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村报
  首页
第08版:三农

做保护性耕作推广者

——记公主岭市洪旭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徐万义

本报记者 冯超

“黑土地像咱农民的‘母亲’一样,我们必须好好保护它。”公主岭市响水镇响水村农民徐万义,在接触到保护性耕作技术后,决定带头实践。先从免耕作业开始,在自家农田上开展作业并积累经验,成熟后向周边农民做广泛的推广。

徐万义是土生土长的响水村人,二十多年来扎根这片沃土,搞科学种植,踏实开展农机经营创业。2015年1月,他成立了公主岭市洪旭种植专业合作社,从当初的种植土地10多公顷到至今承包土地达20公顷、土地托管面积30公顷。

随着合作社经营土地面积越来越多,徐万义深刻地认识到了科学技术对生产的大力推动作用与重要性。于是,2018年12月,徐万义参加了公主岭市农业机械化学校开展的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类型种植技术专业的培训。为更直接地学习新型农业管理知识以及科学农机作业知识,徐万义还专门到延吉、珲春、日照、寿光等地开展实地考察学习,进一步加强自身能力。

通过积极参加各类农业培训与自主学习,在农业相关部门的指导下,洪旭种植专业合作社逐步实现科学种田,随着生产实行全程机械化作业,种植规模也逐年扩大,已经成为当地的种粮大户。洪旭种植专业合作社从当初的第一台玉米收割机,发展到现在各类种植农机,协同开展全程机械化种植、收割作业。随着生产力的提升,接受农机作业服务的农户从原来的三十几户发展到现在的500多户,这也为其开展保护性耕作打下基础。

为了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徐万义通过学习了解到当前的黑土地长期“透支”,土层变薄,有机质下降,土壤板结,供肥保水能力下降。徐万义说:“保护性耕作将是可持续发展、保护好黑土地的好办法,让地越来越有劲儿。”

徐万义意识到保护性耕作生产的模式是对传统耕作方式的一次大变革,主要是通过玉米秸秆全覆盖免耕技术,实现保护性耕作,关键是少动土。大的变革必须要有实例才能得到农户们的认可,他决定在自家农田上先开始实践,做试验田,利用新买的农机开展免耕技术,减少农机碾压次数。初期还需要肥料辅助,但一两年后换填的玉米秸秆就可以充分发挥肥田作用,田间的生态系统也将逐步恢复。

今年春耕,徐万义就将自己的保护性耕作生产经验介绍给周围的农户,并获得认同。大家愿意尝试这种保护性耕作,玉米秸秆不用再焚烧,还田到黑土地里,也实现了化肥投入量的减少、玉米生产成本的降低。徐万义说,他将继续践行保护性耕作生产的决心,保护好这片养育了一代又一代朴实农民的黑土地。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联系我们|COPYRIGHT版权所有 : 吉林日报

ICP备案号:吉ICP备18006035号 网络经营许可证 : 吉B-2-4-2010002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火炬路1518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431-8861522 爆料电话 : 0431-88601901