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承担社会救助职能,对“一老一小”的服务体系建设发挥着巨大作用,同时,负责指导基层政权和社会工作。切实履行好基本民生保障、基本社会服务职能,是民政系统的分内职责。
宽城区紧紧锚定新时代民政工作目标任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结合宽城实际,转作风,谋振兴,实现各项工作新突破。
●多方合作 促进社会救助水平提升
一直以来,宽城区聚焦特殊群体,强化民生保障,完善低保、特困、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制度。截至目前,共保障城乡低保对象4465户、6029人,城乡特困人员253人,平均每月发放社会救助资金约767万元。
宽城区积极推进“物质+服务”模式,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方式,开展特困人员自理能力评估项目;积极组织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工作,今年4月,爱心企业向宽城区困难群众捐赠血糖仪300个,全部按照企业的捐赠意愿发放到困难群众手中。
●优化模式 开创养老服务工作新局面
宽城区率先在长春市打造智慧安全预警系统,并通过宽城区智慧安全预警平台对2600户特殊群体进行24小时物联监控、实时预警,积极优化“十五分钟”养老服务圈,建设完成养老服务综合体2家,敬老食堂3家。
宽城区充分利用餐饮服务经营者现有服务网点建设敬老餐厅,对已验收的6家餐饮服务企业进行适老化改造,老年人可通过刷老年卡实现用餐优惠,持续开展居家养老、高龄补贴、养老床位建设工作,以公开招标的形式,引入8家社会组织为符合条件的老人提供家政、助洁、助浴等居家养老服务项目。
宽城区按照200元、400元、600元标准为符合资格条件的老人发放高龄补贴,共计198万元。同时根据服务对象家庭状况和服务需求提供每张床位不超过3500元标准建设家庭养老床位,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远程监护等照护服务。目前已为40名困难老人开展了家庭养老照护服务,开展服务156人次。
●合理布局 探索社区服务治理新路径
宽城区指导10街1镇、75个社区20个村认真绘制社区边界地图,合理确定社区管辖范围和规模,优化社区网格布局,并对居民基本身份信息、居住地址、房屋情况等内容,做到应填尽填。截至目前,全区共计录入54.7万名居民。
同时,更新调整社区、网格、小区、居民变化信息,根据实际情况,对发生变化信息主体进行入户走访,并对系统梳理的失能老人、独居老人、留守儿童、散居孤儿、困境儿童、残疾人、孕产妇、特殊困难群体以及低收入家庭等需要重点关注人群信息做好标注。
●加大力度 激发社会组织发展新动能
为优化社会组织结构,净化社会组织发展环境,宽城区加大力度清理整治“僵尸型”社会组织,目前已注销“僵尸型”社会组织70家,预撤销登记4家。全区新成立社会组织13家,业务变更9家,并对民办非企业及社会团体开展2022年度检查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线上+线下”审批年检60家。
宽城区依托南广街道东二条社区、团山街道长山花园社区及群英街道西道口社区的三家社区社会组织,探索新型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和养老公共服务供给模式,从而深入了解居家老年人现实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老年关爱服务公益创投项目。
●政策扶持 引领社会事务工作新发展
全力促进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启动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保护项目,围绕“六大服务”项目,开展关爱服务项目,及时解决困境儿童面临的实际问题。截至目前,开展教育活动7场,覆盖1000人次;政策宣讲类活动8场,覆盖约200人次。
积极落实儿童福利保障政策,保障标准由原来的1100元提高至1235元,通过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累计保障残疾人5902人,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253.84万元。
目前,宽城区街道行政区划调整已基本到位,各被调整街道已全面进入工作状态,现已开展区划调整变更后的行政区域界线的勘界工作,并投入70万元,打造了具有宽城特色的婚姻登记窗口,为促进跨省通办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