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第05版:区域传真·长春

锚定目标,七个方面突出实干导向抓落实

计划已定,蓝图绘就。一场振兴突破攻坚战已在南关区全面打响。

做大经济总量,矢力提升综合实力

狠抓楼宇招商。商务楼宇作为南关招商引资的最大资源,该区将着力引进一批区域型、结算型、研发型企业落户。在北部,将围绕华润中心、长春国际金融中心,重点集聚发展企业总部,辐射带动周边老旧楼宇升级更新;在南部,将围绕中央商务区建设,做强智慧产业、金融创新、网络经济三大支撑,构建产业发展集群,打造一批标准化、高端化、品牌化楼宇。

狠抓项目谋划。主动转变招商思维,压紧压实全员招商责任,大力推行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中介招商,广泛凝聚人大、政协、工商联等各方面力量,持续掀起招商引资热潮。未来三年,将包装债券项目23个以上,储备项目90个以上,招引内外资总量突破460亿元。

狠抓投资落地。建立全周期投资考核办法,把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企业经营贯通起来,形成“洽谈一批、引进一批、落地一批、开工一批、建成一批”的良性循环。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继续落实项目专班、领导包保等工作机制,对5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倒排工期、加快节奏,确保早见形象、早出效益。

狠抓消费挖潜。以中央都市活力区建设为契机,优化消费场景,全力保障长春万象城、远大购物广场等城市综合体发展运营,吸引200家以上长春首店进驻,规范提升重庆路等传统商圈、步行街,打造老字号特色街区,推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全覆盖,大力挖掘电商经济、流量经济等新兴消费热点,满足群众从高端时尚到市井烟火的多元消费需求。

突出创新驱动,厚积高质量发展动能

强化制度设计。筹建区科技创新委员会,联合“大校大企大所”,畅通职能部门、科技协会、科研单位沟通渠道,推动创新资源高效统筹、工作力量一体布局。高标准建设科技工作者之家,通过学术交流、建言献策、包保帮办、典型宣传等活动,建好“信息桥”“人才桥”“融资桥”,用创新载体和热情服务把广大科技工作者团结起来、凝聚起来。

加快成果转化。支持华为等领军企业设立院士工作站,引进打造一批高水平研发机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谋划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园项目,围绕数字科创产业,搭建集创业孵化、成果转化、科技服务于一体的全链条创新平台。探索科技信用贷款渠道、科技经纪人模式,建立种子企业培育库,力争打造一批“单打冠军”“配套专家”。

全力留引人才。着力引进科技领军人才,鼓励高级科研人员到企业担任“科技顾问”“科创专员”,提升企业科研攻关水平。大力培育企业经营人才,加强对民营企业家、青年企业家的关心支持,鼓励企业家创新。健全完善具有南关特色的人才政策,开辟服务“绿色通道”,为人才提供更为优质的政务和生活环境。

深化改革开放,深度激发社会活力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推进职能转变,加快“一网统管”建设,扩大政策直达“免申即享”覆盖范围,打造“审批不见面、办事不求人”的政务服务品牌。深化农村“三变”改革,加强“三资”管理,不断丰富上鲸水产、保合大厦等集体资产运营手段,拓宽村民增收渠道。发挥南府德欣等平台公司作用,探索更多市场化投融资模式,多措并举盘活闲置资产,切实增强国有资本功能。

服务民营经济发展。持续提升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水平,服务引导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深化万人驻万企行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加大法律服务供给,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实施上市企业倍增计划,开展政银企对接,探索设立产业引导基金,放大财政资源“乘数效应”,降低融资成本,推动中小微企业做大、升规、上市。

扩大对外交流合作。推动现代服务业“走出去”“请进来”,服务保障东北电力设计院等领军企业拓展国内外市场,鼓励金融机构开展跨境结算,积极引进跨境电商企业落位南关。持续深化区域合作,加强与天津河西、杭州拱墅对口交流,加强产业互动,力争更多实质性合作成果。

树牢宗旨意识,务实保障改善民生

全力抓好就业增收。加大稳岗扩岗支持力度,精准扶持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确保三年累计实现新增就业4万人。持续开展根治欠薪行动,落实省市城乡居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认真落实精准救助政策,持续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帮扶力度。完善社区养老服务功能,推动新建小区养老设施配建,通过公建民营、社会化合作等形式,加快长者食堂建设,力争到2025年基本实现布局均衡,努力构建“全覆盖、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持续完善教育资源布局,推动北部整合优化、南部提质扩容,新增学位7500个以上,切实提升教育承载能力。实施义务教育“双优双带”工程,激发学校发展内驱动力,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儿童比例达到85%以上,逐步完善中小学校内课后托管服务。

打造高水平健康南关。抓好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试点建设,加快推动与省市知名医院合作共建,打造多层次医联体。尽快完成区医院新址落地搬迁,积极推进幸福医院、盛世卫生服务中心项目建设。深化卫生城市创建,让“大卫生、大健康”理念深入人心。

突出南关特色,全面提级城区品质

提升承载能力。全面跟进绕城以南区域详规编制,主动对接全市永春新城规划布局,超前谋划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完成25个棚改项目开发利用,逐步改善居民人居环境。加快打造海绵城市、韧性城市,支持新能源充电桩建设,完善各类新型配套设施,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持续推动交通综合治理,加强市政道路维护,推动停车场建设,协调解决南部断头路、卡脖路瓶颈问题,打通制约南部发展的最大堵点。

加强城市管理。启动城市管理示范项目、“十无”标准化街路创建工作,集中打造清明街、永兴市场等一批示范品牌。全面提升南部城市管理水平,强化人员、设备、资金等要素保障,满足南部日益增长的生产生活需要。深入开展“走遍南关”专项行动,做好“路长”责任制试点任务,持续跟进城市管理重点、难点问题整改,积极探索城市精细化管理新模式。

擦亮生态底色。不断加大污染防治力度,着力抓好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坚决解决好群众身边的污染问题。树牢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营造绿色低碳风尚。推动城市公园合理布局、都市绿道串点扩面,确保绿化覆盖率达到41%以上,构建蓝绿交织的生态环境。

传承文化根脉,专注丰富发展内涵

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健全重大舆情和突发事件引导机制,建强南关融媒体矩阵,讲好南关故事、展现南关变化、传递南关声音。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化深化“七讲七进”模式,持续举办“南关好人”评选活动,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让文明理念蔚然成风。

丰富优质文化供给。深入挖掘南关传统文化,持续做强“武术之乡”、冰雪运动等特色品牌。服务保障长春马拉松、中超、CBA等文体赛事,提高南关文体集聚度、影响力。

释放文化资源价值。围绕“老建筑、老胡同、老字号”开发一批具有南关特质的文化产品。加快推动宽城子、新民胡同等历史街区保护开发利用,引进集聚非遗项目、文化创意等功能业态,探索市场化、商业化的文化资源转换模式,为历史文化街区重新注入发展活力。积极打造近郊旅游等都市休闲新业态,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坚决守住底线,首位维护安全稳定

坚决抓好安全生产。全面抓好燃气、消防、校园、食品药品等各领域安全工作。建立完善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加强日常监管、源头治理,切实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强化应急能力建设,健全完善预警、指挥、救援体系,提升防灾减灾救灾水平。

着力维护社会稳定。学习运用“浦江经验”“枫桥经验”,发挥基层综治中心作用,推进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

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加强金融风险监测预警,保持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加强“幸福小区”创建力度,及时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治理难题。加强对基层自治组织的支持引导,拓宽社会组织参与渠道,推进基层自治规范化、民主化、法治化。不断加强网格化管理,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