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名共产党员,也是一名退役军人,为了一句诺言义务守墓50余年,一边坚持祭扫烈士墓,一边奔走多地为烈士寻亲。他用亲身经历传承着红色基因,守护着红色记忆,他就是集安市大路镇古马岭村村民高福有,获评2023年第一季度 “吉林好人标兵”。
时间回溯到1946年,辽宁新开岭战役打响,其间5名重伤员留在古马岭村治疗。当时,高福有的爷爷正在医疗队帮忙照顾伤员,年仅18岁的小战士忍着剧痛对高福有的爷爷说:“叔,我想我妈,帮我找找她。”由于当时条件限制,高福有的爷爷没能完成小战士的临终嘱托,但他为5名烈士修建了陵墓,而且常常祭拜。
1968年清明节,高福有的爷爷将年仅14岁的高福有带到自己家后山上的烈士墓前,嘱咐道:“这五座墓都是我建的,都要照顾好。你长大后要参军走出去,帮助烈士寻找家人。”受爷爷嘱托,高福有于1968年开始为烈士们守墓。
1976年,高福有光荣入伍,先后在辽宁、内蒙古当兵。其间,他多次联系有关部门寻找烈士亲属,但由于年代久远,已无法考证。1982年,高福有退伍回家务农后,经常去给烈士墓填土、除草、打扫,这一守就是大半生。
2013年,五座烈士墓从高福有家后山迁到集安市青石镇烈士陵园,和其他烈士墓整合在一起。陵园搬迁时,高福有并没有在场,但他第一次到达陵园时,一眼就认出了自己原来守护的五座无名烈士墓。自此之后,高福有每次祭扫都要跋涉几十里山路。给每一座墓填土、除草、祭奠,是高福有每次来必做的事情,也成了他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位于半山腰的陵园没有一点遮挡,夏天阳光暴晒,冬天寒风凛冽,高福有每次来到这里一干就是两天。他还自费万余元修建陵园。
这些年来,未能找到烈士亲属这件事始终让高福有难以放下。2018年,他只身一人开始了寻亲之路,先后前往山东、湖南、四川等地,虽然没有找到烈士亲人,但还是到各地烈士陵园管理部门、慈善总会等相关机构登记备案,并累计捐赠1.7万元。他嘱咐工作人员一定要帮助寻找,实在找不到,这笔钱就捐给当地陵园,也算帮他爷爷完成一个心愿。“这里的烈士,为了祖国献出宝贵的生命。我要在有生之年守护好这片墓地……”高福有朴实的话语里蕴含着对烈士的无限深情。
如今,高福有因身体原因不能再时常到陵园打扫祭拜了,他的儿子便主动承接起这份光荣的使命。父子俩用最朴素的方式践行着承诺,用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让革命薪火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