须得参与好喽!”

如何将党的理论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融入各个环节,伊通积极探索宣传宣讲的“寻常路径”。由文艺爱好者组成的民间宣讲团,以快板、评书、歌舞等形式,用“寻常话”宣传宣讲,让党的理论春风化雨,深入人心。

用“寻常人”讲。像张大爷这样的草根宣讲员有很多。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定期对草根宣讲员进行培训,并逐步把宣讲活动打造成典型志愿服务项目进行示范引领。

用“寻常话”讲。由党校教师为主的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百姓炕头、村口街头,用方言土语的“寻常话”宣讲党的理论。开展优秀宣讲稿评选,并对评选出的有温度、接地气的宣讲稿进行解读、添加注解,以提升宣讲员的能力。为更简明易懂、便于领会,还开展了“寻常话”征集活动,让百姓爱听、想听、听得明白。

用“寻常事”讲。以群众关心的教育、医疗、养老等热点问题为内容,理出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50件事,宣讲中以群众关心的事为切入点。

用“寻常方式”讲。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和村文化小广场等文化阵地,通过“红色文艺轻骑兵”、文化文艺小分队进基层,以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宣讲活动。文艺志愿者创作出快板、三句半、相声、满族剪纸等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作品,在大喇叭、宣传栏等传统载体的基础上,再采取移动讲堂、有奖竞猜、知识竞赛、微信公众号展播、歌曲传唱、经典诵读等方式开展活动。尤其是把文化讲堂与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等结合,既降低了成本,又惠及了更多的群众。

文明“热词”

今天,你积分了吗?

“今天,你积分了吗?”在马鞍山镇北岗子村,村民们现在见面互相问候的经常是这句话。

“积分”缘何成为北岗子村的“热词”?因为只有文明积分达到500分,才能获得“文明经济”的签约权。北岗子村还制定了动态文明积分、奖励文明积分细则,由驻村第一书记等人组成工作组为村民的志愿服务活动进行赋分,村民们每多参加一次志愿服务活动,都将获得额外的动态文明积分。对奖励积分实行一事一议,但凡有好人好事,都将获得奖励积分。村民们所得的文明积分可以在村里的“文明超市”兑换商品,也可以根据村民的需求,进行“精准点单”式服务。

家风创建属于固定积分,只要村民按照“三和三美”(家庭和睦、邻里和善、干群和谐、兴旺富裕美、居住环境美、文明风尚美)的标准完成家风创建,就会获得500文明积分,直接获得“文明经济”的签约权。参与“文明经济”的队伍在壮大,经济体量在增大。伊通镇建国村、景台镇范家村、河源镇吉祥村、小孤山镇先锋村纷纷前往北岗子村参观学习。全县187个行政村实现了“中华好家风一体化建设”全覆盖。

“文明经济”一方面用先进典型引领村民观念的转变,同时用“文明经济”的制度提高村民的素质,用良好的文明素养支撑经济的发展。

现在,每周六早8点,小孤山镇先锋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上的健身操准时开始,村民们身着统一的服装,动作整齐。“穿统一的衣服有仪式感,感觉我们是一个集体,同时这也是文明积分的动态加分项目。”一位锻炼的阿姨自豪地说。

小孤山镇先锋村将文化广场打造成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将空置院落打造成家风讲堂等实践基地,整合现有公共服务资源,着力打造多位一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链”。

“‘文明经济’让我们的腰包鼓了起来,”说起文明积分,小孤山镇先锋村村民张大爷如数家珍:“每参加一次宣讲,不仅会增加我的文明积分,大家聚在一起也不再是家长里短,而是在乐呵呵的氛围中了解国家政策,把日子过得更红火!”

村路上,几位村民迎面走来。谈话间,他们互相打着招呼:“今天,你积分了吗?”

成风化人

好人 好项目 好收益 好导向

“让村民领会到,什么样的人,才能获得‘文明经济’的礼遇,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发挥‘文明经济’的示范引领作用,为此,我们一直在努力。”伊通县委宣传部部务委员、县文明办主任李和说:“文明积分达到500分的文明家庭才有资格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获得‘文明经济’的签约权,这样既保证让好人得到实实在在的好项目,获得好收益,得到大家的认可和尊重,形成一个好导向,吸引更多的人主动走入到文明创建之中来,使‘文明经济’真正成为一个好模式。”

“文明经济”使伊通形成了人人崇尚文明、人人争当文明人的浓厚氛围,凝聚了强大的文明创建合力,带动了暂未达到文明户标准的农户见贤思齐,主动争当文明户。目前,伊通积极筹备成立“文明经济”联合体,增加项目品类和产量,市场化运行,不断扩大“文明经济”规模和影响力,丰厚的“文明经济”礼遇激发出群众内心深处的极大动力。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文明经济”的“小杠杆”撬动了文明实践的“大跃升”。通过推广文明积分,新型“村规民约”在村民心中的分量越来越重,文明乡风日益融入到村民的日常生活中。

马鞍山镇北岗子村六组的李晓静家是市级文明户,2020年12月,李晓静成为“文明经济”项目雏形——满族黏豆包项目的第一批受益者,增加收入3000余元。2022年,她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再次签约订单,利用房前屋后闲置的5分田园地种植黏玉米,通过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她把在村“道德银行”存储的文明积分兑换成了黏玉米的价格,她家的黏玉米每穗卖到了2.1元,仅此一项就收入5250元。李晓静高兴地说:“大家伙都说,还是文明户好啊!家里整洁,家庭和睦,钱多了,心更顺了。”

干净、整洁,是走进北岗子村的第一印象。路边美丽的鲜花随风摇曳,两旁的小院窗明院净,田园地里种满了黏玉米和各种蔬菜,许多人家院门口挂着“干净人家”的牌子,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村民商百杰感叹地说:“变化太大了!从前,路上到处是羊粪、污水坑,现在不仅道路干净了,家家户户主动扫门前路边雪,大家有时间就去当志愿者为村里出力赚文明积分,我们北岗子村现在是文明村了,成果里也有我们的功劳。”

“以前村里的卫生都是承包给外人打扫,现在改为向村民们兑现积分,文明户义务参与环境整治。不仅环境更好了,村里节省了不少支出,老百姓还感觉到文明的成果里有自己的汗水。这样一来,村集体可以用更多的钱干公益事业,让村民得到更多的实惠。”北岗子村党建委员牟中发说。“让北岗从骨子里透出文明之美,绝不是口号,而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文以兴邦

书香 花香 米香 黑土香

“文明经济”是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共同提升,文以化人,润泽入心。为此,伊通大力推广“书香、花香、米香”特色村文化。

以1+1>2共建原则,把书屋管理好。针对农家书屋“有书缺人管”而村小学“有人缺书读”的情况,伊通构建了校村共建模式。建立以村小师生为骨干的“书香伊通”志愿服务队,定期到村部书屋协助书屋管理员对图书进行分类、编号、登记、上架、管护,每周五学校派教师到书屋协助管理员开展集中读书活动。实行学生代借书制度,农民可以让学生帮忙办理借阅手续到书屋选书。既丰富了学生的实践活动,也提高了图书利用率。农家书屋与学校每两周各出50本图书进行交流,双方图书资源互补共享。

以1+6+X共建路径,把书籍利用好。1是指一名学生从农家书屋借书回家,给爸爸妈妈等六位亲人和若干(X)亲朋好友阅读,让图书动起来、活起来,让更多的农民家庭形成读书习惯。在2020年吉林省“数字农家书屋知农云课堂”活动中,伊通注册参与人数全省排名第一,全省学习时长前100名中,伊通就有41名。在“我爱阅读打卡100 天”活动中,全县参与人数达22373名,积分排名全省第一、全国第七,荣获“全国十强”和“县级优秀组织奖”荣誉称号。

以(1+X)^n共建方式,让书香更浓郁。以农家书屋为支撑,扩展到乡村振兴的各个(X)方面,并通过相互促进,产生n次幂裂变效能。农家书屋助推了经济发展,农民在读书中找到了项目,提高了技术。像伊通镇的建国村,就初步形成了“书香、花香、米香”的特色文化村。

农家书屋助推了乡风文明,2020年,伊通被评为全省“文明村屯、干净人家”创建先进县;在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工作评比中居全省前列。志愿服务的“拟课堂”模式写入中央文明办《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方法100 例》中,同时被评为“吉林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优秀创新案例”。

花香袭人、米香醉人,而最是书香能致远。盖春海任驻村第一书记已经两年了,他驻村以来最大的感受就是:一是村民们收入增加了,日子更好了;二是村民生活习惯有了很大变化,精神文明程度提高了;三是百姓对公共事务的参与感增强了,精神风貌更是有了极大的改变。以往村里需要安排动员的事情,现在是村民们主动上、抢着干、比着来。而在越来越美好的阵阵书香、花香、米香和黑土香中,他的驻村生活也感觉越来越充实。

文明经济

一体化 往深走 往实走 向远方

伊通“一体化”落实党的要求、群众的需求,工作踏踏实实往深走、往实走——

阵地“一体化”建设,破解“人为什么来”的难题;活动“一体化”组织,破解“如何化繁为简”的难题;内容“一体化”设计,破解“来了干什么”的难题;服务“一体化”开展,破解“人来了不想走”的难题;资源“一体化”运用,破解“如何来支撑”的难题;文化“一体化”传承,破解“如何往深里走”的难题;践行“一体化”实施,破解“如何往实里走”的难题。

为把工作做活、做深、做实、做到百姓的心中,伊通借助门球、秧歌、广场舞等丰富的文体活动把群众吸引来,借助活动把群众吸引住,借助团队把群众团结紧,借助环境把群众引领好,借助服务把群众关爱好,从而“一体化”搭建起能够吸引来人、吸引住人的坚固阵地。

被称为“平民高尔夫”的门球运动,因场地小、规则易懂、运动量小、趣味浓厚,在小孤山镇先锋村深受村民的喜欢。门球场由志愿者自发捐款,对接单位帮助,村内志愿者义务出工建成。村里成立了门球协会,每到门球积分赛、排名赛、年赛时间,乡亲们便早早地来到门球场地进行训练。每场门球积分赛自动积分20分,排名赛获胜者将获得积分50分。因为门球比赛聚集了大量群众,各级各类志愿服务队也热热闹闹地前来,利用赛前赛后的时间开展义诊、送戏等活动,场面异常火爆。仅2022年,先锋村就组织门球比赛30余场。小小的门球不仅联络了相互之间的感情,还提高了团队意识、集体意识。截至目前,全县共建成门球场42个,文化小广场234个。而伊通“小门球转动乡村大文明”这一做法也广为人们称道。

北岗子村党支部书记郑艳辉是任职15年的老书记了,谈到自己播洒了多年心血的村庄,郑艳辉动情地说:“真的是改变了很多很多!”倡导文明村风、良好家风、朴素民风,从村民的一言一行、一时一事,都能看出令人欣喜的变化。干部与群众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越来越和谐、越来越亲近。2021年在北岗子村换届选举中,郑艳辉获得了双“满票”。北岗子村驻村第一书记盖春海说:“村党支部书记满票当选、村委会主任满票当选,一是说明村民们愿意选,二是说明村民们用心选。”老百姓心中有杆秤,他们为自己信任的村干部,投上郑重的一票。

又到秋收时节,马鞍山镇北岗子村机器轰鸣,几台机械又在进行秸秆青储作业。“在党建领办合作社的框架下,吉林省信用联社扶持北岗子村成立了兴伊合作社,经过3到5年的时间,将建成养殖能力达500头、净利润150万左右的肉牛养殖项目,届时全村达到文明户标准的都可参加入股分红。”村书记郑艳辉说。

腰包鼓了,心花开了;日子红红火火,人人喜气洋洋。“穿上门球服、背上门球杆,瞬间我们就变成了城市里退休的老干部。” 先锋村村民李大爷风趣地说。擅写八角鼓词的潘太杰则高兴地提笔写道 :“老农民赶上了新时代咱也要有新观点,跟着党小康路上勇当先。从我做起我也要当志愿者,文明实践我要争做先进走在前。撸起袖子加油干,多彩乡村有你也有咱!”

中共伊通满族自治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孙大太说:“ ‘文明经济’是伊通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有效载体,是创新乡村振兴模式的有效探索,是推进乡村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支撑,是实现农民群众物质、精神双富裕的有效途径。”

仓廪实,文兴邦,风光好,日月长。正如伊通人自创自唱的那首歌里唱的:你好伊通,唱你的歌谣;那座桥下,那条河,流淌在心上;你好伊通,画你的模样;这伊水满乡,让人永难忘……

标题书法:金中浩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