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村报
  首页
第06版:三农

默默耕耘十五年

——记农安县希望田野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喜辉

本报记者 冯超

将白花花的盐碱地改良成绿油油的稻田,大型农机具全程作业,在增加粮食产量的同时,服务家乡父老,这就是农安县开安镇刘家村农民王喜辉,15年来默默耕耘为家乡作的贡献。

王喜辉今年49岁,是刘家村土生土长的农民,童年经历过骡马耕田,人担肩扛兴修水利的场面,让他刻骨铭心,“那个时候农民真的很辛苦,粮食作物产量还低,种地要先破茬,然后用点葫芦点子,再合墒,再然后就是人工踩阁子。既费工效率又低!”

王喜辉10岁时家里买了全村第一台红星播种机,因为播种快,降低了劳动强度,受到全村人好评,只要有牛或马做牵引力,在起垄的地块就可以作业,虽然机械化的程度还不高,但足以体现农机具的优势和先进性。

2009年,王喜辉承包了村里落荒的7公顷盐碱地,他开始开发水田,找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学习,通过两年的努力,把以往白花花的碱巴拉养成绿油油的稻田,既增加了收入,又开启了本地盐碱地种植水稻的典范。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王喜辉看到了大型农机具的优势和先进性。2018年,王喜辉发起创建了农安县希望田野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始进行土地规模化经营,同时发展农业绿色生态化。合作社现有大型拖拉机1台、中型拖拉机5台、小型拖拉机3台、免耕播种机4台、深松机2台、大型背负式喷药机2台、大型旋耕起垄机1台、自种及代耕面积达500公顷以上,在农业种植的同时,还为乡亲们提供机械化服务。

通过集约化经营和为村民提供代耕服务,合作社收入随着代耕面积不断增加,粮食产量也稳定增长。王喜辉说:“我们坐在驾驶室、手拿遥控器,就把地种了,再也不是父辈那副辛苦的模样了,产量更是不可同日而语。”

虽然只有初中文凭,但是王喜辉知道自己的不足和需要补齐的短板是什么。2019年,他参加了农安县农业机械化学校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通过老师的悉心讲解,使他对未来农业如何发展有了更深的认知、对本地农业如何发展有了更精准的方向。“走出去看、吸收进来用!取他人之所长、不辜负时代重托,不辜负国家和政府的培育,做家乡黑土地保护工程的示范者,做乡亲减投增收的引导者。”通过学习,王喜辉明确了自己将要奋斗的目标。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