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8版:社会

青年强,则国家强。“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省不断加强青少年宣传引导工作,加强青少年精神素养培养,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成才。

守护“明天” 托起未来

本报记者 韩雪洁 吴茗 马贺 于悦 韩玉红

省少工委举办吉林省第七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项目推广活动,组织少先队员代表开展《牢记使命、吉林少年》主题队会。

学生们在官兵的带领下参观了董存瑞荣誉室,聆听英雄故事,感受革命先烈不怕牺牲的伟大斗争精神和爱国主义奉献精神。

为了更好地发挥典型引领示范作用,四平市认真开展“优秀少先队员”“优秀少先队集体”表彰和“红领巾奖章”评定等工作。

红领巾宣讲团在长春市儿童公园广泛开展宣讲活动。

辽源市公安局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开展防拐卖防性侵主题宣传活动。

长白县教育局开展知家乡、爱家乡、赞家乡研学实践活动。

在丰富多彩的教育中激发梦想,在润物无声的关爱中呵护成长,在火热动人的实践中建功立业……为了促进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青春在新时代新征程焕发光彩,我省各地、各部门相继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融入红色教育

厚植爱国情怀

5月5日,伴随着电影《上甘岭》经典画面和音乐《我的祖国》熟悉的旋律声,长影乐团创新编排的“长影音乐思政课”首演在白城师范学院丁香剧场盛大启幕,一节由“讲解+互动+音乐+朗诵+电影”组成的形式丰富、别开生面的思政课,让广大师生接受了一场生动的红色精神洗礼。

丹心向党,“声”动育人。“长影音乐思政课”是长影乐团在2023年创新推出的演出模式。乐团与全省高校密切联系,以音乐讴歌党史、礼赞祖国、唱响新时代,使广大师生在光影中重温伟大历史,在旋律中感知奋进力量。长影乐团的艺术家们与师生们共同协作,联袂为师生们献上一堂艺术熏陶与党史教育相结合,电影音乐与政治理论学习相互贯通的音乐思政课。通过“以歌叙史,以乐化人”的形式,传承红色精神,昂扬精神斗志,凝聚发展动力。未来,“长影音乐思政课”还将走进全省各大高校,在电影音乐艺术感召下,使高校师生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思想境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吉林贡献力量。

融入红色教育,丰富育人载体;融入思政课建设,丰富教学内容;融入日常日活,丰富校园文化。近年来,吉林省教育厅高度重视对青少年的宣传引导工作,采取“三融入”的方式,激扬青少年的梦想和奋发向上的精神,并提出了打造红色教育载体、形成红色教育格局、丰富红色教育内容三项具体措施。将加强青少年宣传引导工作作为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教育教学内容,以吉林红色资源“三地三摇篮”为主线开发“纪念馆”里的思政课。

“回顾烈士们短暂而光辉的一生,我更深切感受到共产党员敢于斗争、坚贞不屈的信念……”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10多年来,通化师范学院教师胡堂林及其爱人孙艳华搜集采访400多名老兵,挖掘红色故事、踏查战场遗址、抢救性整理爱国主义资料,并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通化区域红色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开发增设抗联特色课程十几门,筹备建立了以“老兵记忆”为主题的《通化红色历史文化纪念馆》,以时间为主线收录了400多位通化老兵资料、200多张老兵手模及相关口述资料,建立了通化地区红色历史文化教育的新坐标。

在四平市,中小学校通过邀请国防教育宣讲员、革命老兵讲述战斗故事,组织部队官兵展示操练,组织学生参观战役纪念馆,以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部队与学校双拥结对共建活动,培养学生爱党爱军意识,引导学生成为传承红色基因、心系国防建设的强国一代。

教育部门指导全省各类学校在国庆节、“七一”党的生日、“八一”建军节、开学日等一系列重要时间节点,开展歌唱祖国、红心向党、军地联谊等专场主题庆祝活动;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烈士纪念日等组织师生进行公祭、瞻仰纪念碑、祭扫烈士墓活动,引导师生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缅怀先烈、激发爱国热情、强化道德建设。利用重要传统节日,开展话民俗、忆传统、展美德活动,传承中华文化精髓、升华爱国情怀。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植根于校园文化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一步坚定广大师生的文化自信自强。

助力健康成长

守护美好明天

我省多地围绕青少年成长成才,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青少年不断提升文化素养、培养乐观向上的精神,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哇,那颗星星好亮啊!”6月15日傍晚,桦甸市八道河子镇小蚂蚁研学基地里,多架专业的望远镜一字排开,八道河子镇中心小学校的百余名同学将镜头对准深邃的太空,寻找着他们心目中最耀眼的星星。“我们不仅学习到了天文知识,对探索宇宙也更有兴趣啦!”这是中国流动科技馆走进桦甸市的一次活动,在同学们心目中种下了一颗探索太空的种子。

为了让青少年在寓教于乐中对科技产生浓厚兴趣,中国科协、中国科技馆携手吉林省科协举办的中国流动科技馆吉林省系列巡展活动蓬勃开展,从2013年首场活动启动以来,已经走进了全省9个地区的40个市、县(区),受众达500万人次。此外,省科协还邀请中国科学院冯守华、李永舫、丁奎岭等众多院士、专家走进中小学作科普报告,这些科技领域的“一线明星”为广大青少年种下“弘扬科学家精神、传播科学思想、普及科学知识”的种子。

走进长春“汽车城”开展“探寻长春名片”活动;赴长影旧址博物馆开展“走访城市印记”活动;利用周末、寒暑假开展“我和我的城市”公益活动……在长春,由共青团长春市委、长春市少工委联合多部门启动了“看见长春”工程,让100余万名青少年广泛参与,让一颗颗爱党、爱国、爱家乡的种子悄然埋在心里。

近年来,在全省各地,一个个教育基地逐渐落成,一次次实践活动稳步开展,让广大青少年充分认知家乡、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宣传家乡的同时,还全面提升了综合素养、培养了集体意识,实现了“知行合一”的目标,更加增强了学生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为了让所有的孩子都能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都能拥有幸福美好的生活,近年来,全省各地组织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法治宣传活动,加强学校法治教育工作,帮助青少年学生建立正确的法治观念,筑牢校园安全屏障,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

今年“六一”国际儿童节,省公安厅组织开展了“关爱儿童·守护明天”主题宣传活动。全省各地公安部门纷纷开展活动,进校园、进社区、进广场,把贴心周到的法治宣传服务送到未成年人身边。松原市公安民警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精心准备了打拐防拐图片,用趣味十足的画面、幽默诙谐的语言向孩子生动讲述,让孩子在案例中学会防拐、防骗安全知识;抚松县公安局邀请辖区部分小学师生走进警营,开展“活力警营,多彩警营”开放日活动,面对面感受警营文化,零距离体验警营生活。期间,民警还通过生动的案例向在场师生们普及了预防校园霸凌、防拐骗、防性侵等相关知识。梅河口市公安机关开展系列特色法治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做游戏、互动问答、知识竞赛、体验课、专题讲座、情景模拟等方式,培养广大少年儿童树立安全意识、增强法治意识、提高避险能力,更好地守护少年儿童平安成长。

“原来庭审是这样的。”在吉林市昌邑区人民检察院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白帆未检”工作室,在共青团昌邑区委的带领下,来自“蚂蚁力量儿童义工团”的青少年及家长在检察官的指导下,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模拟法庭活动,通过在校园及校园周边常会发生的典型案例,零距离了解、感受了检察院的日常工作。沉浸式“庭审”让青少年深受启发,他们感受到了法律的公正和威严,同时也认识到法律不仅是对自己行为的约束,更是捍卫尊严、权利的有力武器。

追寻信仰之光

筑梦时代青春

“欲成事,先立志。”坚定的理想信念是青少年成长成才的力量之源,是指引青少年前进的灯塔。共青团吉林省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工作和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领广大青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青少年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在你看来青年应是什么样,你想成为什么样的青年?”今年“五四”前夕,团省委特别策划推出了“吉林青年说”栏目,邀请省内各行业优秀青年代表,结合自身成长和工作经历,讲述他们拼搏、奋斗、奉献的青春故事,展现了“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的豪迈宣言。

近年来,吉林共青团主动适应新时代青年主体意识强、思想多元等新特点,持续推进“青年大学习”行动,以“政治引领+价值观培育+实践养成”为培养模式,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培养各级“青马”学员6.35万人。

开展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吉林省“优秀大学生”“最美中学生(中职生)”典型寻访、“两红两优”评选表彰以及省级优秀少先队个人和集体选树活动,选树各类国家级、省级典型超过2000名,引导全省广大青少年把个人追求与国家前途命运、吉林发展紧密结合,将小我融入大我,不断筑牢团结奋进的共同思想基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奉献青春。

32岁的付瑜是奔赴在科技兴农道路上的青年标兵之一,2015年大学毕业后,付瑜返乡创业,在“电商+农业”的模式中闯出了一条可行之路。他成立了白城市嘉和云农场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以农业种植为切入点,从产前的农资产品选配、产中的农业技术服务、产后的电商农产品销售,形成了完善的服务体系。公司积极与乡村联络,宣讲电子商务“互联网+”农业的优势,先后在洮北区的11个乡镇、137个村,建立了云农场村级服务站80个。通过线上线下形成订单农业的新模式,通过测土配肥和线上交易让农民朋友感受到科技、快捷、高效、价格低廉的购买方式。

付瑜是白城市扎根乡村的青年一分子。今年,共青团白城市委、白城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开展了首届“白城市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寻找活动,付瑜等50名青年先锋开始为更多人知晓,他们跑出乡村振兴的青春速度。

吉林共青团聚焦全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六新产业”发展和“四新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需求,不断完善青年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持续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合作开展青年创新“吉光计划”,通过“揭榜挂帅”方式,吸引14支高校团队240名师生参与重大项目研发;实施“吉林省青少年发展研究计划”,立项理论课题1144项,其中22个课题纳入“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围绕“产业富农、人才兴农、帮扶助农”的工作思路,深入实施“吉青助农工程”,通过开展“吉青电商好物节”“宝藏乡村过大年 家乡年味在吉林”等各类实践助农活动,集中销售贫困地区农特产品,实现销售额3亿元。

着眼于网络赋能、数字赋能,把网络新媒体摆在突出位置,推动形成与网络发展相适应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格局,全力打造活力四射、影响广泛、触手可及的“网上共青团”,各级团组织整合团属新媒体559个,实现统一行动、统一发声;在东北地区率先成立省级青少年新媒体协会,吸引凝聚新媒体领域专家学者、青年新媒体从业者、自媒体爱好者等会员及单位213个,协会会员运营的账号粉丝总量超4亿。团省委新媒体账号累计粉丝量突破1400万,“吉青飞扬”“吉青学联”两个账号被纳入中央网信办“公共账号传播计划”,微博、微信、快手等账号影响力长期在全省政务新媒体中名列第一。

号角吹响,扬帆远航。全省各地用科学理论武装青少年,用理想信念引领青少年,用红色故事浸润青少年,用生动实践激励青少年,让青春在吉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的生动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